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梁爽 宁飞萍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需要企业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模式不仅对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起到推动作用,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校企联合 社会实践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4-02
一、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1.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让大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在实践中校正就业观,择业观。其次,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能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企业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
企业从生产、经营、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有“需要社会实践大学生”的现实。第一在生产环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研发企业需要大学生廉价劳动力与创新力的支撑,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其提供支持。第二,在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企业需要不断吸收人才。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能使企业注入大学生青春的活力,提高企业整个团队的生命力。企业允许大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对学生群体的接触和培训,无形中造就了一批得力的校园骨干,这对有志于打开高校市场的各类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道路修筑行动。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社会形象与知名度,间接开发了大学生市场。
3.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而目前社会又急需大批能将技术成果及时转换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促进高校创新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与新时代需求的全面人才。首先“产、研、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使得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更贴近市场,贴近于社会现实。学校促进了对大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内涵,凸显了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不仅为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促进了校企优质文化的相互融通。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校企互动的就业指导,畅通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未来企业家启航计划”主要形式与内容
“未来企业家启航计划”是由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组织,与桂林八大高校合作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暑假社会实践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实践操作。
1.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分为企业家进课堂和创新创业培训。
(1)企业家进课堂
企业与高校合作,让公司高管为学员们在学校举办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讲师们通过结合自身经历的生动案例与学员们分享了商务礼仪、沟通与营销技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商业策划书撰写等内容,每一讲都会留下作业让学员完成,最终以小组形式提交创新创业计划书,让学员带着问题、任务进行培训,提高学员主动思考的能力。
(2)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
通过安排学员到桂林创业园基地参观,走访大学生创业公司,为学员讲解大学生进入创业园的必备条件、政策及流程,让学员们对创业有直观的认识。其次邀请创业人士从创业动机、创业要素和创业方式三个方面与学员分享了关于创业的宝贵知识,使学员们对创业从感性認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培训结束后,中国联通公司导师与高校导师会联合对学员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孵化,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
2.实践操作
中国联通桂林分公司共安排约26天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实战活动。具体内容为:网吧渠道的建立与维护,实地调查,下乡宣传与销售,现场定点促销。在实践操作期间,每位学员都必须完成二至三个实战项目。每天下午17:30都会举行实践经验交流会。首先,学员们在会上发表一天的实战感言和待解决的困难等;其次,全体学员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由经理总结,进行经验交流。如此,每位学员每天都可以积累到自己和其他学员学到的经验,这使得学员们在短短的二十多天的实战中迅速成长,逐渐向专业化靠拢。
“未来企业家启航计划”是高校与企业成功合作的典范:企业和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渠道。大学生在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同时,更为深刻地学习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提高了社会技能与实践能力,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新内涵,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而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搭建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桥梁,大学生也为企业目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和潜在利润。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呈现了多赢的局面。
三、校企合作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企业、学校、学生合作的模式正在不断的衍生出不同的形式。笔者从企业、学校两个主体进行分析,探索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共享、创造共赢的长效机制。
1.学校方面
(1)在学校后期的规划中,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使过程规范化。组织专门人员,筹集专项资金,管理社会实践,并积极探索、完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
(2)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企结合,阵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在树立大社会实践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着力完善社会实践保障体系。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3)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社会实践要达到对大学生进行长期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遵循高校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着问题开展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考核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机制。
2.企业方面
(1)具备充足的准备和高度的重视。学校应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和企业负责人统筹规划活动的各项事宜,并与各部门协调,引起各部门人员的重视和支持,上下一致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活动进程和质量。
(2)精心的策划和认真地实施。一个好的项目,要进过精心的策划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执行机制,不能随意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这样不仅会浪费企业资源,又抑制学员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3)力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企业应对学员之间的各项信息的传达,团队的分组建设,组长队长带头作用都不容忽视。规定各项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物资和精神上的奖励结合,给学员明确努力方向。组织团队文化活动,重视团队建设。
(4)重视团队内部的和睦相处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学员来自不同高校,因此必须打破学校学院、班级甚至地区界限,进行有效的组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并且要重视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达到团队成员之间和谐共处,团结向上的氛围。
(5)重视企业社会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部分员工对于学生到来心存戒备,甚至感到不同方面的压力。如何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非常重要,在学生方面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还可能会在学员学习过程中衍生更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必須重视企业员工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吴丽丽.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98-100.
[2] 沈佩华.重视校企合作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5(3):42-48.
[3] 曲文菲,范晓烨.校企合作新模式由“模拟”向“实践”转变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72-7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学校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B201614)立项课题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李露(1989年-)女,湖北武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研究;梁爽(1987年-)男,湖北仙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宁飞萍(1990年-)女,湖南隆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