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作家的距离,就差一封退稿信

2018-06-14 01:08墨寒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稿子投稿理由

墨寒

曾经,我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喜欢读书,作文写得好,连大人对我的夸奖都是“这孩子将来要成为作家”。在我小小年纪的观念里,会写作的人,都是有文化、有知识、了不起的大人物。

初中时,我跃跃欲试,精心地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投出人生中第一篇稿子。我几乎是雀跃着把信塞进邮筒的,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漫长到现在还没收到回复。我安慰自己大概是信寄丢了。后来,我改用电子邮件投稿,终于,我得到了回复:很遗憾,故事一般,动人的细节几乎找不到。退稿。我当时有点气炸了,又萎靡了,真是仿佛一下子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了。

接着就是屡投屡败,纷至沓来的退稿信让我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些退稿信,冰冷坚硬,恰似我彼时的心情。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用同样的句式造句,稿件被用的理由都是相似的,而被退稿各有各的不同。

“您好,很高兴收到您的来稿,抱歉回复有点晚!鉴于优中选优的原则,很遗憾未能采用。希望您继续努力,期待今后更上一层楼!祝好!”

“文童思路有些混乱,内容简单,抱歉未能录用。欢迎下次来稿。”

“来稿已阅,不适合刊发。谢谢您的支持。”

“我们是给学生看的杂志,你的文章全篇都在教别人谈恋爱!不好意思激动了,谢谢投稿。”

“您很有创作的潜质,但是写作风格不符合我们杂志,转投别家试试。”

这些退稿信,安静地躺在邮箱里,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我那可怜的自信。

懈怠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看见一本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版史上编辑们看走眼的重大时刻。书里涉及海明威、普鲁斯特、克里斯蒂、乔伊斯、惠特曼等百多位名家的退稿经历。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被2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后有一个民众用当众焚书来表达对这本书的愤怒。普鲁斯特的《在斯万家那边》的退稿理由:我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30页的篇幅来描写他人睡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退稿理由: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威廉·福克纳的《圣殿》退稿理由:我的天,我可不敢将手稿变成铅字,否则,你我两人都难逃法网……

也许,我离作家的距离,就是那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信。

在太多令人气馁的拒绝和绝望后,我梦想着有位编辑会突然发现我的才华,然后问:“这些年您都躲到哪儿去了?”另一个幻想是,某位编辑会在我的稿子上圈圈点点,告诉我如何把一篇有瑕疵但又有希望的故事改成一篇杰作,然后被各种杂志和新媒体疯狂转载,出版社的编辑慕名而来找我出书,从此,我就小有名气。成名之后,我要做的就是,拒绝之前看不上我的编辑的约稿!想想都好激动啊!

这个时候,有人喊我:“醒醒!醒醒!”

现实仍是冰冷的。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的文字里总是透露出浓重的忧伤,我的一位朋友很犀利地说: “你不是名人,你的忧伤一分钱也不值,只会让人生厌。”不止一个人告诉我,有时间瞎写,不如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但我期待,文字可以创造我人生的奇迹。于是,我又不死心地开始投稿了。每投出一篇稿子,都附上一封信,让编辑看看那些名家的退稿经历,或者写上自己的心酸写作经历。

人们总是更容易看到成功,在实际情况中失败的可能会更多。这下子,我收到的退稿信明显比之前“恳切”多了。

“请您不要在文末提及各种被退稿、编辑后悔奠及的事情……亲,我不是在打击您,请您面对现实。”

“千万别对我强调您为了这个稿子写了多少年,生了几百种病,生活有多少困苦……这只能让我更不想用您的文章。”

“你的文章完全是自言自语,没有考虑到读者。编辑都看不下去的文章,读者会看?请先写点打动我的文字。谢谢!”

其实,我完全能想象编辑的心情:我真的不愿意在退稿信中说脏话,但是……

这算是我投稿经历中,最黑暗的一段历史。至今想不通,是脑子坏掉了,还是投稿投疯了才会做出这么丢人的事。不过我已经毫无“羞耻心”了。就像写情书给喜欢的女生表白一样,一开始被拒时,有种失落和轻微的羞愧感,后来就习惯了—因为被拒绝多了,就没感觉了。

我在无数次失败里变得淡然,并且学会自黑起来。有编辑回复我:“不好意思未能过稿。整个编辑部的人全部加在一起都不知道你在写什么。”我只是写了个意识流小说而已,弄得整个编辑部的人都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能让全编辑部的人看稿,也算看得起我了。

我还真跟这个编辑杠上了。继續投稿,看他能不能再回复个惊人语录。第一次回复是:“感情写得很妙,只是我看了三遍,仍然没找到文章的线索,太散了。”继续投,回复道:“文章仍然比较散。”继续投,回复: “故事太弱了,建议多看看我们的样文,多制造情节感。”最后,我收到了最冷血,最没有耐心,最没有同情心,且最没有人情味的答复,那就是:“退稿。”多一个字都没有。这样的退稿,就像把我吊起来打,打蒙之后,再继续打。

也许他看到了我的“上进心”,也许他对于自己的“恶毒”有所愧疚,也许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某天,他专门抽空分析了我的文章:“你不要以为投得越多,就会采用你的文童。我邮箱里躺着那么多稿子,为什么有时候却选不出一篇满意的?你要做的是,打磨一篇好的稿子,而不是堆积无数文字垃圾。你写文章的时候太哕唆了些,不够简洁有力,但文章是好的,我挺喜欢。”

我认同了他的观点:人人都会写字,偶尔会说个故事,为什么别人要花时间来看你的文字与你的故事呢?编辑的邮箱里每天躺着那么多稿子,为什么非要选中你的?当才华还撑不起野心的时候,要么放弃野心,要么修炼才华。

后来,我在这位把我“吊打”的编辑那里,过了人生中第一篇稿子、第二篇、第三篇,一直到第N篇。

现在仍然还会收到退稿信,但这又有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在尝试的路上选择了我们爱的东西,为这份爱,我们愿意接受万箭穿心的拒绝和嘲讽。

来一碗心灵鸡汤:

被拒绝了,如何科学地笑着活下去。

面对拒绝,不要否定自己

很多人刚开始遭受到拒绝,都会紧张、惧怕、惶恐、不安,甚至会怀疑自己,对自己没自信。继而,他们觉得自己拥有一些“有毒的”人格特质。可是,一个人之所以被拒绝,原因往往是很复杂的:比如向朋友借钱被拒绝,并不一定代表朋友不看重你,也可能对方有苦衷,没有帮你的能力;面试被拒,并不一定就代表你不好,更可能是你所擅长的并不是对方所需要的;表白被拒,可能就是他眼瞎啊。总的来讲,被拒绝是人生的常态。被拒绝并不能说明我们自己不够好。有些人,他们喜欢的就接受,不喜欢的就拒绝,这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也和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事情是事情,人是人,不要急着用一件事情来否定自己。

大干世界,谁都没义务告诉你一个死心的理由,你只有自己强大起来。对,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给自己一个答案,就如同我们没有义务要求别人扶持一把。但当自己没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时,真诚地去和对方沟通,心平气和地问“为什么”,尽管改变不了被拒绝的事实,但至少可以减少将来被拒绝的可能。比如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好,但老师表扬的从来都是别人。那么,真诚地和老师沟通,虚心请教自己的作文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写得不太好。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能找到问题所在,还能得到老师的一对一指导。若你就是觉得老师没眼光,活在莫名其妙的自信里,那也只能在不明不白的“被拒绝”里自怨自艾。

很多人在被拒绝时内心的挣扎是: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真的是太丢脸了;想死的心都有了……而一个叫蒋甲的年轻人,为了走出小时候被拒绝留下的阴影,制订了“尝试被拒绝的100天”计划,走上街头向陌生人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比如向陌生人借100块钱、邀请一个女孩出去吃饭、跟汉堡店要免费的“汉堡续杯”……等下,汉堡包续个杯是什么鬼?这不是没事找抽吗?蒋甲还把“被打脸”的视频传到网上,让500万人围观自己丢脸。没想到的是,蒋甲因此成了霸道总裁万人迷,还出了书登上畅销榜,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本来他希望通过反复被拒来麻木自己,这样就不再害怕了,但最终他却学会了如何正视被拒绝,如何有效减少恐惧,以及如伺将“不”变成“是”。

后记:

从小到大,遭到的拒绝太多太多,而我们也经常围绕“为什么,凭什么,算什么”的问题,来给被拒找理由。小时候,很想要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扯着妈妈的衣角恳求,被拒绝后,只会大声哭闹;读书后,参加一次文艺演出选拔,被评选老师拒绝,心里有些不服气;找工作时,面试最后一关被拒,那时候感觉自己很挫败;表白被拒,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这些“被拒创伤”都成了心里愈合不了的伤口,这伤口看似无形,却会在每一次受伤、失败、被拒绝之后,重新被揭开一次,疼痛一次。

因为害怕被拒绝,就不去尝试吗?不。有时候,我们介意的不仅仅是被拒绝,而是自己没有真正为之努力过,没有竭尽全力,甚至没有尝试的勇氣。若因担心被拒绝就避免去做那些可能让你害怕的事情,比如拒绝去认识新的朋友,拒绝去尝试新的领域,或者拒绝去表现自己,那所有的期待都成了遗憾,最后变成了内心时常叨扰的痛。与其害怕被拒绝,不如鼓起勇气,去拥抱拒绝,去真诚沟通,去尝试改变。哪怕被拒绝了,至少也能狠狠地努力,能狠狠地伤心,享受从巅峰到谷底的畅爽!有了这样的心态,被拒绝也不再是—件让人害怕的事睛。

谁没经历过被在意的人伤害到鼻青脸肿?谁没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饮泣?谁没有在被拒绝的时候痛哭流涕、怀疑人生?生活就是要努力争取,而若去争取,就难免被拒绝。好在生活就算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糟糕。纵使被好多人拒绝,一定还是会有人向你敞开怀抱。明天,远处的海风依然肆虐,眼前的阳光仍然明媚,我们也还是会笑着面对生活里的小确幸和小确丧。

被拒绝,总是以—种令人痛恨的方式来教会你成长。

猜你喜欢
稿子投稿理由
十二星座上课迟到的理由
迟到的理由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迟到理由
管他三七二十一
拖稿的各种理由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