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座山

2018-06-15 04:55毛腊梅
美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姑继父爷爷

毛腊梅

父亲,是女儿心中的一座山,这座山也许不那么巍峨高大,却是女儿终身的依靠;这座山也许并不那么秀美,却是女儿眼中最靓丽的风景;这座山也许缺少柔情,却让女儿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亲情。

小时候,我和弟弟的玩具是最多的,也是最稀奇的,全部是父亲亲手制作。小兔子灯笼安上轮子,点上蜡烛,用绳子拉着四处跑。小小灯笼点亮除夕的夜空,也点亮我和弟弟的童年。小伙伴们看我们玩具时那种羡慕的表情,真是满足了我们兄妹大大的虚荣心。每每这个时候,我和弟弟都会小心地收起玩具,当作宝贝似的藏到家里,生怕被人抢走。看到小伙伴失望的眼神,我们心里涌起甜甜的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是大集体,做事记工分。过年时家家户户根据工分能分到一点钱和口粮。那时父亲身体不太好,幼年时家里太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红薯藤、南瓜粥、玉米棒也不能敞开了吃,父亲就在那时饿坏了胃,胃病比较严重,而且心脏也有点问题。这样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生产队里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家的工分总是很少,所以过年分到的口粮最少,又加上一大家人,温饱根本没法解决。在这样的困窘的环境里,父亲寻求出路,出门做副业,给人补锅、补鞋,也给人看过相,炸过豆米……什么事赚钱就干什么。父亲从来没有拜过师学过艺,全部是无师自通。

小時候,我就知道父亲喜欢钻研,喜欢试验。为炸豆米,父亲用黄泥和锡块封住罐口,不停地试验,有一次试验不成功,"嘭"的一声,罐口开了花,气从罐里冲出来,米花洒满一地,锅烟冲得父亲满脸,只剩下眼珠在滴溜溜地转,我们看着父亲的狼狈相,都笑弯了腰。父亲凭借自己的辛劳贴补了家用,几乎没让我们饿过和冻过。

童年时,让我感觉荣耀的是我的父亲常常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那时生产队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唯独父亲能开。犁田时父亲喜欢带上我,让我坐在拖拉机坐凳上,而自己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拖拉机颠簸得非常厉害,可我却很享受这种颠簸,雀跃的心情难以抑制,这种特殊的经历羡煞了好多的小伙伴。如今让我坐宝马车,也不敌童年时坐拖拉机的欢乐。

父亲对于小时候的一些往事只字不提,也许是他童年过于艰难和不幸,不愿回忆,我只能从奶奶嘴里零星知道一些。爷爷年轻时也是做小生意的,盛年无缘无故地死在江南,那时父亲才五六岁。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父亲毅然挑起全家的重担,很小就和大姑一起上山打柴,大姑比他小两岁,挑不动柴禾,半路上伤心地哭,父亲总是将自己超负荷重的柴禾挑回家,再去接大姑,有好吃的也会让给大姑和奶奶。父亲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一个家庭,让奶奶和大姑这两个不幸的女人看到了希望,从父亲身上汲取了亲情的力量。她们母子三人就这样相依为命,艰难地行走于人世。

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贫穷和人世的辛酸,在每一个机会来临的时候父亲从不会轻易松手。改革开放年代,父亲开始跑推销,凭着自己活络的头脑,父亲一炮打红,赚了不少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的14英寸电视机,引来全乡人的观看。每天傍晚,乡邻们早早地吃饭、洗澡,扛起板凳来到我家等着看电视,那场面说是人山人海真不算夸张。人们踮起脚尖,爬上窗户,甚至想上我家屋顶,掀开瓦来看。为了满足乡邻们的电视瘾,父亲将电视机移到外面,不管场地多大,全都挤满了人。那时候,一台电视机,几部电视剧,诸如《霍元甲》《陈真》《万水千山总是情》填补了乡邻们空虚贫乏的精神世界。我也是从那时候知道了中国女排,而且她们那顽强拼搏的精神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

父亲接触外面的世界,格局渐渐地放大。家里办起工厂,规模越来越大,顶峰时家里有60多名工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获得安庆市“万元户”的殊荣,扛回一块“勤劳致富”的奖牌。每逢搬家,这块牌匾父亲总是舍不得扔掉,褪色的牌匾中镂刻着辛劳和过去的荣光。

荣耀的背后,我能体会父亲创办企业的辛酸。他在外曾经遇到过骗子,被骗得身无分文时露宿街头;碰到过扯皮的单位,血本无归;遇到过强盗,差点性命不保。可无论怎样艰难,父亲从没有退缩过,悲观过,他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经历过几起几落,父亲一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本厚重的小说,每一页都浸透着父亲拼搏的汗水,书写着不屈的传奇。

父亲一生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我和弟弟读书关键时期。父亲坚定地要求我们读书,不要走他这条路。虽然家境优裕,我兄妹二人几乎没有受到优越环境的不良影响,在父亲的支持下,我考上师范,弟弟也顺利考上大学。那时候考上学校,等于拿了铁饭碗,在家乡那个小乡村确实让人羡慕。我们兄妹也给父亲长了脸。如今我回家遇到村里一些长辈,他们仍然佩服父亲的远见。

我时常在想,父亲在其同时代的人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他的成功与他自身的智慧和努力有关,也与他的交友有关。父亲总是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他的朋友很多,其中不乏狗肉朋友,那时几乎每天都留客人吃饭,开支很大。父亲这辈子赚了不少钱,却没存下多少钱。那些当年困难的亲戚朋友如今都比他富裕,可他却从不愿去讨要当年借给他们的钱。前几年,我和弟弟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甚至误解父亲是懦弱无能。可父亲总是说,他们愿意给自然会给,不愿意给讨要也没用,要不到反而伤了感情。不给就当做了善事吧。

他的这种做法,待我人到中年才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父亲待继父,在当地有口皆碑。我小的时候,感觉继爷爷比较自私,待父亲比较刻薄,那时粮食紧缺,一碗干饭爷爷一个人吃,有时会留几口给我小姑吃,奶奶、父亲、母亲,都只能端碗稀饭站在一边吸溜。那时候一年到头,除了过年过节父亲能吃上干饭,其余时间几乎沾不上边。因为小姑是爷爷亲生,父亲不是爷爷亲生,他对待父亲和小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时候连外人都看不下去,要替父亲说句公道话。多年以后,当父亲的企业红红火火,爷爷老去的时候,父亲不计前嫌,善待继父。村里人都说:“老毛真是很难得,不计较他继父当初对他的刻薄。”父亲总是笑着说:“那些年我们家里也幸亏有了继父,不然五八年闹饥荒,我们兄妹怕活不成。父母都疼小儿小女,他疼爱我妹也是人之常情。”这种大度,这种涵养,折射出父亲身上最珍贵的人性:善良、孝顺。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罕有柔情。可我出嫁那天,这个铮铮硬骨的汉子却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抹眼泪。当我的孩子、弟弟的孩子出生以后,父亲恨不得俯地给孙子辈当牛做马,此时我才明白父亲像一座山,柔情都藏在土壤里,默默供养着他所爱的一切。

如今,父亲已年过花甲,却又在家里办起了小型加工厂。起初,我们反对他这样辛苦,可是父亲我行我素,毅然安上了碾米机、磨粉机,说是老了找点事做,消磨时间,比打牌好。我们只就作罢。父亲老了,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孝顺就是尊重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愿他能安享晚年。

青山巍巍,用深沉阐释无私和坚强;青山嵯峨,用高峻诠释着崇高和伟岸;青山郁郁,用秀丽演绎着美好与灵动。

父亲,我心中的山,我生命中的山,是我一生的精神依靠,我用一生来仰望。

猜你喜欢
大姑继父爷爷
拴红头绳的鸡腿子
冬爷爷
站着吃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爷爷说
大姑奶的时髦生活
一头卖不掉的牛
我们不谈爱情
和继父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