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中国航天新时代—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哈尔滨举行

2018-06-15 03:11毛凌野
国际太空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航天商业

4月24日,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举行。此次航天日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旨在号召社会各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主场活动由开幕式、中国航天大会、专业论坛、卫星应用与国际合作论坛、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年会、科普宣传周等20余场系列活动组成,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中外航天员等2000余人围绕航天科技发展与创新、遥感应用与国际合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航天技术助力黑龙江振兴、航天教育与文化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共商航天发展大计。

多项重大计划公布,中国航天未来可期

开幕式上,嫦娥四号中继星及其搭载的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小卫星名称揭晓,分别被命名为“鹊桥”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鹊桥”拟于2018年5月中旬发射,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其搭载的两颗小卫星将实现月球轨道环绕编队飞行,开展超长波天文观测。嫦娥四号探测器计划于2018年底前后发射,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

会上公布,高分五号卫星预计2018年5月初发射(已于5月9日成功发射)。该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中唯一一颗实现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可获取从紫外到长波红外谱段的高光谱分辨率星载遥感数据,对内陆水体、陆表生态环境、蚀变矿物及岩矿类型等地物目标,以及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环境和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2018年还将发射高分六号卫星,并与在轨卫星进行组网观测。目前,涵盖不同分辨率、不同覆盖宽度、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高分辩率数据体系已基本形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会上介绍,中国计划于2022年建成中国空间站“天宫”,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三舱组合体质量约66t,额定乘员3人,乘员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具备10多吨载荷设备的安装和支持能力,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具备通过维修延长使用寿命的能力,具备一定扩展能力。未来,中国空间站在信息、能源、动力技术以及运营费效比方面,有望超越“国际空间站”。

据会上发布的2018年“中国航天日”宣传片,中国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具备发射高、中、低轨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已成功首飞,将为中国后续载人空间站和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先进运载工具。目前,长征八号正在研制中,更加方便、快捷的低成本火箭不断涌现。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关键技术攻关已全面启动,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也在深化研制攻关。

聚焦航天前沿技术,建言航天强国

作为本次主场活动重点打造的国内顶级航天学术交流盛会,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吸引了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汇聚一堂,聚焦航天产业政策、领域技术发展和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田玉龙指出,按照建设航天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未来将从4个方面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空间探索引领航天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加快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用、大幅提升我国进出空间能力与竞争力、大力推动空间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将健全和完善航天强国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巍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符志民分别作特邀主旨报告,介绍了两大航天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建设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开展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研究、大力完善运载火箭型谱、加速推进商业航天发展等。

包括载人航天、“北斗”系统、“高分”专项、空间科学、月球探测、“风云”气象卫星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项目的最新进展、应用情况及未来规划。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龙乐豪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朱坤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笃周研究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王国庆研究员等介绍了重复使用运载器、空天飞行器、空间人工智能和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发展。

大会还设立了“智慧火箭与火箭智慧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航天标准化”、“小卫星跨越发展”、“空间超级工程”、“太空态势感知”和“先进制造与装备”等代表航天前沿发展方向的12个专业论坛,为创新技术和最新成果的交流、分享和融合提供了开放的学术平台。

共享先进技术理念,共谋商业航天发展

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围绕“乘商启航,遇见未来”主题开展,包括产业论坛、专业论坛、企业展示、创投路演、市场交流等多个环节,为商业航天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田玉龙指出,商业航天企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政府将大力支持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航天强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宇航智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围绕商业航天的发展之路、国家战略和国家立法如何保障商业航天的发展、商业航天和“国家队”的分工、国内外航天市场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会上还正式发布了“立方108”卫星计划、软件定义卫星大赛和3D打印大赛3个航天项目。

中国商业航天先锋论坛上,各家民营企业代表的主题报告内容涵盖了发射服务、卫星平台与创新应用、卫星通信、遥感、卫星云服务等领域。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纳星空航天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赛思库公司和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分享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创新实践和未来规划,共同探讨了商业航天的运营模式和未来的发展之路。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邀请了业内专家共同研讨技术、战略、创新与研发领域的融合发展。专家认为,我国要最大限度地向民营企业开放政府和国企的技术、产品、试验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航天资源共享,大力发展航天应用,提供航天活动服务。来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围绕航天测控系统、金属增材制造、软件定义卫星、深空探测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和低成本卫星设计等主题作了报告。

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数位国际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发表主题演讲。世界微小卫星之父、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马丁斯·威汀爵士分析了小卫星如何改变太空经济。来自葡萄牙Tekever公司、比利时冯·卡门空气动力研究院、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立方体卫星实验室、斯派尔全球公司(Spire Global)、Nanospace公司、GomSpace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的代表就立方体卫星星座、微纳卫星、整合技术与服务、商业航天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分享。

论坛举办期间,多家国内外商业航天企业代表举行了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商业航天国际合作。其中,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卫定标场合作协议。

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国家

航天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并发布合作意向书,三方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战略计划,充分发挥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国际领先优势,通过优化配置,提高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卫星应用与国际合作论坛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助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为鼓励和促进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应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构建高光谱遥感国际化科研交流环境,推动高分五号卫星的国际合作,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应用国际合作计划》。

论坛上,经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研究,委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华卫星应用产业基金”揭牌。该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以及卫星技术应用领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科技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以市场化模式快速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我国空间信息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此外,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共建亚太多任务小卫星技术交流与工程中心,“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云平台(英文版)上线,《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等内容也同期发布。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服务全球健康合作、亚太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信息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减灾应用与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航天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逐梦航天日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