基于ARM与CPLD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2018-06-20 07:42鲍雷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8期

鲍雷

摘 要:按照伺服控制系统的建设需求,通过对硬件设计标准的程度分析,准确的判断增强控制的有效实时管理办法,加强对ARM与CPLD的伺服控制设计研究,明确开工至芯片中实际控制制作的标准效果。按照控制制作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流程,准确的分析伺服转台控制实验流程。通过实验数据,加强对分析控制标准性能的判断,明确实验结果控制过程,分析伺服控制复杂的控制算法过程,以有效的季程高度进行分析,提升综合有效的灵活处理能力,准确的判断性能好坏,满足效果水平,确保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需求和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词:ARM;CPLD;伺服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8-0040-01

光电跟踪调控设计系统中,需要根据伺服控制跟踪的目标进行稳定判断分析,明确其中的快速性,高度精准性,分析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准确的分析嵌入式控制流程,确定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嵌入控制情况,准确的分析模块迁移处理过程。根据设计的实际控制能力标准,合理的分析嵌入控制的转移控制效果,从而逐步提升高精度控制流程。ARM芯片通过有效的接收方式进行控制,合理的分析信息存储、显示、控制算法流程,分析信息的显示与存储,明确协议与通信信道,分析CPLD的编码器脉冲计数流程,明确协议处理任务。

1 系统总设计实施方案

按照有效的伺服控制器处理标准,采用PC104结构进行处理,分析实际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加强对综合叠加块控制的电路分析过程,明确实际控制的功能水平,对系统的成本、体积进行可靠性的分析,逐步提升系统的精度,完善系统的综合应用效果。

按照PC104的结构设计标准,对伺服控制器进行处理,采用有效的ARM芯片控制器处理办法,利用ARM主体频高的处理能力,分析信号的存储、控制、显示算法,采用有效的协调方式,完善系统控制的合理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需要按照主频高标准处理方式,分析告诉数字处理的信号流程,采用ARM与CPLD配合方式,开展有效实施控制策略办法,控制系统参数的整理与运用流程,不断提升系统的有效跟踪控制精度。(如图1)

2 系统硬件设计分析

2.1 ARM系统模块的应用

ARM系統模块主频为400MHz,最高可以达到550MHz,支持有效的FLASH存储标准,通过256MHz的支撑,完善USB接口、网口、SD卡的整体外部设计,为伺服控制通过有效的接口和控制端功能方式。ARM芯片的功能设计中,需要明确软件操作标准,按照总线接口的位置,合理的控制总线控制器,分析外围扫描的控制标准水平。根据ARM芯片的外围电路,分析模块中LCD的显示效果。分析LCD显示模块的主体显示伺服控制角度,分析角速度,模块支持的总协议等。通过分析PROM,确定有效实施的在线修改控制参数。按照USB的接口模块进行分析,明确输入设备、控制指令大小。准确的分析网口远程控制的功能实现情况,判断伺服系统的远程控制升级效果。按照SD卡的接口模块,分析存储的最大量,确定系统的控制信息,以有效的实验操作方法,判断控制指标与性能数据分析效果。

2.2 CPLD模块的设计

CPLD模块的功能设计中,按照有效的硬件语音,实现外围通信、电路模块的组成。按照有效的系统设计结构分析,准确的判断CPLD与ARM通信流程,分析编码脉冲的技术情况,依照有效的多电路控制信号进行分析,确定A/D、D/A转换流程,分析数字量的输入与输出情况,通过PWM确定开工至信号,明确数字端口的输出标准。根据通道量,准确的判断数据交换标准,明确CPLD中的I/O地址空间,确定映射内容,明确ARM的地址空间范围。依照有效的CPLD数据缓存、积存器标准进行分析,以有效的ARM维读写操作模块,加强转换精度与模块输出的判断。为了实现外部双极电压,确定有效的采集,分析芯片外部的双极参数电压。编码器脉冲是以反馈信号为标准,通过分析差分形式,确定差分标准。按照电机旋转形式,明确干扰的毛刺效果,对引发的CPLD值计数进行误差操作判断,确定脉冲功能信号。现通信的传达,确定实际指令的有效接收。

2.3 其他各类电路模块的分析

按照系统模块的组成,合理的判断通信模块电路的操作控制流程,准确的分析A/D、D/A转换。采用有效的芯片电压控制符进行供电操作处理,确定可以采取的淡雅转换模块比例。根据通信模块进行总线、分路的分析,确定接收伺服控制系统的引导位置,确定主控芯片ARM与CAN总线衔接的上位指令标准,明确实际提升主机通信的抵抗和干扰能力。通过ARM的芯片的集成操作,确定ARM芯片集成CAN控制总端口的水平。按照有效的设计方式和维度控制标准进行处理分析,确定CAN实际总线的接收和发射情况。

3 伺服系统控制设计软件操作

在软件操作设计过程中,按照有效的单轴伺服转台控制为对象,采用合理的实验,对伺服控制进行实验平台的转台分析,明确驱动,确定伺服控制器的处理效果,对系统电源、伺服控制器、驱动、转台四个部分进行组成分析,明确伺服控制系统平台有效建设的合理性。利用完全数字化的测试系统,通过传递函数,准确的判断硬件位置控制器、数字速度控制进行转台的情况,通过实验,确定转台的闭环控制需求,明确实际微信号的检测原件测试标准范围。为了有效的达到较高控制精度,需要根据伺服控制系统,选择高分辨率的编码器,通过伺服控制系统通过为止、速度进行闭环控制。通过控制,确定实际参数的整合定时过程。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贿赂进行为止回路顺序的调节。根据速度回路,采用有效的PI控制器,通过等速控制实验,实现速度引导值得转化,明确实际编码器值得处理过程,确保实际速度值。(如图2)

4 结语

综上所述,ARM与CPLD系统的伺服控制方案中,按照有效的控制器操作控制标准,通过伺服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分析其结构的灵活性、实用性,明确系统具有的升值空间,确定系统具有的优势特征。采用ARM系统伺服控制系统操作标准,分析其主要的优点,系统的主频,确定其高度。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系统,合理的进行移植处理。利用任务调度的方法,通过逐步增强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ARM系统的外部资源设计与开发,达到有效的处理伺服控制系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团善,肖磊,张娜.基于STM32和FPGA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6,(05).

[2]刘金星,李洪文,年朋,孙学士.伺服系统传递函数的全数字测量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6,(09).

[3]韩恩典.数字PID在天线伺服控制中的应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