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霞
2018年年初,录完脱口秀节目《奇葩大会》后,王守英回到山东老家,接二连三的相亲和紧锣密鼓的工作让她的生活平静而繁忙。只有当记者偶尔上门采访时,王守英才记起自己曾经因大胆出奇的服装设计而名噪一时,才想起自己曾放豪言:要成为“中国的香奈儿”。可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单纯地生活着,像一个无忧无虑的邻家女孩,她把做服装设计师的梦想放在心底里,只是用爽朗的声音坚称说:“我已经不需要被贴上标签,只要一直在做就好。做不成别人的仙女,就做自己的小仙女。”
“你拍一,我拍一,马兰开花二十一……”当小朋友都在唱着儿歌跳皮筋时,生长在在山东省新泰市南流泉村的5岁小姑娘王守英却常摆弄着自己的布娃娃,为她缝制衣服。王守英从小就对服装充满兴趣,才几岁的她,总是偷偷打开家里的针线盒,为布娃娃变换服装。
2000年,9岁的王守英在黑白电视上看到著名的法国服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的纪录片。她第一次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跟村里的女孩一样长大后结婚、生娃、做家务,还有如香奈儿那样的,可以一辈子都坚持自己的梦想设计衣服。于是,她悄悄对自己说:“我长大了要成为香奈儿那样的人。”
自那以后,王守英常悄悄把家人不穿的衣服拿出来裁剪,让母亲刘光菊一度误以为家中老鼠猖獗,衣服都被咬了一个个洞。
有一年秋天,王守英的奶奶在缝纫机前做衣服,守在旁边的王守英技痒难耐,忍不住央求:“奶奶,让我也试着缝缝吧!”见她可怜巴巴地盯了许久,奶奶丢给她几块布片说:“这是你堂妹的夹棉裤片,我已经剪裁好了。你来缝吧!”王守英顿时兴奋不已,有模有样地缝了起来,不到半晌便完工。看着堂妹兴高采烈地试穿夹棉裤,王守英得意地朝奶奶笑,奶奶却泼了一盆冷水:“这有啥?你们姑姑七八岁就开始缝衣服了,连被子都会做。”
奶奶的话并没有打击到王守英,反而激励她更加大胆尝试。终于,她得到大人的默许,可以用剪刀剪裁衣服了。自此,她常常用一些零碎布条做衣服的装饰,还会把旧衣服剪裁成让人意想不到的款式。
不幸的是,2005年,王守英的爷爷生病了,需要钱做手术。望着饭桌上愁眉不展的父亲,王守英小声说:“要不,我不上学了吧。可以省掉学费。”父亲低着头说:“你才14岁,不上学能干啥?”王守英却笑着说:“去打工啊,别的小孩十一二岁就辍学了,我还多上了两年呢。”父亲把头埋得更深,半天说出一个字:“行!”
辍学不久,王守英就跟着村里的小姐妹去附近的地毯厂上班了。上班对王守英而言,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为实现梦想做准备。她挣的钱,除了留一部分补贴家用外,其余的都用来买了服装设计和绘画书。闲暇时,她会用地毯厂剩余的布条做成衣服,然后叫上宿舍里的姐妹輪流试穿,大家一起学模特走猫步。
有一次,有个年龄大些的女孩劝她:“你总整这些干啥?也不怕被别人笑话。”王守英却昂起头:“这是我的设计,我以后要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为别人定制衣服!”那女孩听后捧腹大笑:“你真要疯了,现在大家都在集市上买衣服,各式各样的都有。连裁缝店都要关门了,你还设计啥衣服?能卖出去不?”王守英却倔强地坚称:“我知道。可那又怎么样呢?”
人一旦有了执念,就会自动屏蔽外界的声音,王守英就是这样。没有材料,她就用蔬菜叶、毛线头、麻袋、树枝当材料;没人愿意试穿,她就自己穿上,然后拍照留念。王守英喜欢把玉米皮、塑料瓶当作衣服的饰品,把菜叶当作裙子的裙边,这令村里人纷纷侧目,连她爸妈也不理解,觉得她乱来。王守英却毫不在意,甚至引以为傲。
2013年,王守英家里的条件有了好转,也通了网络。她学着将自己的照片传到QQ空间和微博,并给自己起了个美美的名字,叫“小仙女”。
把照片传到网上,本是一个女孩的孤芳自赏,但有好事者将她设计的服装照片与国际超模的照片剪贴在一起,居然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有人觉得她很“奇葩”,纯属哗众取宠,更多的人却觉得她虽然设计不十分不成熟,但很有想法,甚至夸她“有大牌设计师范”呢!大家忽然发现,这个身材微胖、眼睛小小的农村女孩,原来是个天赋异禀的服装设计师。
很快,王守英微博粉丝大涨,记者也蜂拥而至。王守英却傻眼了:“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衣服、拍照片,一直都这样,为什么突然‘火了,成‘网红了呢?”
接下来的两年,是王守英“爆红”的两年,也是让她眩晕迷惑的两年。2014年,她登上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我是演说家》的舞台,偶像张卫健向她承诺:“我下一次开演唱会的时候穿你设计的衣服。”2015年,她又站在了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得到了范冰冰的承诺:“明年,我带你出国看真正的时装大秀。”除此之外,大大小小的节目邀请,让她应接不暇。她也应节目组的要求,一遍遍用出人意料的设计和大胆出位的言语博得满堂喝彩。
在最高峰时期,她踌躇满志:要做商业创意设计师,不成为市场的奴隶。可是,对一个农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经验的女孩而言,这谈何容易。在初涉设计圈选择经纪公司时,她就跌了个大跟头。
正是因为执着于创意设计师的梦想,她放弃了很多资本雄厚的实体公司,选择了一个名气不大但很会“造梦”的个体经纪人。那时,经纪人承诺会将她捧成中国最红的秀场时装设计师。可惜,不到两年,王守英便后悔了。因为双方合作的一年半中,她只是重复参加综艺节目,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意设计机会。
她做过唯一和设计有关的事,就是在2015年末,经纪人帮她在北京中央商务区办了一场名为“蜕变”的走秀。只可惜,由于双方经验不足,秀场上,涂着浓重眼影的男模特被安排穿着女装,脚踩8厘米高跟鞋上场。模特们一路走一路摔,让时装秀变成了一场笑话。
在和经纪人分道扬镳后,王守英开始反思自我,她觉得自己一遍遍被“消费”,离“创意设计”的初衷越来越远。最让她失望的是,2016年,范冰冰的助理邀请她去国外看秀时,她却因签证的问题不能随同前往,只得无奈地选择参加另一个综艺节目。这本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可当她事后在微博上向范冰冰发出“我为你设计的服装你收到了吗?如果有机会,下次希望能跟你去”的期许时,却被网友说她为参加节目捞钱,错过机会还反咬别人一口。对此,王守英很委屈,也很无奈,只能不断苦笑着解释:“我觉得很冤啊。为什么大家在骂人之前不用脑子想想呢?范冰冰和一个普通的网络综艺节目,就算是傻子,也会选择呀!很可惜,现在很少有人肯思考。”
解释多了,王守英就觉得没有意义,她没有时间也不喜欢跟网友打口水仗,因为她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2017年6月,《奇葩大会》节目组邀请她参加节目。2018年元旦之际,双方还未做过多沟通,节目组便给她送来了台本。王守英一翻台本就“炸”了:“不行!为什么又要说同样的话?这些话,我早在别的节目中说了几遍了,我不想重复。我能说点别的吗?”见她执意更换台本,节目组只好同意。
但是,并不是每一档节目都能接受这样的质疑和挑战,都能包容她的更改和创新。所以,王守英做出了退出综艺节目的打算。她想,如果没有出新,那不如不接,还不如留着时间设计些东西呢。
王守英以为回到老家,就能回到正常生活,就能安安静静地继续梦想,但是她错了。回到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守英依然不得消停,还是会有一些记者采访、有一些节目组邀请,甚至还有美容院上门,说免费为她做减肥理疗,以提升形象。
对此,王守英不排斥,但也不再热衷。有人称她是“过气网红”,她笑着回应:“太抬举我了,人家‘网红多厉害啊,每年能挣那么多钱,我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当看到别人把她和凤姐、芙蓉姐姐相提并论时,她也不生气,反而哈哈一笑:“那可能是因为我们都长得丑吧!但是,我们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坚持。”
褪去创意时装設计师的光环,王守英又开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她在表哥的餐饮店做服务员,在朋友的婚礼策划公司中为摄影师当助手,跟随表哥和舅舅跑运输,郁闷或高兴时就写写诗歌或小说,生活日渐忙碌。
由于职业不断变换,且都跟设计有很大偏差,所以后来采访她的记者都会问:“为什么总是换工作为什么不做和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不怕繁琐的事情把梦想消磨掉吗?”她却从容回答:“就是跟着心走,想做什么工作,就去做。我喜欢设计服装,但不见得非得成为顶尖设计师,只要一直在做设计这件事就好呀!”
王守英坦然面对现实,但现实总不能被轻易绕过去。2018年春节期间,年近30的王守英不断被逼迫相亲。对于相亲本身,王守英并不排斥,但让她遗憾的是很难遇到能接纳自己的人,她被拒绝最多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太有想法了,不好管。有一次,她跟一个男孩挺谈得来,双方都有继续发展的念头。但当男方父母知道她的经历时,果断拒绝:“这样的人,咱管不住。”男孩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便开始退缩。这让王守英大为恼火:“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既亲密又独立的。哪怕再亲密,两人也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非得要管着别人呢?”
3月,一个公众号运营商找到王守英,说准备拍一个名为《相亲日记》的微电影,问她愿不愿意参演。王守英立即同意:“可以呀,好玩又有钱,为什么不参加呢?”但是,当别人问她,是否尝试在演电影的过程中碰碰桃花运或者借此机会宣传下自己时,她大声笑道:“不会呀。电影只是某些生活场景的缩影,我不会借它解决问题。”
所以,当春意渐褪夏季来袭时,王守英仍然茕茕孑立。尽管父母都十分着急,她却丝毫没有委曲求全的意思,而是决然地说:“遇不到合适的,就选择一个人生活,绝不将就。父母不理解又怎样呢?人生那么长,不是一年两年,要妥协到什么时候?妥协的是整个后半生啊!”
王守英的语调柔和,却异常坚韧,一如她对梦想的坚持,温柔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