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颖 吴坤
【摘 要】对大学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校辅导员基于自身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应当作为高校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法治宣传,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作出贡献。
【关键词】法治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155-02
一、开展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成为了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必须依靠长期、系统的法治教育。大学生既属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也是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的对象。基于大学生群体在身份、年龄、社会背景等因素上的特殊性,对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大学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高等教育的熏陶下,大学生善于接受新的思维理念与知识,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能够积极地向其身边的人施加影响。因此,相较其他群体而言,对大学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相对便捷,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能够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学法、守法。其次,大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综合素质较高,能够体现并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704.2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毫无疑问,大学生是当前我国最为活跃、人数最多的群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将会显著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最后,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的法治进程,在表面上看他们是高校的莘莘学子,实质上亦为将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和践行者,可谓一箭双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法治宣傳教育的优势
第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最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成长需求,知道他们亟需哪些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相较而言,专业教师在授课之外,往往较少与学生有其他接触或活动。而根据屡见效应,重复接触会增加人们之间的喜欢程度,人们更倾向于喜欢脸熟的人,也更喜欢向亲密的人寻求建议或接受他们的意见。就这个角度而言,由辅导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相较专业教师更具有针对性,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也更能被大学生所认可与接受。
第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教育管理,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毕竟,法治宣传教育并不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而需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所起到的效果要远强于单一的《法律基础》《法学概论》等课程教学。而组织举办上述活动正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辅导员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与经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其中,真正使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到的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实现学以致用。
第三,辅导员能够将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也能使大学生真正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及重要组成部分,而系统、充实的法治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相较于专业教师,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将法治宣传教育内化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高校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治意识,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第四,辅导员具有开展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从而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果。试想,如果大学生能够广泛形成敬畏法律、尊重规则、崇尚公平、程序正义的法治意识,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评优奖先、纪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就会减轻很多,也更容易培养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秀大学生。正是由于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和辅导员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故他们相较于专业教师更具有法治宣传教育的动力和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绝不仅是法学专业教师的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也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及崇法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职责,能够并且应当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辅导员基于自身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和专业教师相比还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应当作为高校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作出贡献。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途径
(一)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方式体现为法律的至上性和法律的优先性。法律的至上性,即法律对所有人、所有单位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任何单位、个人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处理和解决问题。法律的优先性,即法律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先于道德等其他规范。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对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思维与法治观念,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具体措施如:1.建立健全班级日常规范、考勤、评优评先与奖惩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为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依据,并运用班级班规这类“自治法”来解决班级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法治理念与运用正当程序解决纠纷的法律意识。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不应由辅导员一人决定,而应使学生们参与到酝酿、讨论、起草、表决、公布、实施、反馈和修订的全过程中,使其通过行使自己的参与权、提议权、表决权等权利提高依规办事、自觉守法意识。2.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服务活动,要求班级重大事项的决定均应采取民主集中制,并且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奖助学金评选、班费使用、违纪学生的处理等信息定期予以公开,并接受学生的全程监督,从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与权利义务观念。
(二)寓法治宣传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如前所述,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辅导员能够寓法治宣传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具体措施如:
1.将法治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法治观念属于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追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法治中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应当具有的社会状态。因此,辅导员应将法治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義,树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思想信念。此外,还应面向党员学生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内法规,在法治建设中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而个人的道德水平一旦提高,自然也会把守法视为做人做事应遵守的底线。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倡导契约精神、鼓励诚实信用、弘扬公序良俗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例如,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教育其在评优、推免、考试时不要弄虚作假,否则既是对道德的玷污,也可能会触碰法律、甚至刑法的底线。
3.将法治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一课。但传统的校园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教育通常都是围绕严格管理进出人员、遵守作息时间、防火防盗等内容展开的,对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的关注则明显不足,导致不少大学生深陷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借贷、网络传销的泥潭之中。因此,辅导员应当积极、主动地更新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通过法治宣传教育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危害与常用伎俩,树立全面的信息安全观念,用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有效武器,提升其自身识别、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
(三)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高校辅导员能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配合专业教师的法律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1.开展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可以“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举办“健康消费、依法维权”、“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与法同行”等主题班会,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2.举办法律征文活动,广泛征集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切身案例,以及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感受为主题的论文,鼓励学生发表对法律的看法,增强其对法律的兴趣。3.组织学生参与到法律的现实运作之中。多数大学生对法律非常好奇,甚至怀有一定的神秘感,虽然具有一些法律常识,却对实践情况一无所知。通过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真实案件的审判,能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司法审判的严谨与法律的威严,认识到守法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监狱,能够告诫他们一定要遵纪守法,珍惜眼前自由幸福的生活,切莫触碰法律底线,以身试法。在这一点上,河南大学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除了组织学生参与上述活动之外,还邀请法院在校内公开审理真实案件,吸引了全校各专业学生前来旁听,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伟荣.具有系统性的充实的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3]闵辉.论法治理念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