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虎 胡毅
摘要: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独特且十分关键的生态安全战略地位,针对黑河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本,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和敏感等重要特点,支撑着西北内陆荒漠地区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生产力,在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黑河流域内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西北典型内流河湿地生态系统、以黑鹳为代表的湿地水禽以及西北荒漠区的湿地植被。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9°17′24″-100°30′15″,北纬38°56′39″-39°52′30″,处于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是荒漠中的宝贵绿洲,也是荒漠区中的物种多样性中心。其湿地分为两大类4个类型11个类别,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湿地、内陆盐沼8个类别,人工湿地包括池塘、灌溉渠系及稻田、蓄水区3个类别。总面积41164.56hm2。保护区植被有6个植被型、20个植物群系和25个群丛;共有维管植物54科174属312种,国家保护植物10种;脊椎动物209种,以鸟类为最多(155种);保护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昆虫892种;其间的湿地鸟类种类数量相当丰富,分布有64种水禽;甘肃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强,为珍稀动植物栖息、生存、繁衍提供了不可代替的生存环境。
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的主要威胁
1.气候因子影响:
保护区所处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只有129mm,年均蒸发量高达2400mm,属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高温和强烈的蒸发导致荒漠湿地面积较少、植被退化、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湿地植被及湿地景观遭到破坏,候鸟等物种栖息生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2.人类活动的干扰:
多年以来,黑河中游张掖市人口的增加、农耕面积的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工农业和人们生活用水增加,大量挤占了生态用水。再加上多年来人们的无节制开垦,黑河上游地区超负荷灌溉,中游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中下游河流缺水,黑河断流时间延长,植被出现枯死现象,湿地出现干枯。同时城镇化加快,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加大,湿地水质有恶化趋势。加之取土采沙和乱捕滥杀行为,严重破坏了过往候鸟的生境,使之丧失了栖息空间。
3.生态用水少,灌溉设施不配套
现有水量分配中,生态用水较少,无法满足湿地生态需求;加之灌区水利设施配套不利于湿地生态保护,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6~0.5;平原水库过多,且有扩大趋势,这些水库年蒸发量通常是进水量的40%~60%,蒸发损失大。水库、渠系四周都围以水泥,不但增加了蒸发损耗、减少了水向四周湿地的渗漏补给,破坏了湿地植被及湿地景观,导致候鸟等物种消失。
4.受调水管理体制的影响
自2003年黑河向下游放水,实施调水统一管理,社会效益较明显的防护林带和道路两旁树木不能得到灌溉,大有失去屏障作用的可能,林区出树木死亡,地表植被枯萎。
5.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缺少专门的法律支持
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法规,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严格法律制度,如湿地征占用和改变用途审批制度、湿地生态补水制度等。国家层面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此外,地方性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建立相对滞后,导致相关机构执法会遇到一些阻碍。
三、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1.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以及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内的居民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建立湿地生态补水协调机制,根据保护湿地功能需要,确定湿地生态补水的原则、湿地自然水文过程、湿地生态补水方式、湿地补水时间、建立补水长效机制,通过工程和技术措施定期或者有计划地补水,保障湿地生态用水需求,不断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争取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项目支持。对拟退耕还湿的耕地,实行土地投入评估及补偿退出制度,还权国有、退耕还湿,进一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人工饲养和繁育,逐步扩大种群数量,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2.建立日常巡护管理和社区共建共管制度制度。
持续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巡查检查力度,强化巡护科技手段,建立巡护台帐,进一步提高巡护质量;逐步消除保护区与社区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冲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规范管理,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严禁自然保护区修筑设施、挖沙采矿,禁止周边农牧民进入保护区从事畜牧业生產活动,减少牲畜对生态植被的破坏,对人工鱼塘逐步转变为天然鱼塘湿地,恢复原有自然水域。
3.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湿地保有量和自然湿地保护率两项指标细化量化,纳入市、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
4.加强科研监测。
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全面开展各类型湿地的系统功能和演替规律研究,最大限度地维持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保护区鸟类、植物、水质、气候因子等开展有效监测,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体系,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5.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相关立法工作。
按照国家林业局“一区一法”相关规定,起草并制定《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为规范全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建立湿地保护联合执法制度。适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定期研究湿地生态保护执法联动工作有关事宜,协调解决涉及各相关部门的生态环保执法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好军,贾永礼,蒋志荣,等.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 护对 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9(3):42-45.
[2]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等. 甘肃河西地区近50年气象和水 文序列的变化趋势[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163-169.
[4]丁宏伟,赫明林,曹炳媛,等. 黑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中出现 的环境地质问题[J]. 干旱区研究,2000,17(4):11-16.
[5]贾艳红,赵传燕,南忠仁.西北干旱区黑河下游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综 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7(4):64-74.
作者简介:胡毅,1967年生,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掖市园林绿化局)工作,主要从事湿地保护和园林绿化。
(作者单位: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