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云芳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01
一、郾城区图书馆现状
郾城区图书馆成立于1984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郾城区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12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5%,中专、高中学历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0%。其中初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郾城区图书馆现馆藏总量13万余册,其中,图书总类有22大类体系、期刊300多种、报纸20多种、电子图书千万种。郾城区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7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3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3次以上。郾城区图书馆的年外借册次达12.5886万册次,总流通人数15.0911万人次,其中书刊文献外借人次10.8596万人次.实行全开架免费阅览,书刊宣传达400种之多。郾城区图书馆于2012年元月一日起按照文化部要求实行对外免费开放。
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郾城区图书馆全年365天不闭馆,成人服务窗口,每周开馆时间为60小时,少儿窗口开馆时间为66小时.电子阅览室全天侯开放,免费为青少年放映红色电影。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坚持双休日和节假日为聋儿语训中心的孩子们义务播放精彩的儿童节目、科普讲座等,给聋儿语训中心的孩子们打开了另一个精彩的有声世界。郾城区图书馆长期坚持开展为老干部、残疾人、看守所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代借代还,预约借书、上门服务,并为领导决策、编制二次文献《健康真好》、《基层图书室管理手册》1300多册,为农民致富编制二次文献350多册,为经济建设服务编制二次文献60多册,解答咨询800余条,年代检索课题6个。
郾城区图书馆在2003年设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设电脑25台,电子阅览室共有专职人员3名,其中1名工作人员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熟练计算机的日常工作与维护。
在共享工程建设方面:2008年,郾城区图书馆在我省第二批46个支中心建设中,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四个试点之一,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68万元建设标准,安装配备了业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业务终端计算机日常管理工作站等配备。特别是春晖图书馆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使基层图书馆具备了数字化能力,使郾城区图书馆建设进入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2009年,郾城区图书馆组织业务骨干对全区9个乡镇167个行政村进行实施摸底调查,都已建立图书室,作为“新农村书屋”,为他们配发了图书、桌椅、书柜等设施,目前已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极大的丰富了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读者活动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每年郾城区图书馆在节假日或特殊节日都会举办各类活动。其中有“正月十五”、“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桃花节”、“草莓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举办的大型义务书展,读书演讲比赛,以及各种讲座、报告会,年读者活动人次平均达25万人次。每周坚持为伊坪小学,许洼小学、岷山路小學、王堂小学送书,并定期为馆外流通服务网点送书。
郾城区图书馆于2006年被漯河市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同年被漯河市人劳局、市科协命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2011年被漯河市市委宣传部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被河南省评为优秀基层站所等荣誉称号。
二、经验做法
1.阵地服务 尽职尽责
服务是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为方便读者借阅,免费开放后的郾城区图书馆全年无节假日,并结合小学生作息时间,少儿阅览室常年坚持中午接待小读者,送书进校门,为读者尽最大能力提供方便的服务,据统计,自免费开放以来,每年增办免费借书证700多个,开展各类咨询900条左右,每年为课题研究跟踪服务6次,编辑二次文献12期,每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左右,借阅书刊文献12万册次。
2.读者活动 丰富多彩
为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郾城区图书馆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每年利用各种节庆日会举办义务书展,每年会为小学生举办各类创新型活动30次左右。如连续四年在郾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图书室举办的“汉字听写英雄”大赛,每次吸引学生达百人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3.延伸服务 增设网点
在做好阵地借阅的同时,积极协调,继续做好延伸服务,2018年又新设立郾城区水利局、驻漯部队流动图书站2个。
4.关注弱势群体 彰显人文关怀。关爱弱势 精心服务
2013年5月30日,郾城区首家“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在图书馆挂牌成立,郾城区区委副书记栗金成、宣传部长李培芬、副区长李艳华等重要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此阅览室的开放填补了郾城区盲人读书无处可去的空白,为郾城区残疾人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另外,还在郾城区聋儿语训中心设立流动图书网点,实行每两周换书一次制度,为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提供了平等畅游图书馆的权利,让残疾朋友真正体会到全社会的关爱,真正实现了“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的号召。
5.利用共享 弘扬文化
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免费为公众播放共享节目、播放百科讲座、青少年自我保护、青少年如何健康上网以及红色电影展播,每年播放场次达200场。
6.基层辅导 热心服务
每年义务为郾城区水利局、驻漯部队、郾城区岷山路小学、郾城区东街小学等图书室进行图书分类、排架及基础业务辅导。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文化服务设备老化,经常出现问题,阅读环境差,影响服务读者。购书经费不足,不能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图书。
2.专业人员匮乏,希望上级能更多地组织一些业务知识培训。
3.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尽管不少地区已经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积极性依然不高,缺乏对文化服务的认识,还没有转变文化职能观念。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方法
鉴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公益性惠民工程,社会和公众的文化主体回归,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公众的参与。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1.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之外,公众的文化参与、社会的文化责任承担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全民的参与,就需要唤醒其公共文化意识,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2.坚定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文化责任不可推卸,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
3.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各个基层文化协会的管理,整合基层文化队伍资源,搭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五、下步规划
1.围绕图书馆“四心”工作理念,将“馆荣我荣,馆衰我耻”作为今后学习教育的重点。工作中要求全体馆员树立“读者服务至上的理念”,在服务中端正工作态度,处处为读者这着想,充分体现“服务至上”的思想。真正把老黄牛精神落实到工作行动中。计划每年送书下乡26390册次。
2.继续加大免费开放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媒体报道、新闻外宣以及定期深入学校、乡村进行免费开放宣传等各种方式,引导各个阶层公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以文化艺术中心图书室为依托,每月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读者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艺术中心、了解图书馆,走进文化艺术中心、走进图书馆。
4.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弱势群体等特殊群体的服务。
5.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全年播放196次资源共享节目让公众免费观看。每周平均播放4次左右。
6.做好郾城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后勤保障工作,真正让农民朋友能读书、多读书、读到有用的书。
7.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争取早日改变阅读环境、改善硬件设施老化等问题,充分利用购书经费为读者朋友精心挑选新书。
六、预期效果
1.充分利用购书经费,图书馆藏书量由目前的13万册增加到15万册;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在1次以上,使人均到馆次数增加到0.7次以上。
2.图书馆有专职人员定期深入到基层,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基层读者朋友进行业务辅导,使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小书屋,大作用。
3.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使农民朋友真正足不出户观看实用电影及各种视频资料。
七、保障措施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标志,是广大市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老图书馆虽然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但还是吸引了很多读者,是青少年活动的阵地。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如果没有或不够好,是城市精神食粮匮乏的表现,是灵魂中的遗憾。图书馆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杜绝诸如黄色网吧的不良影响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整个城市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所以发展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的事,也是地方政府的事。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图书馆提供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秩序上的保障。
八、关于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思考
在双赢(“赢心”重在“赢利”)中追求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图书馆如何“创造”读者并保持读者的总量,是管理者们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果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满意,那么,当他们下次需要信息时就会选择再次到图书馆,这就是在新的服务中“即赢心又赢利”的双赢理念。久而久之,讀者不仅成为图书馆的常客、熟客,还会以亲身体会介绍亲朋好友来学习,这对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扩展市场都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