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涵
今年4月,在小米6X的发布上,雷军宣布,小米承诺未来硬件综合利润率不会超过5%,多余的会返还给用户。
利润率5%在业内处于什么水平?数据显示,三星的净利润率约为19.3%,苹果约为22.6%。
为何雷军有这个底气,敢提出这个“5%”的承诺?
5%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当年刚出道时,它就凭借极致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在品牌林立的商业市场异军突起。
这个“极致”的故事已经讲了8年,小米的每一个新品发布会,无论是雷军还是其他高管,几乎会重申一遍小米的使命—“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现在故事中又多出5%的概念,“坚决执行5%硬件综合净利率红线,就是践行小米的公司使命。”
事实上,对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来说,硬件只是一个入口。锤子手机CEO罗永浩在去年的发布会上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硬件不赚钱,纯属交个朋友。
“5%”是小米的战略,雷军很清楚小米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价,特别是手机行业日趋成熟,厂商要想靠提高定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很难。小米其实此前也尝试过推小米Note系列,将单品价格提升到3 000元价格段,初探国产手机走向中高端市场的分水岭。但Note系列的冲击并不成功,目前仅有小米MIX系列在这个价格段站稳了脚。
“高性价比”是烙在小米系硬件产品上的标签之一,尤其是红米系列的畅销,更加深了人们对小米产品“价格厚道、品质又好”的印象。既然如此,干脆顺着这条道走,也不是没有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可能。
其实硬件收入早已不是这家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在小米2016年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
正如雷军在内部信中所言,小米不同于传统的硬件公司,并不单纯依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MIUI广告收入、电视的会员收入等互联网服务业务才是小米公司最大的净利润来源。
另外一方面,“5%”也是小米实现“今年全球出货量破1亿台小目标”的举措。雷军在今年年初公司的年会上已经公开宣布,小米要在10个季度内重返中国市场第一。要完成这个目标, OPPO、vivo、華为是挡在面前的大山。
今年的手机整体市场并不乐观,市场调研公司GfK预计,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全年零售量为4.49亿台,同比下降4%,中国手机市场零售规模进入增长冰封期。用价格战来刺激销量,恰恰是小米最擅长的,尤其是在行业整体硬件创新乏力,用户消费力下降的时候。
“5%”也引出一段人才的故事。
在雷军涉足智能手机之前,曾和黄章有过一段“蜜月期”。当年从金山软件董事长之位退下来后,雷军开始专心做投资人。彼时黄章成立了魅族,专做MP3,做得颇为出彩。
在MP3市场开始露出颓势的2006年底,黄章萌生了做智能手机的想法。2008年,正在寻找项目投资的雷军和黄章一拍即合,随后雷军成了魅族的投资人。
后来雷军回忆初识黄章时,对他的印象是“挺了不起的”“蛮励志的”,但“他有他的局限性。”
雷军所说的“局限性”主要是公司管理。雷军曾建议黄章给创业高管分一些期权,因为这些高管没有一分钱股份,很容易被别人挖走。但黄章的回答是,“他被挖走了我自己能干”。雷军还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介绍给他,希望黄章能分5%的股份给林斌,吸引林斌加盟,黄章不同意。
这件往事后来被魅族研发副总裁杨颜解释成,“在黄章的眼里,期权就是给别人画一张饼。公司上不了市,这个东西就等同于没有,他不想骗人。”
雷、黄各执一词,究其根源是企业管理的理念不同。雷军因此撤出魅族,成立了小米,拉来林斌一起创业。
就这样,林斌担任小米总裁,以对安卓深度定制开发为基础,选择MIUI系统打入智能手机市场。在营销上,小米以“粉丝文化”“期货营销”“性价比”为特色,迅速撬开市场。雷军曾总结过“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下子,黄章气不过。为了对付小米,他索性把公司托给其他高管,自己则“闭门造机”。有人对魅族手机提出问题建议,黄章回“怼”:“不喜欢就滚”;有人转而买了小米,他骂“买小米3的人都是无脑”……
2014年春节期间,黄章接到了几名骨干的辞职信,包括研发副总裁马麟。马麟在魅族工作多年,曾领导研发了所有魅族旗舰级手机,以及以安卓为基础的Flyme OS。他的离职原因是,别的企业(乐视)挖角,过去之后马上有股票。
直到2015年,黄章才开始引入首轮投资,推行股份制,增强资本运作。
如今魅族因为种种原因,已经耗得只剩一口气,而小米成功上市后会跑得更快。在这个节点上已经呈现不同的态势,可能没人会想到2个曾交好又颇为相似的品牌,终因创始人风格的不同,在10年前就埋下了不同宿命的种子。而这一切的分水岭,是小米对“5%”的根本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