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氏防务周刊》 2018年3月12日
经过近十年发展,韩国国防工业总销售额从32.8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52.9亿,军品出口额从2.8亿美元增长到31.9亿。在潜艇、教练机和军用车辆等常规军事平台方面韩国工业已驾轻就熟,但在现代化任务系统,以及导弹防御、情监侦、精确打击、网络和网络中心战等领域仍有待发展。面对朝鲜威胁,韩国国防工业越来越重要,但也面临国内市场饱和,“不容忍失败”的研发环境和不断的腐败现象。多家造船厂面临经济困难、腐败指控和美国军事技术来源不再有保障等问题。未来5年,通过促进小企业出口和市场多样化,韩国希望将武器出口额提升至50亿美元,军工就业规模从2017年的3.8万人增至5万人。为此韩国国防采购局(DAPA)公布了国防工业向出口导向转型的五年计划(2018?2022),包括加大对先进系统和平台研发的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扩大工业基地,保障产品质量,增强全球竞争力。今后,韩国将鼓励中小企业与外国承包商合作,允许其参与主要军事项目。DAPA也计划投资4200万美元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用于评估制导武器系统质量,以确保国产武器可靠性,提高精度。该中心将由国防部质量技术局(DTaQ)运营。由于向月球发射无人探测器的计划推迟,韩国2018年在太空领域的投入为5.66亿美元,下降9.3%,但还是在月球领域投入5290万美元,另有2.96亿美元用于自主开发多用途卫星,1.88亿美元用于开发国产运载火箭。今后五年,美国仍将是韩国军品最大海外市场。尽管韩从美进口武器更多,美也是韩制武器最大进口商。如果T-50A教练机在价值130亿美元的美空军教练机竞标中取胜,将是重大突破。为利用韩国人才和创新政策,波音已决定在韩建立新的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航空航天产品的自主性、人工智能、航空电子设备、分析软件、智能座舱、智能工厂等前沿技术。波音韩国公司成立于1988年,目前在韩国9个城市有200多名员工,韩国是波音十大国际市场之一。2017年波音向48家韩国公司订购了总计4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十年来已累计达到35亿美元。
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迅速加快
据预测,2016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军事应用市场规模为55.4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88.2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4.75%。这已经促进了情报收集、网络安全、空地协同作战、反水雷和装备故障预测等领域的发展,但还有更多的挑战。比如面对国家和非国家主体之间发生冲突但又不到常规战争烈度的情况,就像俄罗斯在乌克兰等地制造的混合威胁,美军需要利用AI技术帮助指挥官更有效地决策,挫败对手复杂、多层次的破坏活动。为此美国DARPA启动了COMPASS(通过规划活动态势场景收集和监测)项目,除了利用先进系统收集大量情报,还通过试探刺激敌方,然后用软件评估其反应,从而辨别他们的意图和可能的行动,为己方战区级作战和规划人员提供应对建议。不过,虽然AI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但软件并不是按人类指令行事,而是根据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模式,依靠算法处理传感信息,自主生成指令,人类很难完全理解它的决策过程和具体行为背后的逻辑。因此DARPA也于2016年启动了“可解释的AI”项目,加强对AI行为决策背后的原理与原因的理解。随着战斗机装备先进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并产生海量数据,需要AI技术实时处理和融合数据,解决多源信息和历史数据应用,以及人在环路决策辅助等问题。为此法国达索公司和泰雷兹集团正联手探索将AI用于未来空战的人机协同(MMT)技术。该项目的核心是“认知航空系统”,争取使有人和无人战机都能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预计2025年上线,2030年广泛应用。法国防部还发布了AI與创新路线图,将成立相应实验室和机构,面向全欧洲民间资本和初创企业,重点研究自动图像识别、电子战、协同作战、自主导航机器人、网络安全、预见性维护和指挥决策支持等课题。韩国韩华集团也与政府合作建立了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包括基于AI的指挥系统、无人驾驶算法、航空训练系统和跟踪系统。而普京虽然声明要在AI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但俄的资金、基础设施、实际成果和研究水平均远不及西方和中国。
美国《防务新闻》 2018年4月10日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虽然已得到初步应用,但在军用领域还有很多挑战。目前美国海军主要将它用于在出海的舰艇上制造飞机零部件,以减少后勤负担,下一步针对舰艇日益老化的局面原地替换老化或损坏部件,但它的制造品质还有待考验,制造过程中组织性能的演变和控制还不完善。美国海军研究局的合格MADE项目正提升该技术制造的金属部件品质,降低成本,解决快速认证问题。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则成功地解决了耐高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部件的打印问题,可承受超过300℃温度,可能用于涡轮发动机备件或发动机排气口周围。该实验室还与地方实验室合作研发碳氧化硅材料打印,生产耐高温的复杂几何形状陶瓷部件。如果它能承受1760℃高温,就可望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动机部件。美国轨道ATK公司也测试了部分由3D打印的高超声速武器弹头,缩短了制造周期,增强了杀伤力。美国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金属钽3D打印技术如经过进一步验证,将可望解决难熔金属用于增材制造的突破,为外科、牙科、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服务。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还利用3D打印成功制造出大尺寸铁基非晶态金属合金(又称为金属玻璃),可用于制造更高性能的电机等设备。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普渡大学借鉴蠼螋的翅膀结构,用3D打印制造出可折叠机翼。蠼螋的翅膀具有动物界最高的折叠比,展开时可使其身体表面积增加10倍,且无需肌肉力量即可开合并稳定自锁。这种技术还可用于折叠帐篷、地图、电子设备、航天器的太阳帆。美国海军支持Senvol公司开发增材制造机器学习软件,用于分析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能直接确定合适的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和设备,并通过统计数据进行材料认证,而不需要试验或试错,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该公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还可对加工数据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异常,并分析与产品性能缺陷间的关系。美国Kason公司则推出了3D打印金属粉末回收系统,以便将浪费严重的金属粉末回收。
F/A-18延续生命
目前F-35正逐步成军,但在2019财年预算中,美国国防部还增购了10架第Ⅲ批次F/A-18E/ 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使当年采购总数达到24架。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仍着手为其装备的F/A-18C/D寻求有源相控阵雷达,以替换现有的AN/APG-73雷达。目前计划从2020年末到2022年末为7个中队的84架该型机提供98部有源相控阵雷达(14部备用),最终可能在雷声公司的RACR(雷声先进能力雷达)和诺-格公司的SARB(可变敏捷波束雷达)间选择。波音推出第Ⅲ批次“超级大黄蜂”的目的,正是为了使该机型在21世纪40年代甚至更远能与F-35C共同担当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的主力。该机型除装有新型传感器和计算机,航程更远,还特别采用了改进的隐身材料,这种材料能用在飞机不同表面。2013年波音曾提出过一种“先进超级大黄蜂”方案,以增强隐身性能为重点,但最后发现需要放弃保型武器舱和内埋式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等设计,现在主要采用新型材料提升隐身性能。首架第Ⅲ批次“超级大黄蜂”将于2020年投产,未来5年内海军将增购110架。这也是为了填补老旧的F/A-18A/B和C/D型全部退役的空白。到2024年,美国海军每个舰载机联队将编有一个第Ⅲ批次“超级大黄蜂”中队,到2027年每联队将有2个中队。其中有一些将通过升级旧的第Ⅱ批次飞机来实现,为此它们将从2018年4月开始服役寿命延长(SLM)改装,以便使机身寿命从6000小时延长至9000小时,并提高可维修性。随后的改进还将包括先进座舱系统、具有更强计算能力的分布式目标处理网络、能远距探测和跟踪先进威胁的远程红外传感器、更大信息传输能力的战术目标网络技术和保形油箱,后者可将航程扩展185?222千米,以取消“超级大黄蜂”目前挂载在翼下的外部油箱,从而进一步减轻重量和阻力,增加载荷。这种保形油箱已投资2.196亿美元开始设计。另外,瑞士将从2025年开始的“天空2030”计划也将波音的F/A-18“超级大黄蜂”和F-35一起纳入了其战斗机换装的选项。2018年3月,波音还将为科威特生产价值11.65亿美元的22架F/A-18E和6架F/ 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以取代现役的27架F-18C,预计2022年9月完成。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2018年3月14日
过去三十年,太空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1959年人类首次反卫星武器测试距人造卫星出现仅两年。冷战时期军用航天系统主要支持核力量,今天则被用于所有层次的冲突中,美国的依赖性和脆弱性也更强了。为此美国的首要重点应该是拒止太空冲突,这需要清楚理解和阐明太空冲突的界限。从模拟和演习中看,太空冲突的界限往往不明确,特别是较低层级冲突,双方都没有太多历史借鉴或广泛接受的行为准则。美国应继续在这方面与国际和商业伙伴合作,建立明智的行为准则并遵守。另一个复杂因素是太空攻击形式多样但又难以查证和定性,诸如干扰等攻击本质上是暂时的,用激光致盲卫星传感器等攻击方法也是不可见的,针对地面站的网络攻击等非动能攻击很难及时定性。如不能确定攻击来源或恶意,就几乎不可能应对。因此美国需要提高侦查和定性这些威胁的能力,以免因缺乏共识导致误判而冲突升级。这种局面还可能使对手充分利用模糊地带给美国制造破坏,却又不引发直接和明显的冲突。美国还应该发展先进和创新的太空能力,由美国发起的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正在接替不少政府专属领域的工作,地表和太空环境也变得更加透明。美军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比如在商业卫星上搭载军用有效载荷。另外,太空日益透明,美国过去能保密的一些能力和行动可能不再是秘密,美国军事和情报界应改变过度保密的文化,比如国防部2014年解密了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就能使别国意识到在这一轨道上不负责任、侵略性的或敌对的行为将无处躲藏。在适当情况下避免信息过度保密,也能加强美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和商业公司合作的能力,以提高太空系统抗毁能力,使他们可以融入美国的太空作战。为了避免美军依赖提供通信、遥感等功能的商业卫星运营商在危机时因为怕遭受外国攻击而不敢与政府合作,政府应阐明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的政策和措施,并建立一个赔偿计划,弥补它们因战争行为产生的损失。
舰载无人加油机呼之欲出
2018年4月9日,美国海军决定加快MQ-25A“黄貂鱼”的采购进度,今年夏天确认最终供应商。在2019财年预算中,海军为它的开发和首批4架原型机的生产申请了7.19亿美元。海军要求MQ-25A能在距离航母926千米处为友机加油6795千克,2021年交付首批预生产原型机,2026年在航母上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最终计划采购72架。这一加速的主要原因是F/A-18E/F有20%?30%的飞行小时数被用于为伙伴战机空中加油,同时舰载空中加油机还能扩展F/A-18E/F、EA-18G和F-35C战斗机的作战半径。目前,波音、洛-马和通用原子公司已于1月提交了设计方案,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需要约18个月完成选择,但这次要求只用6个月。同时海军正加紧开发配套的数据链和地面控制站。为控制风险,还要求所有竞标商都对本已成熟的加油系统加以研究,并进行甲板区域运行演示。波音的MQ-25A样机以2012?2014年为海军UCLASS项目制造的原型机为基础,正在发动机测试,即将进行甲板演示。该机沿用UCLASS方案的较宽机翼,但据称折叠后仍与F/A-18相当。它还采用了与MQ-4C和RQ-4无人机相同的罗·罗公司AE3007N涡扇发动机,推力41千牛,有助于增强MQ-25的可靠性。不过波音打算如果9月正式获得海军的合同后才试飞。洛-马的原型机放弃了在其UCLASS方案基础上改进,变成采用单发无尾飞翼布局的全新设计,背部进气。这减轻尾部和机身重量,能携带更多燃料,翼下两个挂点用于安装加油软管舱和外挂油箱。不过该机的动力仍为与F/A-18C/D相同的通用动力F404涡扇发动机,推力约4540千克,比AE3007发动机稍大,但小于通用原子系统方案配备的推力7264千克的普惠PW815涡扇发动机。洛-马的原型机还沿用了F-35C的起落架和一些电子元器件,以充分利用航母已有的备件和人力。该公司还将在有人/无人机任务协作方面有所突破。虽然海军没有要求,该方案还是考虑了投放弹药。通用原子公司的方案除借鉴海军型“复仇者”的设计,还将借鑒其MQ-1和MQ-9无人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