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
【摘要】三维技术能让学生进入虚拟的三维场景中,让学生产生真实的空间感和空间运动感。随着科技的进步,阅读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学习的模式的产生,让催生了很多微动画,微动画通过社交媒体能扩大传播范围带了更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三维技术 医学 微动画 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61-01
一、三维技术和医学教育
三维技术能让学生进入虚拟的三维场景中,让学生产生真实的空间感和空间运动感。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能直观、真实、清晰地观看到视域中的每一个细节,能突破物理屏障进入对象的内部结构进行观看。也能轻松模拟在显微条件下难以拍摄的对象,结合立体效果给观看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三维动画还可以在小的时间段内模拟出实际发生漫长的过程,这些使得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画成为医学影像表现的强大工具。三维技术与医学的结合,正好解决了医学领域中对沟通和交流的困难。对医学生的学习和对广大群众普及医学知识都有很大的意义。其还能为医学研究、临床提供形象而逼真的模型,为疾病诊断、新药和新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参考。
在医学中如何使用三维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正在飞速发展,由于现在三维技术的成本下降,使到三维教学资源的普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碎片化学习和微动画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更多人会倾向使用更为方便和个性化的电子书,以往需要电视或电脑才能观看的视频也可在手机上随意的观看;阅读的载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人们求快的心理让碎片化学习的模式应运而生。人们希望用更短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便催生了很多微视频,微视频的特点是短而快,这就决定了微视频的内容要小,节奏要快[1]。
三、微动画设计的关键问题
1.如何客观的真实再现,在制作三维动画时,它将采用中等逼真的尺度来“表现”对象,这是由三维医学动画的视觉元素的特质所决定的,其真实性取决于它讲述的科学道理是否真实。
2.鏡头,镜头长短主要取决于画面内容的表现需要和观众的接受需要,医学动画中一个镜头必须要能保证让观众看清楚画面内容并让观众能领会画面表达的意思和接受传达的信息。
3.模型建造,免疫应答是一个微观过程,因此不涉及到实景拍摄问题,它主要以图片和虚拟场景为主, 在细胞建模的时候,必须要非常熟悉细胞的构造和一定的艺术审美。建模使用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从一个球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细化等,创建模型中难的地方在于细胞的形态的模仿。
4.动画的播放时间,播放时间的长短决定于既能讲清楚一个现象的发生又要在观看者注意力稳定性较高的时间段内结束,还要满足当下的传播特征,动画内容少而精、时间短,5分钟以内,甚至是1到3分钟的微视频更适合网络传播,扩大传播的范围。
5.输出格式,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有AVI、wma、rmvb、mp4、3GP等;AVI一般文件比较大清晰度高,rmvb、wma相对文件较小清晰低于AVI; mp4、3GP格式比较小,适合网络播放与移动媒体设备播放。除开原始模式的保存外,还可输出高质量的AVI格式和便于网络传送和播放的wma两种格式。
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发展出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所有的数字化媒体形式,如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移动端媒体等,它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传播[2]。
微动画的特点与新媒体的环境高度契合,在新媒体告诉发展并普及的趋势中为微动画的传播提供多元化的渠道[3]。在上课播放和在学校教学平台播放之外,还可上传到各大视频网站,各大视频网站本身有广大的受众群体,还可通过分享的方式使用社交媒体如微信或微博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传播给特定的受众群体,受众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可随时观影,以往的教学视频的受众群体只限于上课的学生,而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传播可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受众群体能通过观看微动画能对这个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对医学知识的普及有较好的作用。
五、总结
三维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三维动画更为普及,医学类的三维动画比传统视频的趣味性更强,能更好的把知识可视化。而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社交媒体观看微视频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动画是微视频的一种表现形式,医学类微动画在教学中的运用,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短小的视频进行学习;同时它的通过社交媒体能扩大传播范围带了更深远的影响,对专业的学习和医学知识的普及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春,冯天敏. 医学科普微视频的特征与创作策略[J]. 青年记者,2017,(17):86-87.
[2]百度百科 新媒体[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fr=aladdin.
[3]李楠. 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J]. 戏剧之家,2017,(01):113-114.
[4]张璐. 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