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经验积累不多,辨别是非能力还有待加强,对社会花样翻新的毒品缺乏系统的认识,容易沾染毒品。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应在开展禁毒教育方面发挥主阵地作用,增强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使他们认清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关键词: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3006402
近年来,毒品不断花样翻新,吸毒人群大幅增加,呈现日益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我国毒品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合成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全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达146.5万,所占比例高达62.4%。”[1]青少年吸毒人数递增和吸毒问题的日趋严重,是我国境内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贩毒集团组织先是把我国作为国际贩毒的通道,并极力推动和发展我国的毒品消费市场。他们抓住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经验积累不多,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对新型毒品缺乏系统认识的弱点,想方设法引诱青少年接触、吸食毒品。吸毒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还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对青少年的侵害更加严重,其危害后果更为触目惊心。面对当前毒品预防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创新禁毒教育的新方式,抓牢禁毒预防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把禁毒教育做好做实,挺在前面。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较长且相对稳定,因此,学校教育理应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学校进一步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青少年吸食毒品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吸毒者日趋低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稳定而广泛的学校教育,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缓冲地带也是学校。学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程序地向社会成员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规范、生活基本技能和习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场所。当孩子达到一定的年龄,家庭教育的影响逐步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并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学校是关键环节,把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青少年为吸毒易染人群
当今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充斥和交汇着各种文化思想,一些腐朽、不健康的思想冲击着青少年的内心。青少年自身猎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被不健康思想所诱惑和污染,更加容易迷失自我。相关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吸食毒品者,在17—20岁就已经开始接触毒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吸毒预防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刻不容缓。
2青少年对毒品缺乏正确认识
制毒贩毒者不断“推陈出新”,玩转花样,不少新型毒品披着华丽的外衣,干扰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一些新型毒品,美其名曰“神药”“减肥药”等,极富诱惑性和隐蔽性,加之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面对升学压力,自身还存在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十分容易误入歧途,产生不良行为。青少年缺乏对毒品知识的了解,易受到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和怂恿,或追求刺激满足獵奇心理而模仿他人行为,进而接触和尝试使用毒品。除此以外,虽然通过一定渠道和途径的教育,使青少年掌握和了解了一些有关毒品的知识,但是不能从根本、从源头正确认清毒品的危害。在城市众多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还没有提上重要日程,还没有纳入教学主渠道,广大教师也不能对毒品的危害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讲授。面对中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很多学校都置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而不顾,主观地认为在校学生吸食毒品情况并不突出,进而就更谈不上毒品预防教育的效果。
3有利于减少新吸毒人员
《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划(2016—2018年)》提出,以10—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构建完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禁毒意识,降低新滋生吸毒人数。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学校开设国家要求的毒品预防教育相关课程,积极拓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渠道,创新容易让青少年接受的毒品预防教育的方式,主动构建毒品预防教育的资源库,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活动,推动毒品预防教育深入开展,使广大青少年较好地掌握毒品知识,提升青少年禁毒防毒的意识,防止出现新吸毒人员,使青少年自觉远离毒品。
二、加强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措施
1借鉴他山之石,丰富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形式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校的沟通交流,引进外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形式。例如,美国实施药物滥用防治教育计划,由警察深入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反毒宣导,配有生动的漫画,以吸引学童,整套课程为期17周。课程主要目的是改变青少年对毒品的态度和感觉,清楚吸毒带来的严重危害。英国举办反毒品画展,号召孩子们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反映出毒品和酒精的阴暗主题。俄罗斯成立反毒品俱乐部,每年开展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关于毒品危害的资料,组织观看禁毒资料片,邀请专家在校园和社区内开展反毒品宣传。西班牙所实行的禁毒教育计划,是从6岁以下娃娃抓起,直至16岁高中生,分多个年龄段设置毒品预防教育合格标准,对达标者颁发毒品预防合格证书。由此可见,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应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针对不同年龄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目标。创新宣传教育的载体,运用社会上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毒品预防教育深入校园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名青少年心里。
2确定目标内容,切实提高毒品预防教育的实效性
遵循“识毒—防毒—拒毒—禁毒”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各学科的有效途径,提升青少年的“辨别是非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正确交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对不良环境、不良刺激的自控力、承受力和抵抗力,让青少年了解认识毒品基本知识,分析毒品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积极落实禁毒教育课,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列出毒品预防教育的课程规划,把传统的知识传授与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抽调专门教师负责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任务,安排专门课时,确保学校所有学生接受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发校本课程。毒品预防教育课程要灵活设计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创新、开发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也可以开发设计一些禁毒游戏项目等。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摒弃以往死板灌输、教学随意、无突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关键在教师,建立毒品预防教育专门的师资队伍,制定毒品预防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建立这支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机制和师资培养基地,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教师专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引领、典型案例、资料展示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毒品预防教育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禁毒知识和预防教育技能。要加大毒品预防教育的资金投入,教育行政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对毒品预防教育的认识,争取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在人、财、物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保证毒品预防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深化基础教育禁毒工作的长远设计
1遵循规律,以生为本
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深对“中小学校是构筑禁毒防线的重要关口,中小学生是加强禁毒宣传的重点群体”的认识,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手段融合上狠下气力,着力打造禁毒宣传教育课堂内外一体化工作格局。
2关口前移,预防在先
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起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拒绝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生命安全意识入手,让学生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和药物成瘾的危害性,引导其理解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内涵真谛。
3师资到位,机制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切实把教师作为落实禁毒宣传教育的关键,将禁毒宣传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校本研修,组织开展面向学校校长的管理培训、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全体教职工的通识培训,提升学校禁毒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禁毒教育组织运行机制、问题研究机制、督查考评机制和沟通反饋机制,实时掌握研判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其制度化和常态化进程。
4部门协同、社会共治
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加大与同级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协作的力度,扎实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反毒大篷车”项目将传统的禁毒教育基地转化为“移动的教育基地”,以听、说、看、体验四个维度,通过毒品知识宣讲、涉毒感受展示、识毒防害互动、涉毒媒体报道以及拒绝毒品考验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直观立体地向青少年展示和宣传毒品的危害,促进青少年对毒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让青少年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零”距离知毒、识害、防毒、拒毒,达到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目的。在创新实践不断推广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筑牢校园禁毒的坚强防线,有效预防毒品问题向学校和学生滋生蔓延。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办好家长学校,将学生禁毒宣传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时刻为学生注射禁毒预防针,增强学生的毒品免疫力。
5充分利用“互联网+”
引入“互联网+禁毒教育”的全新思维,覆盖中小学的毒品预防教育,实现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研发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通过“应用门户”“在线课堂”“虚拟科普馆”“评估监督”“微信数字展馆”等模块的功能,丰富教育资源和形式, 进一步提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成效,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拒毒、防毒意识,远离毒品。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EB/OL].中国禁毒网,20160218.
(责任编辑:蒋琰)2018年3月第37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Mar.2018Vol.37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