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姣
在佛教中除了诸佛菩萨圣诞日以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日子可称「殊胜」,如荟供日。据说,在荟供日神祇会集、昼夜加持,于此日供养、持诵、布施可得成倍功德。五月二十三日,恰逢一切女性本尊及空行母的会集荟供日。
空行母,梵文名为Dākin ī ,汉文佛经音译为「荼吉尼」,意为在空中行走之人,其藏文名为「康卓玛」,意为「证得殊胜成就的瑜伽行母」。空行母是佛国与俢行者之间联系的使者,是密乘的护法、俢行者的伴侣和指导者,代表佛教空性及慈悲,以女性的姿态出现,是密教中著名的女性尊神。空行母原本为造成人间灾难的小恶魔,据《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第十卷)的记载,荼吉尼系大黑神之眷属、夜叉鬼之一,有自在神通之法术,能于六个月前得知人的死期,施以法术,取人心而食,以此来获得极大成就。毗卢遮那佛为除此众,「以降伏三世之法门」化作大黑神示现,苛责其食人心之弊并将其收摄。后来,荼吉尼向佛祖求自渡之道,终在佛祖指引之下皈依佛门。
空行母在佛教尊神体系中是等级较低的女性神灵,通常作为胁侍或眷属出现,代表主尊的某种阴性力量。但由于以下层民众信仰为主的怛特罗信仰的流行,空行母作为密教中「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一而受到修行者的重视,在无上瑜伽密中还作为喜金刚的明妃。在西藏,她们经常出现在密教大师修行的过程中,或在其观想中,或偶现于其梦中,作为沟通密修者与本尊联系的信使,传达神秘的指示,为所得成就作证。空行母的变化身很多,在密教中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复杂,不同的教派、修法供养不同形象的空行母,如那若空行母、金刚空行母、狮面空行母等。其形象通常呈舞蹈姿或展立姿态,头戴骷髅冠,身体赤裸,手持钺刀和嘎巴拉碗。在此类空行母的造像中特别强调运动的美感以表现其行于天空,「乘空履水皆无碍」的尊神特点。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红铜那若空行母,为西藏地区造像,进贡宫廷后供奉于银龛内,据银龛背面题记,乾隆四十四年钦命章嘉呼图克图认看、供奉此像。此尊造像张弛有度,姿态曼妙,装饰精美,为清宫收藏的空行母造像中的精品之作。
红铜 高二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今年四月底的暮春时节,不知您有没有来故宫博物院的午门展厅观看「铭心撷珍— 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展览被分成了「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两个部分,分别在午门和西雁翅楼展厅展览。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喜欢观看「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中的印度珠宝皇室珍宝配饰,喜欢欣赏娇艳的红宝石、耀眼的钻石……对另一部分展览走马观花;有的人喜欢「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中来自世界各古代文明的文物,喜欢看巨大的波斯挂毯、来自古罗马文明的雕像……对另一部分展览则不甚上心。人们表现出的喜好不同,并非是由于年龄、性别上的差异,而是反映出了人们对「珍宝」这一概念理解上的不同。
还记得二〇一七年底开播的《国家宝藏》,九大博物馆,二十七件国宝,当中绝不仅仅是金银器物,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甚至于石刻和建筑构件种类繁多。护宝人的讲述,使得大家了解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被人们推崇的原因。这些被推举为国家至宝的文物,清楚地告诉我们:珍宝,不一定是金银宝石,它们的珍贵,来自于其承载着的一份历史的厚重、文化的传承。
故宫珍宝馆不知道您去过多少次,里面的珍宝您都有印象吗?万历皇后的凤冠、乾隆皇帝母亲的金发塔、六十柄象征富贵吉祥的金如意、承载着六世班禅和平期许的法螺、气势恢宏的大禹治水玉山……每件珍宝的工艺固然精妙,用料固然考究,但真正让我们记住它们的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驻足于珍宝馆展出的各色珍宝前,首先吸引我们的自然是其美丽的色彩、华丽的纹饰、精巧的工艺,但是真正让我们心灵受到触动,进而促使我们记住它们的,还是那些隐藏在这些珍宝背后的「故事」。
珍宝背后反映出的历史、文化更能吸引我们,也更能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共鸣。
本期封面故事,我们就聊一聊故宫的珍宝。您可能在翻看本期杂志的时候,第一眼还是被各色宝石、贵重金属、稀有材料制成的奢华之物所吸引。没有关系— 我们希望在您阅读完本期杂志之后,能够明白为什么古拙的石鼓要比镶嵌着各种宝石的金银饰品更可堪「珍宝」二字,能够真正理解「珍宝」一词的含义。
珍宝,需要有一个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