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长
(德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科,四川 德昌 615500)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发生转变以异性传播为首要传播途径时,女性感染者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母婴传播危险性的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1]。1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90%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在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25%~48%[2]。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县共报告现住址德昌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是10例,占总病例的1.2%。最大12岁,最小6个月龄。这些患儿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母婴阻断势在必行。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县共对26例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进行母婴阻断治疗,经过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1.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以及母婴阻断中心的个案调查。为了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母婴阻断情况,我县最小6个月龄的艾滋病病毒阳性婴儿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父母在外省务工,返回进行母婴阻断护理干预前被查出艾滋病病毒阳性。
1.1.2 研究对象:26例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平均年龄28岁,最小17岁,以彝族农民为主。文化主要是小学及文盲。异性传播25例,注射吸毒传播1例。患病时间最长的达8年,最短的分娩时被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病程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例,艾滋病患者 4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17例。全部为住院分娩。
1.2 方法
1.2.1 对收集的资料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个案调查采用面对面随访,全程追踪。
1.2.2 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4周开始免费进行三联抗病毒治疗的联合治疗,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300 mg+拉米夫定150 mg+克力芝300 mg,每天2次,直至分娩。新生儿用药治疗方案: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 h内,最迟不超过12 h)开始应用单剂量奈韦拉平糖浆以及4周齐多夫定糖浆进行预防性用药。
1.2.3 新生儿在出生42 d及3个月龄后要进行HIV-DNA检测,两次都为阴性者则可排出艾滋病病毒感染,1岁半时再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为阳性者,后期母婴阻断失败,继续接受抗病毒治疗。
1.3 观察指标:服药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42 d及3个月龄后两次HIV-DNA检测(婴儿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指至少两次检测时间间隔超过2周的早期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及1岁半免疫蛋白印迹实验。
2.1 用药时间及效果观察:26例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中服药时间为6个月的有7例;6个月以下3个月以上的有4例;3个月以下到分娩前服药的有7例;产后开始服药的有4例;不愿服药的有4例。22例服药病例中检测过1次CD4+T淋巴细胞的有10例,检测过2次CD4+T淋巴细胞的有12例。服药后,CD4+T淋巴细胞的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1。
2.2 新生儿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继续按用药原则进行预防性的服药,全部进行人工喂养。26例新婴儿完成了42 d的第1次HIV-DNA的检测,22例婴儿完成了3个月龄后的第2次HIV-DNA检测,均为阴性。10例幼儿完成了1岁半的免疫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见图2。
图2 26例艾滋病阳性产妇护理干预及检测情况表
3.1 孕产过程中的干预措施: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整个妊娠、分娩或哺乳的过程中。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应用+产科干预+人工喂养母婴阻断干预模式的有效性在26例艾滋病阳性孕产妇中得到印证。第二次HIV-DAN检测后的母婴阻断率为84.6%(22/26),证明母婴阻断护理干预是成功的。回顾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的产前、产时、产后这三个历程至关重要,之前研究结果显示[3]:宫内传播的比例为30%,婴儿在产时发生感染的比例接近37%,产后喂养发生感染的比例为33%。①产前传播:宫内传播即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实现的,艾滋病病毒可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缺口进入胎儿循环所致。结果发现[4],当CD4+T淋巴细胞数为200/mm3这个定值时,如果继续降低细胞数,母婴传播率就会增加。孕妇怀孕14周时,进行三联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裁量,增强免疫功能,增加CD4
+T细胞数,可有效的阻断宫内传播。②产时感染:提倡住院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及时清除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断脐后尽快用流动水沐浴5 min以上。尽量减少与母亲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减少受损伤的机会。处理完后,及时喂药进行预防性的治疗。③产后感染:产后哺乳是HIV重要的传播途径,乳汁中艾滋病病毒检出率高达58%[5]。提倡人工喂养,避免纯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大量的研究表明[6],混合喂养比纯母乳喂养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危险更大,原因可能是过早地给婴儿添加食物可造成婴儿肠道感染而增加了肠道的渗透性。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选择正确合理的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是目前艾滋病病毒阳性产妇的最佳喂养方式,免费为其提供奶粉及相应的关怀,给人工喂养提供后续的保障。
3.2 心理护理: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涉及到婴儿及家庭,其心理表现是复杂的,内疚、忧郁、孤独、焦虑,此时,孕产期整个过程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理解、尊重、关怀、避免受到歧视。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及人工喂养指导,与患者的配偶及家人进行沟通,参与到督促服药及护理干预中来,给予孕产妇足够的重视与接纳。这种亲情的支持能增强孕产妇的安全感及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主动咨询,对整个母婴阻断护理干预是有积极意义的。
3.2 做好职业防护:母婴阻断中的产科干预,这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减少职业暴露十分必要。加强培训,充分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防止发生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克服惧怕、畏难心理。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皮肤、黏膜有无破损,如手指破损或身体不适应及时更换护理人员[7]。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和产妇的安全。改善工作环境,减轻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会影响行为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因心理性危害而造成的职业损伤[8]。
经过此次观察证明:对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是能够提高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的生活质量及控制降低新生儿艾滋病病毒阳性感染率的。当然,从资料和结果中我们也知道有分娩时才确诊以及全程都不愿服药的,如何加强基层三级预防保健的工作职能,提高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的筛查力度,对那些有抵触情绪、不配合的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寻求心理专职医师的帮助等,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另外,由于时间段短,样本量小,观察的内容可能还有些局限,母婴传播情况还需进一步的发现与探讨。
[1] 王临虹,王爱玲,方利文,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流行状况与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50-352.
[2] 杨爱辉,周艺彪,俄木阿呷,等.凉山彝族聚居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8):63-65.
[3] 王临虹,方利文,王前,等.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5):435-438.
[4] 苏子燕.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121-122.
[5] 王临虹.06-HIV感染孕产妇的保健与干预[R].2011-11-29.
[6] 邢再玲,王临虹,方利文.艾滋病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5):467-471.
[7] 刘惠英,周玉娥,赖爱如.妊娠合并艾滋病孕产妇住院分娩的护理及职业防护[J].当代医学,2016,18(17):124-125.
[8] 郝彦娟,王明芳,徐丽华.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B):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