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媛, 黄燕, 崔振泽
抽动障碍是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快速、无目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国内外研究发现,抽动障碍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发病率逐年增加[2-5],引起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常伴过敏性疾病,如果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其抽动的症状也会随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好转,甚至部分患儿可完全缓解。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迟发型免疫反应,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和免疫反应、酶及微量元素缺乏等诸多因素有关,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具有起病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容易发现敏感食物的特点,病情往往迁延不愈[6-8]。经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的累计敏感度与总IgG测定呈正相关,通过食物sIgG抗体测定可以判定人体是否对食物不耐受产生病变,并依据结果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阻止病情进展,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甚至痊愈[9-10]。因此,本研究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通过检测食物sIgG,并依据结果进行饮食干预,探讨抽动障碍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及变态反应门诊收治的抽动障碍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66±2.46)岁;合并湿疹10例,过敏性鼻炎8例,食物或药物过敏5例,荨麻疹3例,哮喘史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抽动障碍相关临床指南》中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11-1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2)年龄3~11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舞蹈症、癫痫中的肌阵挛发作类型和其他椎体外系疾病;(2)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如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强迫症等;(3)近半个月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物者;(4)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者;(5)近2周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α2受体激动剂、单胺能拮抗剂等西药治疗者。
1.5 方法
1.5.1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抽取抽动障碍患儿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20 ℃冰箱密闭冷冻保存,集中进行食物sIgG抗体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14项食物sIgG水平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s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EIA-FIGG-14)。由专人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按说明书规定的食物sIgG抗体水平分为4级,0级:IgG<50 U/L为阴性,1+级:IgG 50~100 U/L为轻度敏感,2+级:IgG 101~200 U/L为中度敏感,3+级:IgG>200 U/L为重度敏感。
1.5.2 抽动障碍患儿的饮食干预 选取食物sIgG阳性的30例抽动障碍患儿,依据是否进行食物干预分为饮食干预组(10例)及非饮食干预组(20例)。饮食干预组患儿依据食物sIgG的阳性结果分级,制定饮食干预计划,严格控制饮食。具体方法如下:(1)禁食时间:1+级食物:禁食3个月;≥2+级食物:禁食6个月,禁食期间可选用其他替代食品。(2)轮替方法:轮替是指间隔一段时间后重新食用。1+级食物:禁食3个月后,进行饮食轮替;≥2+级食物:禁食6个月后复查,根据结果回报进行下一步饮食轮替计划。如多项食物sIgG阳性,需更改烹调习惯,同时进行饮食轮替。
1.6 观察指标 血清食物sIgG抗体;临床总有效率。
1.7 临床疗效评价 依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13]评定两组患儿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观察抽动障碍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严重程度分级包括轻度:<25分,中度:25~50分,重度:>50分。而临床疗效判断依据每个患儿根据随访后所评估分数计算,治愈(减分率100%)、显效(减分率60%~99%)、好转(减分率30%~59%)、无效(减分率<30%)。有效:治愈、显效,无效:好转、无效。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抽动障碍患儿血清食物sIgG抗体检测 32例患儿行血清食物sIgG抗体检测,阳性患儿30例,占93.4%。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4例(13.3%),2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16例(53.3%),3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2例(6.7%),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者8例(26.7%)。
2.2 14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 见表1。
2.3 两组患儿实施饮食干预计划后临床效果测评比较 两组缓解率6个月为最高,实施饮食干预计划后1、3、6个月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14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n(%)]
表2 两组患儿实施饮食干预计划后临床效果测评比较[n(%)]
抽动障碍作为一种发病于学龄前和学龄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性疾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本研究对32例抽动障碍患儿的年龄及性别观察结果显示,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66±2.46)岁,男女之比3∶1,提示患儿的年龄多为学龄期及学龄前期,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4-5,14-16],提示儿科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密切关注这一时期儿童的神经心理健康。
由于引起抽动障碍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给临床诊治带来明显的困难,许多学者从遗传因素,脑结构异常,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递质失衡,免疫功能异常,血铅升高,微量元素失衡,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多种角度进行研究,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满意的答案[17-18]。我们日常临床工作中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常伴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且禁食或少食敏感食物后抽动症状明显好转,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研究。在符合抽动障碍纳入标准的32例患儿中,合并变态反应疾病的占59.4%,其中合并一种变态反应疾病的为21.1%,合并两种及以上变态反应疾病的为78.9%。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湿疹,其次为过敏性鼻炎。Chang等[19]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常伴有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本组患儿变态反应性疾病种类与文献相近。Yuce等[20]研究也发现,约50%的Tourette综合征和(或)强迫障碍患儿患有过敏性疾病,而Tourette综合征组患儿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强迫障碍患儿更多的合并湿疹,其对照组患儿仅有20%患过敏性疾病,与本组患儿种类相同但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略有差异,考虑是否与地区差异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对3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血清食物sIgG的检测,阳性为30例,阳性率高达 93.4%,远高于英国过敏协会于2008年统计的人群食物不耐受阳性率45%[21],提示食物不耐受和抽动障碍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食物不耐受是人体免疫系统过激反应的一种,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经消化酶的作用后,转化为可以为人体利用的氨基酸、甘油和单糖,为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22]。当人体对某种食物和(或)成分的消化酶缺乏或不足时,使这种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吸收,其形成的中间产物被人体作为外来物而产生的过渡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管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相应的临床疾病,主要有湿疹、荨麻疹、腹胀、腹泻、腹痛、溃疡、肠易激综合征、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血尿、蛋白尿、头痛和偏头痛、眩晕、焦虑等多部位多系统疾病[23-24]。本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牛奶、鸡蛋、面、西红柿。牛奶及鸡蛋为儿童主要常见摄入饮食,而此类动物来源的高蛋白能够耐受食品的烹饪过程如加工、加热的破坏,而儿童消化系统功能相较成人不完善,不能完全消化肠道内大分子蛋白质,使其保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容易引起各组织不耐受[25]。而食物不耐受可导致患儿出现头痛、偏头痛、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23-28],甚至为孤独症的发病原因之一。一些学者认为孤独症患儿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肠道生态平衡被破坏,肠内消化大分子蛋白(谷蛋白、酪蛋白)的能力下降,产生神经毒性物质,改变神经功能出现孤独症,但禁食某些敏感食物,症状有所好转[29]。抽动障碍的共患病的出现诸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及其他心理行为问题[7,14]可能与孤独症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合并食物不耐受的抽动障碍患儿临床出现抽动症状可能和肠道内未完全分解的蛋白质所导致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的神经损坏有关。有研究提示抽动障碍患儿在巨细胞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后抽动症状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15,17];而长期的食物不耐受对儿童免疫系统方面造成的影响包括对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对儿童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6];从以上文献推测,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抽动症状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本研究依据检测结果针对相应的不耐受食物进行了食物干预,并进行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抽动症状的缓解率逐步提高,尤其是经过6个月的饮食干预时间。经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入组患儿过少有关。
综上所述,抽动障碍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联,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引起抽动障碍的原因之一,饮食干预对抽动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今后尚需结合食物组sIgE检测,扩大样本量,进而全面了解儿童抽动障碍发生发展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1] 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481-485.
[2] Lanzi G, Zambrino CA, Termine C,et al. 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ity of Pavia, Italy[J]. Arch Dis Child,2004,89(1):45-47.
[3] 郑荣远,金嵘,徐惠琴,等.温州地区7~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17-19.
[4] 冷丽梅,衣明纪,张柱海.莱阳市城乡4~16岁儿童抽动障碍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7):3-6.
[5] 刘玲,江志贵,李微,等.顺德龙江地区小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8):657-660.
[6] 庄莹,林志辉.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5):292-295.
[7] Fischer R, McGhee JR, Vu HL, et al. Oral and nasal sensitization promote distinct immune responses and lung reactivity in a mouse model of peanut allergy[J].Am J Pathol,2005,167(6):1621-1630.
[8] 刘小娟,竺婷婷,曾蓉,等.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550-554.
[9] Malbec O, Daeron M. The mast cell IgG receptors and their roles in tissue inflammation[J]. Immunol Rev,2007,217:206-221.
[10]Averbeck M, Gebhardt C, Emmrich F,et al.Immunologic principles of allergic disease[J].J Dtsch Dermatol Ges,2007,5(11):1015-1028.
[11]Kurlan R.Handbook of Tourette's syndrome and related tic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M].2nded.New York:Maecel Dekker,2005:155-171.
[12]Leckman JF, Riddle MA, Hardin MT, et al. 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initial testing of a clinician-rated scale of tic severity[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89,28(4):566-573.
[13]Roessner V, Rothenberger A, Rickards H,et al. 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1,20(4):153-154.
[14]Cath DC, Hedderly T, Ludolph AG, et al. 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 Part I: assessment[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1,20(4):155-171.
[15]刘永翼,郑毅,韩书文,等.北京市大兴区6~16岁中小学生抽动障碍的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9,42(4):231-234.
[16]周敏杰, 沈瑛, 卢娜,等.儿童抽动障碍46例临床动态脑电图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7(6):589-590.
[17] 石森.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64-167.
[18]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1098-1100.
[19]Chang YT, Li YF, Muo CH, et al.Correlation of Tourette syndrome and allergic disease: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J Dev Behav Pediatr,2011,32(2):98-102.
[20]Yuce M, Guner SN, Karabekiroglu K, et al. Association of Tourette syndrome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preliminary study[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4,18(3):303-310.
[21]Baenkler HW.Salicylate intolerance: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spectru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Dtsch Arztebl Int,2008,105(8):137-142.
[22]赵德育.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21):1609-1610.
[23]王燕,王伟,周静,等.食物不耐受与全身各系统相关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4,29(4):367-370.
[24]韩煦,常艳敏.食物不耐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1043-1045.
[25]Han Y, Kim J, Ahn K. Food allergy[J]. Korean J Pediatr,2012,55(5):153-158.
[26]谢志贤,刘倩.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50-151.
[27]黄蓉,刘志强,段荣.食物不耐受与儿童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57-258.
[28]李艳华,李中原,李岩梅,等.儿童食物不耐受312例临床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6,17(3):157-160.
[29]李素水,贾美香,孙志刚,等.禁食敏感食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