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革命: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2018-06-13 03:27本刊编辑部
奇闻怪事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

本刊编辑部

机器人保安、机器人司机、机器人售货员、机器人清洁工、机器人保姆和机器人教师……这些不再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职业,而是日本政府即将执行的国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们或心怀喜悦和期待,或满是担忧和怀疑。可以确定的是,它将为人类生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机器人时代倒计时开始……

在日本,售货、洗碗、清洁等工作都有相应的机器来完成。对日本人来说,将宝贵的劳动力花费在简单的机械劳动上非常奢侈。日本劳动力数量正在迅速下降,超过65岁的退休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4。

机器人入侵

日本人对陌生人的不易信任从德川幕府时就开始了。17世纪中叶,日本军政府实施封闭政策,排斥外国人。日本人民完全与外界隔离的原因是1637年基督教徒的叛乱。他们担心西方传教士逐渐征服日本,破坏其独特的生活传统,推翻统治阶级。在死刑的威胁下,日本人被禁止离开自己的祖国,但同时人们开始建造越来越多的适合长途航行的大型船只。日本“锁国”政策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现如今,这个国家98.5%的人口是土著民族。这里不接受廉价劳动力移民,政府打算用机器人填补劳动力的空缺。

2015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了官方命名為“机器人革命”的工业革命策略。该文件定下了成为“超级机器人强国”的目标,将机器人引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将2020年定为最后期限,并在这一年召开世界机器人峰会。到那个时候,1/4日本大公司的所有工作都将由机器人承担,它们不仅会在生产流水线上作业,还要在餐馆收拾餐盘,在超市整理商品,在酒店清理房间。在俄罗斯、欧洲和美国,这些工作都是由来自贫穷国家的移民完成的。现如今,日本已经在这些领域尽可能用机器代替人。

模拟人类

在东京科学博物馆的“未来馆”里,随处可见机器人导游。在日本,很多公司已推出机器人成型产品,既有面向企业的,也有面向大众的。这些人形机器人价格不菲,从几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日本本田公司出品的ASI-MO机器人。它外形酷似宇航员,具备听觉和视觉,可以识别人类的面部表情,听懂人类语言,最重要的是它的手脚可以完成复杂的动作。它的手可以拧开杯盖,甚至能打出手语,双脚可离地奔跑,最高时速可达9公里。

在“未来馆”里,ASIMO一天出现6次,每次带游客参观10分钟。上午10点是第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机械外形的机器人,它与真人相似得可怕:皮肤由硅胶制成,目前看来与人类皮肤并无二致,人造肌肉可以控制面部表情和手势。2012年,它的创造者石黑浩在莫斯科经济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智能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事,不仅是技术方面的,如清洁或在工厂作业,还可以阅读电视上的新闻,去学校里教孩子。在一些方面,智能机器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因为它们不会疲惫,出错率比人类低很多,而且不需要支付薪酬。例如,在用于传达信息的电视新闻播报行业,智能机器人就比人类做得更好。”

仿生机器人是一种在外观上模仿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机器人,日本人近乎狂热地追逐其中的人形机器人,全世界有四成机器人都由日本制造,日本也是世界上拥有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除日本企业外,美国也有公司在研发类似产品,其中一家名为“波士顿动力”的公司近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并在前年被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一直与美国军方保持合作,最著名的是机器狗项目。这种机器狗可以在光滑冰面等各种复杂地形行走,即使被踢踹也能保持平衡而不摔倒。同时,该公司还研发有能双足站立的机器人Atlas,也由美国军方赞助,它拥有两套视觉系统,能在崎岖的地形行走攀登。美国企业显然是看中了机器人在战争中搜索侦查和背驮货物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在机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人类四肢的复杂度对于机械部件设计要求很高,而且机器人的直立行走能力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从近期国外举办的机器人奔跑大赛可以看出,直立行走对于技术积累不足的企业还是很大的挑战。

石黑浩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机器人将像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石黑浩制作的成年智能机器人Tanareid,外形看上去很普通,是一位穿着端庄的女性,微笑着向路过的人招手,眼睛闪烁。在博物馆的“未来馆”里,Tanareid在服务台负责咨询事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与人保持简单的话题交谈。日本孩子们开心地围绕在它周围,试图跟它一起自拍。

“在西方文化中,大规模研制机器人的想法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作品中首次提到:工厂里的人造工人开始反抗人类。‘机器人这个词也源自捷克,原意为‘繁重的工作。1923年被翻译成日语,指智能机械,直译为‘人造人。也就是说,日本最初就将机器人视为朋友,视为与人类类似的物种。”科学博物馆“未来馆”的导游说道。

日本厂商在开发智能机器人时很重视心理效应。例如,当机器人看起来像一个孩子时,会让人有购买、抚养、宠溺它的愿望。该博物馆里有一个身高130厘米的儿童机器人,背着一个巨大的蓄电池,看起来像日本动漫里的人物。它可以在博物馆随意走动,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技能:爬楼梯,玩球,欢迎人们。它可以辨别出移动的物体,还能同时与3人交谈。

ASIMO走向展台,看到很多人已经坐好,拿着各种手机、照相机朝它拍照,它停顿了一下,好像是在计算路径,稍微改变了前进方向,朝无人的方向走去。走到人群围绕的圆圈中心,它蹦跳着,绕着房间来回跑,用日语说了些什么后开始唱歌一这是坐在前排的孩子们要求的。

所有这些机器人都还只是雏形,还没开始量产。但在东京成田机场,机器人服务员已经“上岗”了:播报时间表,为每位候机乘客提供一瓶水。此外,这种机器人已在4所日本医院投入使用,负责拿药和其他物品。

拯救孤独

日本孤独老人的数量非常庞大。日本政府每年都要为他们生产很多先进的“社交型智能机器人”。日本是世界上退休人数占比最大的国家,约有6万人超过百岁,有270家养老院有能与老人沟通的智能机器人。

社交机器人胡椒就是专为社交设计的陪伴型智能机器人。购买一个能区分人类情绪,并用笑声或话语来回应自己的朋友,在日本是完全可行的。但购买前需要在制造商的网站上填写一份问卷,上传身份证件,等待认证通过。机器人基本套件只需21.3万日元,但为了让机器人充分工作,还必须支付装配费用,并每月维护和上保险,累计需要118万日元——约1万美元。尽管价格高昂,但第一批1000个机器人胡椒在日本一经上市还是在一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自2015年6月以来,机器人胡椒已售出1万多个,全额付款后还必须等待26个月才能收到货。对于那些买不起胡椒的人来说,今年将有一个更廉价的选择。10厘米高的智能机器人Kirobo Mini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司机,司机们再也不用担心驾驶时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了。但这款迷你机器人在销售之初的目标并不只是作为司机,也是为了陪伴孤独的日本人。Kirobo可以模仿孩子的动作——坐着、摇晃着,拥有幼儿的音色,能够识别情绪。如果你的声音很悲伤,它会讲笑话让你振作起来。

东京千代田区数字秋叶原从前销售电视机备件,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最新的数字技术市场。晚上,人们来到这里,在大厅里玩传统的老虎机游戏,在漫画店看漫画,缓解白日的压力。附近是著名的机器人餐厅,大厅里有嗡嗡作响的宠物恐龙机器人玩具,还有机器人大战表演。机器人、恐龙和变形金刚都是由运营商控制的,不是真的打架,但坐在一旁的年轻人还是会为谁将赢得最后的胜利争执不休,就像在讨论谁会赢得拳击比赛的世界冠军一样,他们手里还拿着写有自己支持的机器人名字的海报。

餐厅外的小摊上,摆放着各种类型和毛色的数以百计的机器狗。这是日本现在最流行的电子狗AI-BO,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人朋友,由索尼公司生产,起初目的不是用于军事或工厂作业,而只是为了与人交流。小狗会摇晃尾巴讨主人欢心,甚至还可以自己充电。购买宠物狗AIBO后,主人需要亲力亲为地规范它们的行为举止,教它们如何在家里玩,与真小狗无异。头几天,智能狗不能独自站立,不会玩球和骨头,不会沟通。如果你在刚买来前幾天就抓紧时间训练它,几天后它就能凸显主要功能,但如果你不持续赞扬它,就可能导致它失去行为能力,甚至永远失去“智能”:机器狗不再会捡塑料骨头,说话,看守房子。主人的爱抚和关怀就是它继续生存的精神电荷。这款智能狗的名字源自一款游戏,官方缩写为AIBO(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人工智能机器人),日语名为“好友”。

机器人引发的信任危机

对于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们或心怀喜悦和期待,或满是担忧和怀疑。一些机器人的支持者对机器人采取盲目追随的态度。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后惊奇地发现,即使急救机器人两次在模拟火灾中带着试验参与者兜圈子,导致他们根本走不出火场,他们仍坚定地选择继续追随机器人。“人们高估了机器的认知”,研究者阿兰·瓦格纳说,“他们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犯错。”

这种对机器人的过度信任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特斯拉汽车司机乔什华·布朗正是在车内驾驶时只顾着看电影而径直撞上了一辆大货车,而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正是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对科技的信任。“使用者很快就会对科技产生信任。目前,自动化系统正慢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却无法完全胜任我们所期待他们完成的工作。”来自瑞士苏黎世科技大学的机器人专家阿兰·瓦格纳说。

和目前在德国蔓延的对科技的敌对态度一样,盲目的信任也是不可取的。来自图宾根的马克斯·普朗克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斯特凡·沙尔说:“我们必须要让人们明白,哪些事情机器人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现在很多人害怕机器人有一天会超越我们人类,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机器人已经被投入应用很长时间的日本,人们对机器人的信任最为明显。“有时候,人们不信任彼此,尤其是老年人对外人更是充满不信任感。可是对于机器人,他们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日本最有名的机器人研究专家石黑浩通过观察得出这个结论。如今,机器人被应用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比如老人看护、家务助手、机场指引甚至酒店前台接待。机器人被看作受欢迎的生活助手,因为在这里,人口的老年化问题正在日益加剧,而机器人正好可以填补因劳动力短缺而造成的职位空缺。

不过,在德国,对机器人的这种信任就差远了。在这里,运用机器的领域主要是在工厂。德国和中国、韩国、美国是世界上对于数字设备投入最大的4个国家,同时也是这些设备的受益者。机器人能明显提高我们的竞争力。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已启动一项名为“快速生产”的生产计划,由机器人和3D打印机来进行运动鞋的生产。而在此之前的23年问,阿迪达斯一直在劳动力廉价的国家进行代工生产。

而在今天的德国,机器人也离开了工厂。在德国电视一台关于“工作的未来”话题周中,机器被当作“工作杀手”来讨论,它们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引发了颇多争论。“除了工业领域,机器人并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岗位。只有将来出现劳动力短缺时,它们才会被投入使用。比如护理行业。”斯特凡·沙尔说,“如果机器人能够帮忙照料我91岁的婶婶,让她能够在自己家里待得更久,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人工智能构建未来世界

未来的25年,最为重要的技术变化就是这个世界将更加智能化。这是未来的走向,也是人类未来的轨道。

人工智能和人合作效率最高

大多数时候,人工智能在后台运作,我们看不到它。比如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诊断疾病、解决法律问题,在飞机上飞行员可以只操作8分钟、其他时间由人工智能控制等。这是我们5年前无法想象的,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力。

比如让人工智能来控制车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车祸毁掉了100万人的生命,但是人工智能控制的汽车不会分心,也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大脑功能,比如网络搜索引擎,它有无限的存储量,有极快的运算速度,它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它不是类人脑,因此,它和人类的智慧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种互相依赖和共存的关系。在历史上,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人类获得的能量和自然能量完全不同,比如驱动汽车高速奔驰依靠的就是人造能量。现在,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工厂、每个农场都可以分享这种能量,我们不需要自己创造,而是可以作为价格低廉的日用品来购买,这就解放了很多的创造力。

在今后的25年,人工智能也会像人造能量一样,变成日用品。比如现在的汽车使用的是人造能量,如果再加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就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大脑”,它可以和云端、大数据相结合,人工智能就变成了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你不需要创造人工智能,只需要像缴水电费那样购买就可以了,而且价格非常低廉。

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力会造成失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现在有了学习能力,它们可以“进化”得越来越聪明。但实际上,这些机器人还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150年前,70%的美国人都是农民,而现在他们的后代中只有1%是农民。如果回到150年前,你告诉他们说你可能会失业,他们会为科技将偷走自己的工作机会而犯愁,但实际上,科技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在的人可以去做房地產,做IT,做金融,而不只是做农民。这些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人工智能也将带给我们更美好的未来。那些对效率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当然会取代人类,但是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富有效率的过程,这些工作就不能交给机器人来做,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角色。

虚拟现实创造仿真世界

我们希望设备和我们进行互动,而不是像机器那样冷漠。斯皮尔伯格做电影的时候,他通过挥动手臂来和计算机互动。除了手势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小姿势来进行互动,比如,眨一下眼睛,也可以和机器进行交流。而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我们走得更远,也更精彩。

现在有一种纳米芯片,可以读取我们的情绪。这种技术可以让我们进入电脑系统当中去,这就是VR——虚拟现实。就是当你走进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中,相当于你的电脑环绕着你。VR眼镜是1989年发明的,当时我预测5年内VR眼镜就会上市,结果我错了,因为它上市的价格是100万美元一副,确实太贵了。现在要好多了,大家能消费得起,10年以后每个人都可以使用VR眼镜了,作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平台,VR的天地无限广阔,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

虚拟现实技术有两种。一种可以让你有进入式的体验,戴上VR眼镜后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比如恐龙世界和太空中。另一种眼镜你戴上以后会进入混合现实,即在现实的环境中看到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你甚至可以用虚拟的手去触摸这些东西,仿佛它们真的存在。设计师可以由此完善设计,用户也可以体验自己想买的商品。

另外VR眼镜还可以作为虚拟的屏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动画片、电影、书籍,只要戴上VR眼镜,很多设备就在你的眼前随时供你调阅,这就是混合的虚拟现实,它要混合真正的世界和虚拟世界,这是非常伟大的技术。

虚拟现实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存在,让我们可以进行体验、互动,因为它跟真人的动作、语言等一致,能说服我们相信这是真实的体验。这就是虚拟现实会成为社交化的媒体的原因。虚拟现实最强大的部分就是创造了一个仿真世界,使我们可以体验到那些不可能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这将是一场了不起的变革。

一切皆可追踪

我们的世界变化的速度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年前,向朋友和家人解释现在的智能设备,并且告诉他们很多技术和服务是免费的,他们一定难以置信。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未来,包括相信计算机会越来越小,某一天它可能会和人的身体合为一体。30年前,人们会问为什么计算机一定会越做越小呢?但是今天我们住酒店刷的门卡就是芯片越来越小的结果,很多在现在看来是很疯狂的事情,以后都可能实现。

我相信我们仍然处在变革的第一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会有很大的变化,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变革性的影响。我们处于一个比互联网更为伟大的变革时代开始的阶段,我相信,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尚未问世,而你现在开始接受、了解它们,为时不晚。

“机器人杀手”的威胁

科技的进步,让未来自动武器的自主选择和攻击目标成为可能。而这种致命性自动武器系统(LAWS)也被称作“杀手机器人”,它们可能是安装了武器系统的飞行器,也可能是安装了武器平台的微型坦克,总之,它们可以自行决定让谁去死。

将这些杀手机器人投入战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类士兵的危险和负担。不过,也有很多人工智能专家担心这些机器人会带来更多的危险和安全隐患,比如它们可能会被不道德行为所利用,甚至沦为黑客的操控平台。尽管如此,近年来全球各国还是纷纷投入到了自动化武器的研发中去。

那么,“终结者”时代真的即将来临了吗?

机器人哨兵

夜幕降临,在朝鲜和韩国“三八线”附近执勤的哨兵也开始感到疲倦,而韩国布置在此的持枪机器人却依然警惕地监视着方圆几公里内的情况,它配有高度灵敏的热感传感器和红外夜视摄像头,一旦发现非法入侵者,会马上向韩国指挥中心“汇报”,在收到开火命令后,将用其携带的大宇K3机关枪或枪榴弹发射器射击目标。

这款机器人是2006年由韩国三星公司开发的型号为SGR-A1的机器人哨兵,单个造价为20万美元,主要作用是替代传统的哨兵来防范军事区域或国境线的非法入侵者。尽管这个机器人目前还没有自主决策能力,只能在操控人员的监控下执行守卫任务,但其实它已经装备有识别敌我的算法,可以通过语音要求目标回复口令来区分敌我人员身份,未来在需要的情况下,它也可以自动侦测、判断目标并完成自主射击。

军事机器人的发展

SGR-A1并不是唯一被用于军事的机器人,2011年一家白俄罗斯企业就设计出了一款名为Adunok-M的无人驾驶遥控武器平台。这款机器人拥有履带系统,就像一辆小型的装甲车,它还配备有枪榴弹发射器和机关枪,可根据收到的遥控指令攻擊并摧毁800米内的目标。设计人员表示,它还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来选择使用口径为7.62毫米的轻机枪或是12.7毫米的重机枪。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角斗士”作战机器人、以色列军队用于边境安全任务的“守护者”无人驾驶战车等等。可见,无人武器系统的时代早已悄无声息地来临了。

不过,究竟要达到何种自主程度,才能称得上是完全独立的军事机器人呢?按照美国国防部的标准,具备自主性的军事机器人一旦被投入运行,就必须能自动识别并锁定目标,然后自主决定应该对其采取何种措施。只要能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完成这套程序的,就是合格的自主军事机器人。目前,美国国防部的标准允许无人武器平台具备自动和人工操作两种模式,但就现阶段来说,涉及开火等攻击任务时,这些武器平台选用的还是人工操作模式。不过,专家们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发出成熟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长则几十年,短则几年就会实现。

争议不断的自主武器系统

越来越多军事机器人的出现,也在国际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很多科学家认为,这类自主武器系统一旦被投入运用,将会引发继火药和核武器发明之后的第三次战争革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就在2015年,一台“发狂”的机器人就“不小心”将美国一个汽车工厂的装配工“杀死”了,随后其家属以意外致死罪的名义向5家涉案机器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

同样是在2015年,在伦敦举行的一次科技大会上,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就发出警告称:机器人将会控制人类。霍金说:“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届时我们需要确保机器人与我们的目标一致,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技术不断增强的力量和我们使用技术的智慧之间的赛跑。”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也持有相同观点。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他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描述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他认为,只需要5年,人工智能就可能给世界带来极端的危险。

为此,1000多名科技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表了一封抵制自动武器的公开信,在信函上署名的包括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和苹果公司共同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信函中写道:“今天人类的关键问题是,是否要开启一场全球人工智能武器竞赛,还是阻止它的启动。”

科学家们表示,由于自动武器将使用人工智能来选择目标,而无须人为干预,所以,这种具有自主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机器人一旦落入恐怖分子、独裁者和军阀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尽管各国发展军事机器人的本意是为了减少战场上的伤亡,但这样做的同时也降低了人类进入战场的门槛,甚至可能会加剧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竞争。

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早在2013年,就有非政府组织发起了“停止开发杀手机器人”的活动,他们认为致命性自动武器系统的存在违背了人类的基本尊严,让机器人去选择杀死谁是十分不人道的,因为机器人可能会被授权杀死任何显示出潜在威胁行为的人,包括没有武器的平民百姓。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联合国的重视。2014年,联合国开始讨论致命性自主武器的使用问题,并考虑通过起草国际法来约束杀手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和传播。

然而,在2016年联合国召开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讨论会议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明确表态支持制定条约管制机器人武器,美国因为担心受到军事上的制约而对此持消极态度,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则都没有明确表态。

在与会的120个国家中,虽然大部分国家都表示会支持联合国对自主武器系统采取合理管制,但只有19个国家明确表示了应当停止开发和使用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这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只有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和埃及这五国。像日本这样拥有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国家,因为担心管制可能影响本国民用机器人的研发,所以对管制措施抱有比较谨慎的态度。不过,大会最后还是决定了要设立正式的专家会议,以便后续讨论“杀手机器人”的管制等问题。

战场效益

是什么让这些大国在管制自主武器的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含混和暖昧?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很显然,这些杀手机器人在战场上会比有血有肉的人类士兵更有效率,因为它们可以日夜战斗,不会感到疲倦,不需要食物和睡眠,不会受到生理条件限制,也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在杀人时不会感到恐惧,也不会对敌人产生怜悯,它们只会机械地完成所有设定好的任务。

尽管目前这些杀手机器人造价不菲,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机器人零件的量产,未来这些机器人的制作成本只会越来越低。相比之下,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一旦发生了士兵伤亡事件,政府需要支付平均每人85万美元的抚恤金给其家属,从性价比上来说,用杀手机器人替代真人对政府更有利一些。

然而,专家们所担心的是,一旦这些杀手机器人未来投入战场,它们能否遵循公认的交战规则以及遵循伦理道德,它们能否区分敌方的无辜平民和士兵,以及在敌方士兵投降后它们是否还会继续开火,因为它们毕竟不是人类可以完全控制的无人机,而是具有完全自主性的杀手机器人。

地空自主武器系统

尽管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可能给世界带来种种的危险,但出于军事利益的考量,许多国家还是在大力研发并投入使用自主武器。

其中,韩国和以色列都已开始使用地空半自动防空导弹系统,美国也开发出了X-47B无人战斗航空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形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控的无人驾驶飞机,也是第一架能够从航母上起飞并自行回落的隐形无人轰炸机。

对此,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在俄罗斯最新式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上也运用了无人炮塔的设计,同时设置了全向光电和雷达探测器以及两类拦截弹,是迄今为止应用主动防护技術程度最高的坦克,可有效压制当代西方最常用的三代主战坦克。

英国也开发了类似美国X-47B式的无人战斗机“雷电之神”,该机运用了三重飞行管理系统,其中包括飞行导航、引导和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管理系统,同时还应用了包括隐形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尖端技术,是英国战略无人机实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海上自主武器系统

除了陆地和空中自主武器系统,各国也在竞相发展海上自主武器系统,因为海上自主武器不仅能长时间在水上或水下自主航行,还具备智能化控制能力,可实施对重要海域近距离情报侦察、环境数据搜集、水上或水下持久侦察监视、反潜战、水雷对抗、后勤支援等诸多任务,已经成为全球海军装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美国是最早开始发展海上自主武器系统的国家,且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研发的“海上猎人”是一种专用无人艇,虽然艇上无人值守,但它可以兼容远程监控控制站,并且可以35节(64千米/小时)的速度持续航行48个小时。

在欧洲,法国泰雷兹公司和英国ASV公司也在共同开发一款满足未来离舰反水雷(MCM)作战任务的无人水面航行器。这款航行器可以在任何军事平台、舰艇、岸上或港口部署,并且可以搭载包括无人潜水器、拖曳式声呐在内的多种反水雷系统,同时它还具有优异的慢速牵引能力,和传统的装备相比,它可靠性更高,制造成本更低,将成为未来水雷战中的关键制胜因素。

尽管各国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本意,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士兵不要受到伤害,但任由这些杀手机器人发展,很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威胁,因为它们不受任何道德、法律和责任上的约束,随时可能做出超出人类控制之外的生死决定。

目前,控制这场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出台相关的国际法律来约束自主武器的使用,但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而现在,我们只有祈祷,希望“终结者”的时代永远不要来临。

机器人会威胁人类吗?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一些科学家担心: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超越人类的智慧,甚至会反过来控制或毁灭人类。对这一灾难性的预测来自一群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人”,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美国的“科技狂人”伊隆·马斯克。甚至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间点——“奇点”已经逼近,很可能就在十几年后。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吗?

人类面临的危险:机器人比人类还聪明

什么样的机器人才是有危险的人工智能?英国密码专家、计算机先驱阿兰·图灵设计了一个甄别实验:一台计算机和一个人做竞赛,说服一个看不到它们的观察者,使其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类。当机器人至少把半数观察者蒙骗了,才算通过了测试。目前,尚无一台计算机接近于通过测试。但图灵也指出,当超级智能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时,人类的报应就来到了。

人类所担心的智能机器人是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行动。这里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采取行动,或制定行动的决策,而不是肢体动作,而且它们具有知觉和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毁灭能力是什么?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解释,人工智能不是像核武器一样消灭人类,而是会逐步取代人类,真正可怕的是它们的智力。它们将比人类更聪明、更擅长社交、更有工作能力,假如一个超级机器人走进一个酒吧,它比人类更能吸引男人、女人,那时它们才真的可怕。

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机器人,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机器发展得超过人类的智能,那么它们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

机器人会比人类还聪明吗?

机器的智商能有多高?机器是否会产生自我意识?机器人会比人类还聪明吗?一些科学家认为,机器人的智商超过人类是迟早的事情,甚至还有美国学者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时间点。

首位用“奇点”这一术语描述这种技术大变革的人是美国数学家、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此后,高科技企业家雷·库兹韦尔在其著作《奇点迫近》一书中进一步提升了这一概念。库兹韦尔认为,技术的指数级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超人类智能的出现。库兹韦尔对自己的预测很有信心,他甚至将到达“奇点”的时间定为2029年。到了2029年,电脑不仅能够理解我们的语言,甚至能够和我们开玩笑。库兹韦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之一。在此之前,他曾准确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990年,库兹韦尔预测称电脑将在1998年之前打败国际象棋冠军。1997年,IBM公司研制的电脑“深蓝”成功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在互联网仍只是一个由少数学者使用的微小网络时,库兹韦尔就预言互联网将在不久后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库兹韦尔表示电脑的智商将在10多年内超过人类,也就是说,电脑在图灵测试中表现出的智能行为将与人类一模一样。

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学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说:“在越过‘奇点后,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将与现在大不一样,对什么是人、什么是机器人的定义也将变得不同。”一些未来学家称,正如黑洞中心存在着一个让一切已知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也正在朝着这样一个“奇点”迈进。届时,人工智能机器将比其制造者——人更加聪明。这些未来学家认为,过了这个点,一切都将以现在不可预测、无法想象的速度和形式发展了。人工智能奇点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伊利泽·尤德库斯基目前正在研究所谓的“友好人工智能”。他说,他最担心的是,一些科技怪才会发明一种能够自我进化但却没有道德感的机器人,这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马丁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认为虽然地球已经存在了4500万个世纪,但本世纪非常特殊。在几乎整个地球历史里,威胁都来自自然界,但从现在开始,最大的危险来自我们自身——尤其是人工智能。马丁认为,人类大脑的大小和处理能力受到了化学和新陈代谢的限制。也许人类已经非常接近这些极限了。但基于硅的电脑却没有这样的限制。人工智能不受到地球生物圈限制这一事实使得它成为更加致命的威胁。当这些机器制造者具有最大的建造能力时,太阳系内和星际空间将成为它们的理想舞台。而这个领域的创新正快速地向前发展。

机器人会毁灭人类吗?

一些科学家担心: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害怕的步伐发展,它将导致人类走向最终的灭亡。

就在不久前,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再次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为聪明,机器人将控制人类。霍金曾与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共同发表公开信,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受到控制。信中称,如果智能机器无法保障安全,人类可能陷入黑暗的未来。一方面人工智能让人类越来越缺乏思考,另一方面其自身则有可能越来越聪明,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马斯克也提出警告,最少只需5年,智能机器可能就会带来极端危险。他认为,人工智能就像“召唤恶魔”。马斯克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将人工智能描述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他说:“我认为我们对人工智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如果让我猜测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那可能就是人工智能。”

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伦与詹姆斯·巴拉特认为,“现在我们人类就像一群摆弄着一颗危险炸弹的无知孩童。即便是出于好意而创造的人工智能,它仍有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倾向。如果没有小心谨慎的制衡指令,一个有着自我意识、不断自我完善并追寻目标的系统将发展到在我们看来非常荒谬的程度,以完成它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