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奇
安大名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校长。这天,他刚下班回家,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就打来了电话,说要在北京买房,首付还不够,让他帮着凑一些。安大名问儿子差多少,儿子说80万元。听了这个天文数字,他感到一阵眩晕。
不过,安大名没有回绝,他一直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他教了大半辈子书,把大部分的时间和关爱都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儿子能在北京站住脚,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奋斗,家里没出过什么力气。眼下,儿子遇到了困难,他必须竭尽所能,帮儿子一把。
安大名翻箱倒柜,把所有存折、银行卡都找了出来,连零头利息都算上,还差13万元。他坐在沙发上发起了愁,他月工资5千元左右,即便是不吃不喝,最少也要攒两年,才能凑够这个数。更何况,北京的房价扶摇直上,再过两年,没准差得更多。
怎么办?借钱肯定行不通,他这辈子最厌恶借钱,从不跟人借钱,也从不借钱给人,为此,他在亲友间人缘实在不咋样。现在,他哪有脸向别人张口?
借不来就只能去贷。第二天一上班,安大名便跟外号叫“万事通”的同事打听贷款办理的程序,问完了急忙回到办公室做记录,还没记完整,就来了客人——市里一家学生报社的发行部主任。实际上,这家报社去年就有人来过,当时,安大名的态度很坚决,绝不征订。现在,他想都不想就准备拒绝,但早有准备的发行部主任及时抛出了诱饵——征订份数多了有回扣,每生每科5块钱。
安大名一愣,心中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算盘。他们学校在校生1300多人,每个学生按7科计算,一学期的回扣就将近5万元!若一次性预订两个学期的,这些回扣就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了!他的心在激烈地挣扎,终于,对儿子的愧疚占了上风。他颤抖着手,接过了对方的名片。
之后,他把教务主任文强和三个年级组长召集到一起,商议订报的事。年级组长们互相对视一番,各自讲起了订报的好处。有的说,这套报纸内容丰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的说,报纸紧跟教材设计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大有裨益……总之,他们都赞同订报纸。
“我认为不妥,国家明令禁止学校私自征订教辅资料。”教务主任文强突然说道。
“没啥不妥,”一个组长咳了一声,“民不告,官不究,咱们学校闻名十里八乡,家长争着把孩子送到咱这儿读书,他们哪肯为了这点事跟学校过不去呢!”这位组长的话虽是为了缓解气氛,但他的言辞并没有半点儿夸张。他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初中,但是在安大名的管理下,学校各方面评估都排名靠前,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学校”。
其实,安大名之所以敢走这步险棋,就是因为他也想到了这些。他本以为这事十拿九稳,哪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的脸色不好看了,文强可是他的学生啊,按理不该反对的。
为了避免尴尬,他把文强单独留了下来。不料,他还没说什么,文强却开了口:“老师,您奉公守法了一辈子,‘吃拿卡要也反对了一辈子,您快退休了,千万不要犯糊涂!”
“别给我讲大道理。”安大名颤抖着把自己草拟的订报建议书甩给了文强,“你马上把这件事布置下去,这是你的任务!”他不再给文强反驳的余地,文强只好不情愿地出去了。
文强走后,安大名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文强的话始终在他脑子里回响,搅得他心里乱糟糟的,汗都流了出来。他起身要擦把脸时,手机响了,是他的另一个学生李海波的电话,李海波现在是县教育局副局长。
“海波,你有什么事吗?”他镇定了一下,问道。
“老师,报纸就别订了,那是违法的。还请您赶紧停下来!”
李海波的话未说完,安大名就瘫在了椅子上。自打进学校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即便是当了校长,也没扔下粉笔头。平时他处处为学生着想,没想到老了却栽在学生手里,为难他的居然是他的两个得意门生!文、李二人读初中时,跟着他上了三年课,那时,李海波家穷,他常帮李海波垫学费;文强数学入不了门,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文强“开小灶”……后来,文强还被他一手提拔成了教务主任,李海波能在四十岁就当上副局长,也和他的悉心指点分不开。
这可如何是好!到嘴的鸭子飞了不说,还要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这么大个学校做事朝令夕改,岂不成了笑话!安大名越想越气,身子不由得哆嗦起来。就在此时,文强推门进了办公室,其实,文强压根没走远,他刚才出门并没布置订报任务,而是给李海波打了个电话。
文强快走几步,伸手来扶安大名,却被安大名挥胳膊挡住。“你劝不下我,就找李海波压我,你俩串通好了是不是?是怕我牵扯到你们吧?行,报纸不订了,可以了吗?你走!我没你这个过河拆桥的学生。”
文强一声不吭,等安大名骂够了,才跑步出了校长室,挨个给三个年级組长下达了取消征订报纸的通知。
订报风波过去后,安大名的情绪好几天才稳定下来。
几天后,安大名去教育局开会,在会场,他老是走神,总是想起给儿子凑钱的事。会议快结束时,旁边的人轻轻碰了他一下,告诉他,刚才李副局长宣读了“名师送教”和“名校长送经验”的名单,名单里有他的名字。
安大名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李海波不帮忙,我不怪你,可你却来使绊,使就使了,我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因为你是在秉公办事……可你为什么还要支使我“送经验”啊!占用时间,消耗精力,学校一大摊子事儿,家里又要忙着给儿子凑钱,我哪有这个空?
气归气,他还是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到一所落后学校搞了一次讲座。当然,他这么多年的本事不是吹出来的,他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相当丰富。除了经验,他的口才还特别好,只要一上台,就声情并茂,佳句迭出,所以讲座大获成功。
“送经验”结束后,安大名要打道回府,却被李海波叫住了。搁在以前,师生俩碰面总有说不完的话,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他绕过李海波就想走,李海波却递给了他3000块钱,说是教育局发放的“送经验”补贴。钱接到手里,安大名又想到了那件不光彩的事,转身就走,头都不回。
安大名依旧为儿子买房的事坐立不安,钱筹不够,他只得让儿子等等再说。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安大名就有了进账的机会。那一次讲座后,安大名竟然出了名,找他演讲的学校排起了长龙,还好有教育局协调,否则他真不知道先去哪儿后去哪儿。至于报酬方面,他从来不问。主抓工作的李海波每次都准时把补贴递到他手里。他每次接过钱就立马走人。
转眼,三四个月过去了,安大名去了30多所学校做讲座,他的收入多了起来,加上他近几个月的工资、住房公积金以及先前的积蓄,正好凑够了儿子的首付差额。学校开始放暑假时,安大名退休的日子也到了。这天早晨,儿子打电话请他到北京长住,他已经孤单好几年了,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高兴地往车站赶去。
去车站要经过县教育局,安大名忽然想到了局里给他安排了高薪“送经验”的好事,他决定进去感谢一下一把手赵局长。赵局长一看见他,立刻站了起来,拉住他的手,热情地说:“谢谢你啊老安,你为咱们县的教育事业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却不计报酬……”
听了赵局长的话,安大名变得吞吞吐吐了:“贡献吧,大不大,反正有那么一点儿。‘不计报酬这顶帽子你可给我戴高了!我每场讲座,局里都给3000块钱,这报酬算是不少了。今天,我是特地来感谢您的!”
赵局长一愣,皱着眉头问:“什么3000块?不可能,咱们市里可是有规定的,禁止在编在职中小学校长搞有偿讲座,你去各学校传授经验,教育局顶多给你百八十块的差旅费……”
安大名被赵局长的话弄糊涂了。从局长室出来,他一路小跑着去找李海波一问究竟。大热的天,李海波的办公室敞着门,无巧不成书,他竟然在门外听到了文强的声音。
“一共讲了32场,一场3000元,加上这几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了吧?”李海波的话让安大名心一紧。
文强点了点头:“应该够了。可是,咱不能让老师手头太紧啊,我看这样吧,你再找赵局长申请一下,组织个全县校长学习会,让咱老师主讲,越快越好,听说老师要赶着去北京呢!还有讲课费咱们提高点,一次性出1万元。”
“不行,这样一来绝对穿帮,突然间翻3倍,老师他不怀疑?我想可以让他再辛苦一下,我申请组织两场,中学校长一场,小学校长一场……”
安大名在屋外直听得老泪纵横。等两个学生不再说话时,他才缓步进去,近乎哽咽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强和李海波都有点吃惊,对视一眼,苦笑了一下。
原来,半年前,安大名跟“万事通”打听办理贷款的事之后,“万事通”第一时间将安大名的难题告诉了文强。文强很着急,他还没有想出解决办法来,就发生了订报纸事件,接着,李海波也掺和进来了。他俩打破了订报计划,决定凑10万块钱给安大名送過去,可他们知道老师的脾气,他一定不肯要,故此,两人就用了瞒天过海之计,让李海波出面组织了“名校长送经验”的活动,暗地里把钱当成讲座报酬给了安大名。
“唉!”安大名叹道,“我把你们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帮我?”
文强的脸一红,笑着说:“老师,我借用您训我的那个词说说理由吧,我们没有过河拆桥,我们是过河修桥。我们想把您这座渡人的桥修结实一些,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跟着您受益……”
文强说完,安大名当场给儿子打了电话,告诉儿子,他过两年再去北京。他说,他要在两年之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成册,他还要亲自把经验送到全县的每一所学校,免费!
〔特约编辑 缪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