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水稻生产监测分析

2018-06-14 08:03饶珠阳
山西农经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驱动力早稻粮食

□饶珠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信息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22)

2017年,广西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重大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了水稻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抓好集中育秧技术推广,集成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实行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有效促进全年水稻生产,并取得较好成效。

1 2017年广西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1.1 水稻生产情况

2009年以来广西水稻播种面积逐年缩减(图1)。

图1 2009-2017年广西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图

图2 2009-2017年广西省水稻产量变化图

1.1.1 面积。2017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为1 992.25万hm2,同比减幅1.9%。其中早稻86.51万hm2,中稻15.05万hm2,晚稻90.69万hm2,早稻面积减幅最大。

1.1.2 产量。2009年以来广西水稻产量变化情况见图2。2017年广西水稻总产量1 087.9万t,同比减少4.3%。其中早稻 501.6万t,中稻103.3万t,晚稻483万 t。单产 377.25kg/667m2,较上年减 9.62kg/667m2。

1.2 水稻成本收益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不断增加,广西水稻生产总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3)。

2017年广西水稻生产总成本1 123.3元/667m2,同比增加2.34%。其中土地成本186.32元/667m2,人工成本395.04元/667m2,物质与服务费用541.94元/667m2。平均每kg主产品出售价格3.10元,667m2产值合计1 237.1元,667m2净收入113.8元。

2 广西水稻发展的驱动力

2.1 个体农户“自给自足”型动力

个体农户生产水稻的第一驱动力是解决口粮问题。因家家户户都有责任田,种植水稻已成为保守的传统农事;第二驱动力是基本满足家庭散在饲养的畜禽日粮需要;第三驱动力是卖掉部分余粮,以补给生活必须用品等。

2.2 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增收”型动力

国家激励新型经营主体从事农业行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实施各项补贴和奖励政策,广西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水稻行业及水稻相关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区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的驱动力是增加收入。

2.3 科研院校(所)“科技探索”型动力

广西拥有一个庞大的农业科研院校(所)集群及良种繁育基地,其驱动力是研究推广和教育培训,长期从事稻种资源、水稻育种、水稻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图3 2010-2017年广西水稻种植成本及利润表

3 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3.1 水稻种植面积缩减

2006年以来广西水稻播种面积逐年缩减,从2006年的224万hm2到2017年的192万hm2,减少32万hm2。2017年同比减少3.7万hm2,减幅达1.9%。其主要因素:一是经济作物下田“粮经争地”现象严重;二是由于农户劳力薄弱及水利设施失修,导致水稻“双改单”甚至“撂荒弃耕”现象蔓延;三是水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有所加重等。

3.2 水稻生产收益低下

从市场行情看,虽然农资价格、农业劳动力成本、稻谷价格指数都在上扬,但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明显高于水稻价格指数,并且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存在严重的虚高现象,就相对于农业行业而言,水稻生产效益远远低于种植烤烟、柑橘(水果代表)及商品蔬菜的生产效益,影响种粮积极性。

3.3 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技术化程度低

广西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喀斯特地貌广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习惯于分散自由状态经营,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下。当前,由于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全面落地,一些农户宁愿撂荒弃耕,也不愿流转土地,阻碍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3.4 基础设施及其投入薄弱

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维护、治理耕地撂荒等工作在部分地方措施乏力,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地不实,如违规占田建房、利用水田发展林果业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地区财政预算没有或很少直接投入到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示范项目缺少配套经费,科技成果应用率低。

3.5 灾害及其他因素

2017年灾害天气过程对早稻减产影响较大,部分主产区早稻受灾较严重。据广西农情统计,广西早稻减产28.1万t,其中因面积减少造成减产11.1万t,因灾害天气影响造成减产达17万t。

4 措施建议

4.1 稳定水稻种植面积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创新粮食生产与考核挂钩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扶粮政策,加大财政兴粮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机制落实,进一步创新种粮补贴政策,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并行的补贴政策,大力培养种粮大户和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稳定面积。

4.2 提升水稻生产规模化、技术化和机械化水平

提高水稻生产收益的根本途径是规模化生产。转变全区粮食生产管理和指导服务方式,加快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选育引进推广产量稳、米质优、口感好的水稻品种,优化水稻栽培技术结构和生产经营模式;加紧研制和推广先进实用、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以及价格实惠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完善农机推广及农机农艺融合体系。

4.3 加强科学有效防灾减灾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灾情调度的政府行为,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指导,科学有效组织抗灾救灾。发生灾害时,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救灾资金,及时有效帮助灾后恢复生产。

4.4 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服务组织,创造良好氛围,互相弥补与带动。

[1]钟洁.浅谈广西水稻生产发展[J].广西农学报,2013,28(5):44-47.

[2]李首涵,何秀荣,杨树果.中国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吗?[J].中国农业经济,2015(5):36-43.

猜你喜欢
驱动力早稻粮食
珍惜粮食
早稻迎丰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的粮食梦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