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讲解员与残疾老人18载忘年交

2018-06-20 10:56婉晴
金秋 2018年5期
关键词:旅顺残疾电话

文/婉晴

王佩荣上央视讲述和邵才英老人忘年交

两座城之间架起友谊天桥

王佩荣看到老人行走艰难,赶忙迎上去,扶了老人一把,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一扶,竟“扶”出一段18年忘年交情。

王佩荣扶着老人进到“十五工厂”展室,开始为他详细讲解。在她引导下,老人重温日本鬼子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牙齿咬得咯咯响。参观完“十五工厂”展室,王佩荣把老人扶出门外,老人对她的细致耐心赞不绝口。

接待过程中,王佩荣好奇的是,这样一位南方口音、行动不便的老人,怎么会独自一人外出?见老人拎个掉瓷的白茶缸,拐杖缠着条发黑的白毛巾,王佩荣心里酸酸的,她帮老人找了个阴凉处坐下,给老人倒杯水,然后把老人的毛巾从拐杖解开,拿到水管洗干净,递给老人让他擦汗。王佩荣这个暖心举动让老人连声道谢。

因为中秋节,下午4点,再没客人来参观。王佩荣得以陪老人说会儿话。老人告诉她,他叫邵才英,年轻时因全身烧伤80%,双腿落下残疾。平时喜欢旅游,一人游遍大江南北,这次他独自来旅顺。

两人聊了会儿,老人该离开景区了。临走,他向王佩荣打听便宜的旅馆和面馆,王佩荣一一解答,连怎么换车、面条多少钱一碗,都详细告知。怕老人记不住,她特意画了张简图,标注旅馆和面馆位置,老人非常感激,告别前郑重地和王佩荣握了握手。

看着老人蹒跚离去,王佩荣感慨地想,老人是南方人,这么一走,可能今生不会再有交集,只有默默祝福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后果观兴起于会计领域,并且目前为止局限于会计领域,它主要是指会计准则或政策的制定或变化对相关利益各方的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扩展经济后果说的定义的外延,修正经济后果观的定义为:经济后果观是指某政策、技术等影响企业、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引导其决策行为的观点。由此修正后的定义,我们可正式引出知识服务的经济后果观。

让王佩荣没想到的是,大约15分钟后,老人返了回来,她诧异地问:“老人家,您怎么……”老人明白她的意思,有些难为情地说,他这一路旅行走过十几个城市,游览数十景区,没人像王佩荣这样不嫌弃他,他不知可不可以问下她的名字?王佩荣把名字告诉老人,老人提出能否留个联系方式,王佩荣没有拒绝,出于礼貌,她给老人留了电话,还记下了老人的联系方式。

回到家中,王佩荣和家人吃月饼赏月,尽享团聚幸福时光。突然,她想起下午接待过的残疾老人,这可是万家团圆日子,他怎么会在这时孤身远行?他有家人和儿女吗?作为母亲、女儿,王佩荣不由牵挂起孤单又执著的老人来。

2000年元旦,王佩荣忍不住给已在上海的邵才英老人打电话,接到远方的问候电话,邵才英显得惊讶激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这个曾帮助自己的讲解员,要了他家地址不久,竟寄来大包裹,同时附了封信。

邵才英打开包裹,里面装有一斤大连特产海米,还有两条干鲅鱼。同时,信中王佩荣给他夹了200元钱。要知道,下岗后到旅顺日俄监狱担任讲解员的王佩荣月工资只有180元,这200元是她一个多月工资。

59岁的她曾是旅顺日俄监狱一名讲解员,84岁的他曾是上海来旅顺旅游的残疾老人。1999年,一次迎面搀扶两人相识,经过18年书信来往,萍水相逢成了忘年之交。她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每个人,一个最简单的人,用最简单善举,带给别人的是绝不简单的感动——

发动全城市民献爱心

收到王佩荣的包裹和信,邵才英既惊喜又倍感意外。信中,王佩荣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主要问候关心他的近况,没有任何提问,但老人看得出,这个好心的女儿辈孩子,大概误会了他的生活。于是,当晚便给王佩荣写了封长长的回信。

8天后,王佩荣接到老人回信。信中,老人工工整整写下他的经历及在厂里试验中遭遇烧伤致残情况。与此同时,老人把王佩荣寄的200块钱随信寄回,称工伤有国家照顾,不需要钱,只需要精神支持鼓励,感谢王佩荣对他的惦念牵挂,他会好好生活下去。

从那以后,王佩荣和邵才英通信。起初一年两封,春夏各一封,主要集中在重大节日前后。2006年,邵才英73岁高龄,手开始抖,拿笔写字艰难起来。那年,他给王佩荣打了电话,告知自己身体状况,希望今后电话联系。

王佩荣和邵才英开始电话联系,她常会在节日打电话送上问候,甚至连父亲节都不忘给他打电话。多年书信、电话联系,虽然没再见面,年龄相差25岁,他们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很多时候,她和老人电话说着说着,一看表,半个小时过去了。王佩荣退休后,更感觉到,人上了岁数不在乎钱,一句问候就够了,这是她关心老人的方式,也是两人相处之道。

2015年秋天,王佩荣与老人电话聊天得知,老人的脚严重变形,无法站立走路,想要一双合适棉鞋。42号脚码却需要45号鞋,鞋里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适合他脚的形状,这可难倒了王佩荣。

王佩荣走遍旅顺大街小巷,遍访民间鞋匠,然而,鞋匠都提出要做鞋模子,不然无法完成,屡被拒绝。王佩荣想到有些老手艺人也许会做,便到处托朋友,朋友为她介绍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老大娘是民间巧匠,做了一辈子鞋,听王佩荣是为上海一位残疾老人订做棉鞋,说可以试试。然而,当王佩荣满怀希望静心等待时,老人的孩子打来电话,说大娘突然患病,要到北京治疗,棉鞋做不成了。

王佩荣难掩遗憾,想到邵才英老人渴盼的眼神,无奈,她买了双雪地靴寄去,让老人家先凑合一段,她仍会为他找适合他的鞋努力。邵才英怕王佩荣为难,劝她放弃,说鞋子凑合一下就行。

王佩荣不愿老人失望,她找到市总工会、残联和登峰街道等单位,寻求帮助也没办法解决。在朋友建议下,王佩荣求助大连媒体。大连媒体很快刊出王佩荣和上海残疾老人十余年交往故事,并登出老人对特制棉鞋的渴望。这种特制鞋子45码,高腰短靴式样,脚底和脚脖子一圈要有厚实棉花,以保护受伤的脚,脚踝内侧最好有条拉链,方便穿脱,最重要的是鞋跟要有坡度、防滑,防止老人后仰摔倒。

报道刊出,很多市民感动于王佩荣的爱心和善良,两位有着多年做鞋手艺的市民亲手为老人做了两双特别的鞋。鞋做好,通过王佩荣寄给远在上海的邵才英。

这两双带着满满爱心的特制鞋子,很快穿到邵才英脚上。让他开心的是,鞋子穿上特别舒适、暖和,老人高兴得逢人便说:这是大连好心人为他特意做的鞋子,穿上特别舒适、温暖,很得劲儿。

王佩荣与邵才英老人通信资料

央视搭桥北京终相会

此后十多年,王佩荣和邵才英联系越来越密切,旅顺和上海间仿佛有了架天桥,萍水相逢的两人成了最好的忘年交。起初没电话,联系靠书信,邵才英在节日里盼着收到北方胜似亲人的来信,看到信笺上流淌着满满的问候,老人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

后来有了电话,沟通方便了,王佩荣关心邵才英冷暖,经常在老人最需要时一个电话拨过去,暖心窝子的话好像清澈泉水滋润老人,又像一缕缕阳光照进老人心底。

王佩荣至今仍保留着这些年与老人的上百封书信,电话打了近200个。从开始时一张信纸,到后来几页纸;从电话里三言两语,到后来的半小时。随着岁月流逝,这段真挚感情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断。邵才英感慨,他和王佩荣间没有经济来往,只有精神鼓励和支持,儿女都没有远方的王佩荣细心,他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有缘结识这位胜似女儿的旅顺好人。

一年重阳节,王佩荣给老人打去电话祝贺节日,电话里听出老人情绪有些低落,便耐心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邵才英吐露自己烦闷的原因。原来,他所在社区重阳节举办敬老活动,邵才英报名想在活动上献首歌,以表达自己多年来对社区特殊关照的感激之情。没想到,社区最后说节目多不好安排,把他的节目拿掉了。邵才英觉得社区可能认为他有残疾,行走不便,怕耽误时间才拿掉他的节目。

听了老人诉说,王佩荣笑着开导他,社区是居民的娘家,不会因为他行动不便取消他的节目,她劝慰邵才英凡事想开些,要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烦恼,老人心宽才能气顺,也有益于自己健康。王佩荣听了这一通劝解,所有不快烟消云散。

时光如梭,王佩荣转眼退休,邵才英成了耄耋老人。多年前,二人就有再见面想法,无奈邵才英身体不便,而王佩荣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见面的事便一拖再拖。

除了和亲如女儿的王佩荣见面,邵才英还有个更大愿望,就是在一个大的公共场合表达他对王佩荣的感激之情,赞扬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他得知央视有个《向幸福出发》栏目,便坚持多年不停写信、打电话,介绍情况,报名参加。可全国要参加节目的人太多,根本轮不上,他一点儿不气馁,没事就填表报名。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多努力,终于感动栏目组,他和王佩荣分别接到央视邀请,可以在北京相会,为对方唱首爱的歌。

2017年8月8日晚,王佩荣和邵才英终于在央视录播大厅见面,18年是那么漫长,而相聚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对忘年交先是紧紧拥抱,然后就是泪流满面……

节目录制现场,这对忘年交的故事感染在场所有人,也感动经历过不少生离死别场景的主持人。主持人王为念说,平凡的事能坚持一辈子,就是了不起,就是伟大的,王佩荣把爱心给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这一坚持就是18年,值得钦佩,值得尊重。

在北京节目录制期间,王佩荣推着行动不便的邵才英老人游览故宫、天安门,两人有说不完的话题。然而,相聚是短暂的,两天后,两人洒泪而别,旅顺和上海间,又架起相互惦念、祝福的友谊之桥。王佩荣说,在老人有生之年,她会用关爱一直陪伴着,让他们这段真挚忘年交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旅顺残疾电话
WHERE EMPIRES MEET
Where Empires Meet
张 晖
夜半电话
电话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