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关键词]目标精细化管理、责任、高风险、重大工程
中图分类号:S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6-0128-01
[引言]
伴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铁路建设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建设也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然而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要不断的总结自身铁路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事故教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正文]
伴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铁路建设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建设也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然而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要不断的总结自身铁路建设过程中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事故教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到管理能力我认为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多种管理法的综合。这其中就包含了目标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在铁路建设领域中的高风险、重大工程的管理精细化,是我们铁路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并提出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责任”的概念(图1)。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对彼得·德鲁克先生专著的研读使我认识颇多,感同身受。天津至保定铁路工程津保1标大北环项目的“空间钢架桥”和“T构72+72M转体桥”作为管理精细化的现场实例来分别浅析一下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及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及方法。
例一:“空间钢架桥”作为连接京津塘高速公路特大桥和T构72+72M转体桥的钢架式结构桥。此钢架桥上跨京沪线上下行、津霸线上下行及京沪三线共五股线,且为繁忙运输干线,行车密度非常大。属于在建铁路工程中的跨既有线高风险、重大工程施工。为保证铁路系统的运输在修建此钢架桥的过程中不得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这就给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例二:“T构72+72M转体桥”为天津至保定铁路工程天津大北环线在BH右DK5+010.25处上跨京津城际铁路所建。众所周知京津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北京和天津的铁路大动脉它运营的安全性是不容有半点闪失的。作为紧邻这条铁路大动脉而建的T构72+72M转体桥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全长145.5m。梁高沿纵向按1.8次抛物线变化,中支点梁高7.8m,边支点梁高4.2m,施工线形控制十分困难,且紧邻京津城际铁路而建,建成后还要做转体上跨京津城际铁路,属于临近既有线施工后转上跨既有线施工的在建铁路工程高风险、重大工程。这都无疑给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通过以上两例对“空间钢架桥”和“T构72+72M转体桥”两个工程的简单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全部是紧邻既有重要铁路线路施工,且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重大工程,在结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三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制定了施工现场管理精细化目标。同时要求我们管理人员必须做到目标管理精细化(图2)。
首先,在工程准备阶段。我们对重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管理措施都是经过多轮讨论,经有关专家论证可行后才用于指导施工生产作业。其次,在施工进场阶段。不论是施工单位方案的审批,人员安排。还是我们管理单位自身的人员安排,制度的编制,以及人员的培训都要通过严格的审核。第三,在施工生产作业阶段。每班班前安全生产现场会制度,使施工现场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度的安全生产责任心的,且每個星期都要开专题安全生产总结会,对一周的安全生产管控做总结,对下周的安全生产风险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事前控制。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安全生产的风险。第四,在施工过程阶段对人员的检查管理。施工现场每个人都要知道风险源在什么地方,与自身安全有关的风险点怎么控制。比如高空作业的人员自身防护、防高空坠物,大型起重设备呼唤应答制等等。对不知道风险源在哪,不明白风险点怎么控制,不具备安全风险意识的三不人员及时清除出施工现场,对其进行施工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重新上岗作业。
相应的我们也结合这两个工程的特点分别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例一在“空间钢架桥”施工中。从大的方面说,钢箱的吊装全部纳入点内施工,大型钢梁顶推作业的拼装平台体系是经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检算并经专家论证的,钢导梁的吊设也是经有关专家反复论证并经路局审批的。在小的方面说,每天机械运转的签认检查制度,每天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制度,进入施工区域的签字登记制度等等。例二在“T构72+72M转体桥”施工中,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精细化管控制度。如进场施工必须登记,离场后签字审核制度,每次施工后由专人对梁顶施工器具、漂浮物进行检查清理制度,施工通道上锁登记专人专管制度等等。这些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就使得施工现场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进行了转变。同时精细化的制度也很好的制约了施工中不规范的行为,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达到目标精细化管理。
通过以上我所在项目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目标精细化管理对铁路建设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同时目标精细化管理也对我们广大的工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做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我认为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就是要能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背后的管理漏洞及时制定相应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标精细化管理,才能避免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及人民财产的损失,这也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黄守刚,2012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建松,男,1983年生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中级职称,现就职于京滨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