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丽丽,岳二丽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2.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
血管性头痛是头痛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颅内外血管障碍是诱发这类头痛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常将该疾病统称为血管源性头痛[1]。本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头部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而引发的头痛症状为原发性头痛,由脑卒中、脑血管炎以及颅内血肿等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头痛症状为继发性头痛[2]。由于本病具有较长的病程且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温胆汤治疗血管性头痛,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头痛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病程(26.93±1.72)个月;平均年龄(35.87±2.64)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病程(26.74±1.61)个月;平均年龄(35.92±2.7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对照组 给予苯噻啶片治疗。第1~3日,用药剂量为0.5 mg,每晚服用;第4~6日,中午与晚上分别服用0.5 mg;治疗第7日,早、中、晚均服用0.5 mg,随后延续该剂量。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酌情减少使用剂量。
2.2 观察组 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组成:半夏、白术、陈皮、厚朴各20 g,生姜、枳实、竹茹各10 g,天麻、蔓荆子各15 g,茯苓30 g。脉滑数、大便不畅及苔腻者,加黄芩片10 g,生大黄6 g;头痛明显者,加地鳖虫3 g,蜈蚣2条,全蝎8 g;头痛久治不愈者,加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5 g,赤芍10 g;久病气血不足者,加当归10 g,生黄芪15 g;太阳头痛者,加川芎10 g,羌活10 g,蔓荆子加至20 g;阳明头痛者,加川芎10 g,黄芩片10 g,柴胡6 g;厥阴头痛者,加吴茱萸10 g,藁本6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d。
3.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1年内疾病未复发;有效:疼痛范围、疼痛次数以及疼痛程度等均明显改善;无效:未与上述任一标准相符。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为临床好转率。
3.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血管性头痛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西医认为其主要由颞动脉和颅内动脉收缩所致[3]。苯噻啶片治疗血管性头痛可减轻疾病症状,减少症状发生次数,但在疾病急性发作期用药则无法获得及时改善,且该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仅适用于短期治疗。
中医将血管性头痛归属于“内伤头痛”范畴,认为情志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4]。温胆汤中君药为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药为竹茹,止呕除烦,清热化痰;枳实消痰行气;陈皮为佐药,燥湿理气;茯苓祛湿消痰。诸药合用,具有清窍祛痰、通络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胆汤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邵淑娟,高克俭.高克俭教授温胆汤加减临床应用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5,32(8):452-454.
[2]俞丽华.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头痛[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8):64-65.
[3]耿强,牛天福,祁慧霞,等.温胆汤化裁治疗心血管疾病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73-1374.
[4]李树茂,何璇,裘东.栗锦迁主任运用黄连温胆汤验案3则[J].天津中医药,2015,32(1):7-9.
[5]罗菁,贾波.邓中甲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