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红
【摘要】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与基本功,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上下工夫,掌握修改文章的有效技巧,实现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自改 习作 兴趣 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87-02
学生怕写习作,更怕自改习作;教师怕教习作,也怕改习作。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老大难问题。能不能把这一难题化解呢?自改习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能力强弱的体现。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从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上下工夫,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中去应用,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计划、保证时间,着力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与基本功,掌握修改文章的有效技巧。
一、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
1.讲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精心修改文章的动人故事,激发孩子自改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通过讲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精心修改文章的动人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故事,他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仅仅就第二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在原稿上做了多次自改,最初是“到”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又如给孩子们讲贾岛为写《题李凝幽居》而推敲词句的故事: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好朋友……
通過给同学们分享这些名人的故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要自己来理顺和修改习作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哪怕是修改一个字、一个词,都能体现自己的态度并最终可以影响自己的写作水平。
2.创设修改习作的良好环境,培养自改习作的兴趣。
学生有没有自改习作的兴趣与习惯,往往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这其中包含物质环境即课室氛围的布置,也包含人文环境即同学们修改习作的氛围。为了创设修改习作的良好环境,本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本班实际,经常表扬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人好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班内墙报栏上设“语文园地”、“错别字诊室”、“病句护理站”、“文章医院”、“优秀习作栏”等,展示部分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尤其是着重挑选下了大力气修改的文章,即使从全文看并不是最理想的“范文”,但因为修改使某些句子明显变得准确生动的,本人也会做主要的推介,既让其作品在墙报上展示,还让其在课堂上诵读给同学们分享,让同学们有“自改文章光荣”的心理体验,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愉快的写作环境中。
正是通过良好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尝到甜头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自改习作有利于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对习作自我检查修改的习惯,从而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乐意走自改之路。
二、训练学生自改习作的基本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段目标与内容,其中在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在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可见,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提高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1.训练识别好坏文风的基本功。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会引导学生体察文章的文风是不是准确、鲜明、生动,发现“假、套、空、乱”的毛病。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可充分利用身边同学的文章进行对比等方法进行培养训练。如写“课间十分钟”这个主题,对于有的同学写课间十分钟尽情地“丢沙包”这一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文风”的不正,因为就学校现有的条件而言,课间时间并没有同学可以开展“丢沙包”的活动,选取这一题材的同学,是在“摘抄范文”,是在“写假事”“抒假情”,是不值得学习的。类似这样的引导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做真事、讲真话、写真文”的好习惯,克服习作胡编乱造或盲目抄袭照搬别人写法的不良做法,为提高自己的习作自改能力走好关键的一步。
2.培养发现问题的基本功。
要修改习作,首先要发现习作的存在问题,并要能细致分析问题,就像医生查病一样,不仅要发现明显的毛病,而且要能发现比较轻微的慢性“病症”。如对于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的、得、地”用法不当的问题,对于有的学生不论写什么文章都喜欢在开头的地方先抒情问题,对于有的学生写文章不注意分段的问题,对于有的学生写文章没有主次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等等这些,教师都要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自己的习作,发现毛病,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3.培养修改的基本功。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指明修改文章要在反复的“查”、“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可着重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默读或小声诵读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可作四种形式的修改:(1)修改病句。这种练习方式既有单一性又有综合性的,也是单一性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2)调整排列错乱的句段。使学生思维有条理,教学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几段话,看看各段讲些什么?顺序怎样排列?(3)修改一段话。这是综合性的修改练习,在修改中要弄懂段的意思,再仔细查有无错别字,用语、用词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脱节等,从中找出修改的地方,作恰当的修改。(4)从内容到语言的全面检查,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修改文章的知识技能。
4.培养相互交流的基本功。
培养相互交流的基本功,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将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换参阅,看看别人写些什么,怎样写,优点在哪里,哪些有错漏,应该怎样去改,并通过争论,及时给予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互相传递信息,交流看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不足。如:在一次“写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的习作中,小丽同学把一天中从早到晚的事,一件一件像开菜单一样写出来。通过交流,小梁同学指出:“小丽同学的习作不切题意,虽是亲身经历的事,但不是一件事,而是好几件事,这样写好像记流水账似的,平铺直叙,主次不清楚,就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明同学说:“所谓自己经历的事,就必须是自己亲身参与,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不要写光听到别人说的事。所谓‘一件事,是指在很多件事中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把它的来龙去脉、经过、结果写清楚。所谓‘有意义的事,是指对自己的思想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不是琐碎的毫无意思的事。”通过这一交流,小丽同学深受启发,并心悦诚服地表示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乐意自改,其他同学也得到教育和提高。
实践证明,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从培养兴趣入手,注意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自评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作而有趣,改而有效,就会达到预期的习作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12月.
[3] 邱凤莲.大声读给孩子听[ I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鲍银霞.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理念与策略[ I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