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虎 田佳鹏 孙华义
【摘要】目前,田径教学改革已初具规模,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普通高校田径传统教学时过境迁,逐渐被边缘化,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田径教学系统构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田径教学 教学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5-02
田径能够有效提升各方面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的大项和其他教学项目的基础,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部和各大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国务院、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各项《标准》和《意见》,各大高校也纷纷掀起了田径教学改革的浪潮,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现如今,田径课程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但随着各種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现状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不容乐观[1]。教学效果低下加上选课机制的产生,使得田径教学举步维艰。新时代怎样迎接教学改革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准确
田径是突破自身心理防线的竞技性项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部分高校在实施教学时往往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首要原则,但在着重追求健康服务课程目标的同时忽略了田径教学的完整性。这种以竞技为目的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缺少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长期的压抑可能是学生丢失对田径项目的兴趣,是教学效果南辕北辙、大径相庭[2]。加上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追求时尚,更加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出现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而花钱找人代替的现象,以中长跑项目最为严重。很多学生由于缺乏锻炼,身体素质逐年降低,在赛场上出现晕倒、休克甚至猝死的情况也逐渐增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直是田径教学应该围绕展开的真实目的。
二、教学模式陈旧
大多数高校都是按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甚至在很多年后还是使用一套教学大纲。有的学校把去年甚至是很多年前的教学大纲更改了一下年限来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没有对前一年的教学进行评估。这种陈旧的、形式单一的方式仍得不到改善。教学模式程序化,内容实用性不强,技术性的传授加重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承受能力,使学生对田径项目报以消极情绪。现如今我国的田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约束,大多数高校教学,现有体育委员进行整队,然手由老师进行讲解,再进行准备活动开展一个课时的学习。这种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性和娱乐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3]。时代在进步,要想是田径教学跟上步伐,必须向着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满足时代发很赞的需求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注重加强与健身和心理的有机统一,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素质止步不前
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缺乏创新,始终采用一套授课方式,甚至多年之久都没有丝毫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些具有专业特长的同学因此错过了学习的机会。[4]学生在听课时是被动的,要求代课老师在授课时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据走访调查,高校教师在进行统一项目的教学出现不同的技术教学,也就是说一些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效果。教师知识水平有限,本身领略不到项目教学的特点,极大的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大体上来说,要想了解一个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过程和最终的成绩的综合评价。但是,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考核制度[5]。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只是通过检测的指标进行评价,无法客观地反映课程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发展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等因素的考核。检测指标只是代表每一个测试者在这段课程实施阶段的成绩,虽然能和先前的指教进对比,但是不能作为对过程的评价。很多学生在身体素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先天素质不好的学生来说定量的评价制度只会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田径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要对我们传统的教学进行重新定位,解决教学定位不准确、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素质止步不前、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水平,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秉承“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我国田径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洪杰,刘忠武.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15-117.
[2]于洪波.田径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2008,26(4):98-100.
[3]牟丹.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0):111- 112.
[4]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108-111.
[5]王妮.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74-77.
作者简介:刘少虎(1991.07-),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校研究生,硕士,主要从事运动与康复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