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昱
日本新居浜市政府网站上的垃圾分类信息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类可谓“极致”,在很多外国人看来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严谨,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横滨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页的手册上,就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
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与不可燃烧两类,而发展到如今,日本垃圾分类的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早已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
日本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方法。以新居浜市为例,生活垃圾被分为以下八大类别: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瓶和罐、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标识的塑料瓶、废纸类、有害垃圾和大型垃圾。针对不同的垃圾,也分别有详细的投放方法的规定。如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要装在45升以下透明或半透明的垃圾袋里;瓶和罐以及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标识的塑料瓶则要放到指定的网兜内;而大型垃圾则必须申请上门收集等。
虽然新居浜市的垃圾分类看似不到十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暗藏“陷阱”。以塑料材质的饮料瓶为例,瓶子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瓶盖和围绕瓶身的塑料纸属于“其他塑料容器包装”(不同地区对瓶盖所属分类有不同的规定),而瓶身则属于“PET塑料瓶”的类别,在投递垃圾时,要将这个饮料瓶拆分清洗并压扁后分别投放进不同的指定垃圾袋里。而使用过的信封也并不属于“废纸类”,因为其表面残留胶水,所以被划分在了“可燃烧垃圾”这一类别里。
与新居浜市相比,横滨市的情况或许更为复杂,但也更加明确。横滨市市政府专门印刷了27页的小册子指导市民如何把垃圾正确分类。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本手册包括的条款多达518项,其中同样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规定。例如口红属于可燃物,但是用完后的口红管则属于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下的水壶属于小金属物,超过12英寸就要归为庞大废弃物;仅有一只袜子则属于可燃物,如果是两只,而且“没被穿破,左右脚也搭配”,那么就可以“升级”为旧衣料。
由于垃圾类别划分得十分细致严谨,在家庭中存放垃圾和最终到指定地点投放垃圾,其实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因此,很多日本家庭按照垃圾划分种类,在家里就准备了相应数量的小垃圾桶,并在里面套上指定的垃圾袋,在日常生活中就完成了分类的流程。
在日本,不仅垃圾分类有相应的规定,垃圾收集日和具体投放时间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错过了规定日期的指定时间,就只能存放垃圾到下个收集日再进行投放。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类垃圾。即使没有“年历”,居民也可以通过市报、政府官方网站等方式了解到垃圾收集日的具体信息。
名古屋市不可燃垃圾投放处
日本东京都武藏野市不同区域近期指定的垃圾收集日,如下表所示(武藏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与新居浜市略有不同):
东京都武藏野市规定,垃圾必须在早上9点前扔弃至指定的场所,而不同区域的收集日则有所不同。节日期间照常收集垃圾。
日本的街道上几乎不设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门口和自动贩卖机旁边设置公共垃圾桶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会有临时的垃圾桶。日本居民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和时间段在规定的场所扔垃圾,由当地地方政府负责回收。日本有的行政区会在年底给每一家住户送上第二年的垃圾投放“年历”,上面配有各种类别垃圾的漫画,帮助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更重要的是,在“年历”上,每个月的日期会用不同颜色来注明垃圾收集日的信息:每一种颜色
日本对一半以上的人口实行垃圾从量收费。一般情况下,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是免费的,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的收运则要按垃圾体积付费,市民通过到指定地点购买特制垃圾袋完成付费。此外,很多地区的垃圾袋还采用“实名制”。
名古屋市指定垃圾袋
东京都武藏野市政府网站上的垃圾收集日信息
垃圾从量收费,实际上就意味着“多扔垃圾多付钱”。日本对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免费,以利于环境管理和资源回收。对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的收运则要按垃圾体积付费,付费方式是市民到指定地点购买特制垃圾袋,不同容量的垃圾袋价格不同,其价格包括了垃圾收集和处置的费用。每种垃圾有特定的颜色分类,袋子有系列号,并且每个地区只能用本地区的垃圾袋。这种垃圾袋的厚度约为0.03毫米,容量一般分为10升、20升、30升和40升等,按大小,每个袋子分别相当人民币1.6元至6元不等。这类垃圾袋大都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形式,很多地区还要求记名,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监督作用,进一步要求民众提高自觉性。
此外,无法放入收费垃圾袋的垃圾,须联系大型垃圾受理中心;电视、空调、洗衣机、衣物烘干机、冰箱、冰柜须联系家电再生利用受理中心;电脑须联系厂商、销售店或电脑3R推进协会。以上三种情况的垃圾收集,通常需要通过购买票据等形式付费(或者在一定时限内超过一定件数须付费)。
如此细致甚至有些繁琐的垃圾分类程序得以顺利实施,与日本相关的法律规范、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以及民众的自觉意识是分不开的。
日本制定并实施相关法律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规范,如《废弃物处理法》《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其中,《废弃物处理法》第二十五条十四款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法律还要求,公民如发现胡乱丢弃废弃物者,请立即举报。
除法律之外,日本还从细节入手,对垃圾分类进行长期宣传。日本驻广州总领事伊藤康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幼儿园,孩子就被教育吃东西不能剩下来。到了小学的高年级,就让他们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居住地的垃圾处理厂,“每天有多少垃圾送到处理厂,每天处理能力是多少,如果没有做好垃圾分类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学生都能亲自看到问题所在”。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需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册等说明文件,这类宣传册通常包含多种语言。对于社区新入住的居民来说,一般在入住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垃圾收集日的时间表。
在日本,随着垃圾分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把是否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正确使用垃圾袋等作为评判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垃圾分类收集以社区等为单位,垃圾如果存在分类、投放地点或时间等错误,通常不会被收集,须要自行取回。有些地区还会有专人帮忙检查扔出去的垃圾是否合格,如果发现问题会送回、提醒或者进行宣传教育等。
尽管不按规定乱扔垃圾的情况并非在日本彻底绝迹,但是在长期法律和宣传教育影响、自我约束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下,日本的确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
垃圾分类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