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2018-06-12 04:25
南风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

「科学与技术」 ,不完全是「科技」

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 陈关荣

2017年6月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本文节选自《知识分子》

值得指出的是,中文里的常用词“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写,但它往往导致一种错误的理解,即把科学与技术看成是同一回事,让许多人对它们作同等的分析演绎。

科学,更明确地说,自然科学,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其原理的学科总类,目的是认知世界。

技术,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的集成,它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

两者之间,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

科学的进步一直是由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所推动,而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之前不曾预测过或者从来都未有计划去实现的偶发事件,而且短期内往往看不出有什么用处。

显而易见,我们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不应该采取同样的做法;特别是,不应该简单地把发展技术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过来为发展科学铺路,也不应该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但是,今天学术部门中常见的却是决策者们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以为通过集中筹划、巨额资助、快捷升职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础科学迅速发展并立即开花结果。更常见的是,名目繁多的考核制度和指标都毫无例外地要求科学研究成果有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或者很快就能为市场提供新型产品。这样一来,许多基础科学研究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诸多先进技术发明和改进,但却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创立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国家,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让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感到迷茫困惑。不言而喻,只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决,中国才有希望能够很快地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节选)

华为创始人、总裁 任正非 2016年5月

從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华为有八万多研发人员,每年研发经费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很早以前我们就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经费。未来几年,每年的研发经费会逐步提升到100-200亿美元。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我们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鼓舞人们不断地献身科学,不断地探索,使“失败”的人才、经验继续留在我们的队伍里,我们会更成熟,我们要理解歪瓜裂枣,允许黑天鹅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起来。创新本来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我们也要敢于拥抱颠覆。

在50人论坛中美圆桌对话会上的发言(节选)

原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 2018年3月

我的观察是我们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国内难题,应该主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同时,由于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中美对外部世界观察的角度会不同,采取的政策也会不同,但都应当承担起积极的外部责任。

美国应当平等待人,有事情可以磋商、讲道理。如果动辄诉诸贸易战或使用大棒,对中国是无效的,而且也是无礼的。一方面要求中国更为市场化,一方面又用计划经济下达指标的方式,要求中国压减对美1000亿美元顺差。美国有些做法确实没有道理。中国人的看法,对不懂孔夫子的人,不必温良恭俭让。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孙子兵法的至理名言。如果美国逼迫中国违反入世承诺,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只能以牙还牙。

我非常欣赏大家刚才讲到了一般美国人的感受,心理不平衡。我要补充一下美国高层战略家的感受。我也接触过一些,总体来讲他们是失望的。他们设想将中国引向市场经济,中国就会自然走向西方的民主,但是发现落空了。中共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些人失望,所以他们要找回面子,要进一步威胁中国。但失望就失望吧,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另外,还有人担心主席任期制取消了,中国会不会回到过去?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路线已经确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再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民已经选择了市场经济,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我们的人民是非常自由的,不可能再回到压抑。

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第三届年会上的发言(节选)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行长 李若谷2018年5月

我最近主持召开了一次中美关系研讨会,我的发言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

我们获得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美关系不会沿着过去40年所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即使是美国的知华派、友华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国内无论什么党派,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什么阶层,是白领还是蓝领,他们都主张对华采取强硬的态度,尽管他们的目的并不相同。

在经贸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故意拖延不解决美国的有关关切,口惠而实不至,所以华盛顿现在弥漫着对华失望情绪,逐渐失去了耐心的态度。美国认为,它的市场经济体制无法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竞争,因为中国的政府和国家强力介入市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WTO的原则,他们特别对“中国制造2025”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政府主导,不是市场主导。

我们现在有不少报纸、新闻评论、专家学者都把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贸易问题或者是赤字问题,我认为这是个严重的误解。中美这次争端完全是关于中国发展方向的争议。如果中国不能按照美国的期望值进行市场化的竞争,美国就要和中国在经贸上脱钩。脱钩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美国有可能重返TPP,同时和欧洲搞TIPP,然后架空WTO。因为中国不是TPP、TIPP的一份子,这就等于美国重新建一个世界经济贸易的规则和体系,我们过去几十年所做的融入世界贸易的努力,可能要付之东流了。

我们目前并不具备另立一个市场和美国相抗衡的能力。我们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包括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17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等等,有可能会大幅度回落。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