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逐渐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在各种心脏病发展至中末期[1]。为了解心理护理对改善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各40例患者。心理护理组: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4±3.5)岁;常规护理组: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4.2±3.6)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临床数据比较。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按时对皮肤进行按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适当的活动。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能有更深层的理解,告知患者合理化调整营养的摄入,保证其身体健康。(2)在交流中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发现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感受到治疗的有效性,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3)关注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时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时间、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时间;(2)根据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功能改善在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在Ⅰ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系统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92.5%,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67.5%,心理护理组有效率比常规护理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相比较(%)
2.2 治疗时间 和症状控制心理护理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7.3±1.5),症状控制时间(3.8±1.2),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14.4±4.5),症状控制时间(8.4±1.4),心理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治疗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相比较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成为了护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2]。本次的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说明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张玉兰,李康莲.心理护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6):4593-4594.
[2]刘玉霞.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a02):161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