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第五中学 潘凤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知己知彼被认为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何谓“知己”?在初三复习时,要对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需要补足什么,以此进行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何谓“知彼”?在复习时,对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探究,体会出题者的思路和角度,突破难点,何愁不胜呢!
在复习备考的阶段里,如何复习才能有效地查漏补缺呢?首先就是要夯实基础——知己方知不足。巩固基础知识落实课标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要反复理解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性。如复习地球和地球仪时把课标包含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然后逐条解读强调重点知识和突破难点,再加上练习中考或中考模拟题升华,提高。让学生感知中考题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
知己的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要侦测出题目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隐性的知识点对刚升入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需要从显现出来的知识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出他们的联系性,可以用思维导图、表格、文字、图等各种形式呈现,从而达到知己的最高境界。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读好一幅地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复习时无需死记硬背,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地图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对地图的关注度并不高,看图大部分只停留在表面,所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是开始复习的重要任务。
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和解决问题,有些懂了的不一定会了,所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掌握。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复习到中国的气候时,有这样一道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3-14),完成1、2题。
图3-14
刚好此题的考题在另一页,我就开始启发学生从解读题目入手去想涉及到的地理知识。
由“我国东部”想到我国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在说出它们的分布情况,引出气候特征,四大地理分区等相关知识,边回忆边版图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城市”四城市由于没有标名称不好判断具体的位置,所以就往下继续观察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列表对比:
年降水量(mm)A 20 -17 37 175 10 545 B 26 -4 30 275 10 800 C 28 3 25 255 40 1285 D 29 10 19 325 30 1770规律 夏季高温 AB在秦岭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C)年温差(°C)最多降水量(mm)最少降水量(mm)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CD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和。夏季多雨 AB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降水少;CD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比北方多。
通过列表对比一目了然,可以判断出A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可知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可以判断出地处的纬度的高低顺序为ABCD。从降水的角度来验证也可得出此结论,此处涉及到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中国东部雨带的推移情况根据此表还可以进一步对比年较差大小的排序为ABCD,年降水量多少排序DCBA,,以及四城市气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降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些内容是我们从题面上分析得出的结论。那么里边还隐含了哪些内容呢?
农业和河流的相关知识,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
从一道习题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思维得到了发展。不仅对题目的表面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对题目也进行深入了的挖掘,拓宽了思路,使得复习更加全面和到位,知识掌握的也比以前更加巩固,同时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性,可谓一举多得。
人生之旅从选定方向开始。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在绕圈子。面对地理中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规划出计划,确定出目标,教师做出备考计划的同时,学生要规划出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并付诸行动,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最终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理想的彼岸。
出题者往往会结合时事或生活的热点把他们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障碍,学生往往看到大的帽子就心存恐惧,跳不过去了。如一带一路、中国万里行、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可能都没看过,不知道下面会出什么题目,就真的不会吗?仔细研读之后,就会发现考查得还是基础知识多些,只是变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读中考样题和课标,多把和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呈现出来,平时的训练也不在是干巴巴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习活中有用的地理。
在初三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是复习的最高境界;全面高效,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为了能百战百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最终打好中考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