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龙宁
朱彩萍是托克逊县二中的老师,父母亲是支边到托克逊博斯坦乡的。朱彩萍是个土生土长的托克逊人,接到下农村任务后很高兴,能与家乡的父老乡亲同吃同住同交流,这么近距离的做群众工作,对她是个难得的机会。她怀着对家乡的感恩之情,无比幸福地踏上了下农村工作的征程。
朱彩萍走进博斯坦村五组帕哈丁大哥家,大炕上一群孩子在打闹,见到她,很快安静下来了。她用熟练的维吾尔语向主家进行了问候,主家很高兴。她脱鞋,上炕,坐在小炕桌边,开始给孩子们分发从家里带来的糖和旺旺雪饼,逐个询问孩子的名字、上学的情况,随后就开始辅导功课。孩子们比较乖,比较聪明,通用语说得很好。老大9岁上三年级,学习能力强,基本不用辅导;老二机灵不踏实,7岁上一年级,很多拼音和汉字不认识,成为她重点辅导的学生;老三5岁半,上学前班,通用语表达很标准;老四4岁,很听话,天天跟着姐姐们学通用语;老五是个男孩,不到3岁,很有眼色。这五个孩子现在由爷爷奶奶管着,一家人生活得挺快乐的。
晚上,一起吃饭,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和帕哈丁夫妇聊天。当帕哈丁大哥知道朱彩萍也是博斯坦人之后,异常高兴,仿佛自己家的亲戚来了,拿出水果招待她。朱彩萍看到他家烧的锅炉设计很实用美观,住房面积挺大,还有洗澡间,抬头一看还有抽油烟机,就势进行了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宣讲。帕哈丁大哥说:“烧锅炉节约安全环保,烧一个炉子,所有的房子都暖和,而且洗澡堂也有热水,冬天洗漱非常方便。确实,如今的农村平房生活,与城市的楼房生活相比,已无什么差别。生活在今天的新农村,我们老百姓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没有房子政府补贴还帮着盖,没有收入,政府想尽办法给予各种帮扶。政府对我们十分关心,给我们低保钱,帮我们卖红枣,还派老师给孩子辅导,我们很满足,感谢党的好政策。想一想几十年前我们肚子吃不饱,房子冷得很,一年巴扎也去不了一次,现在,公交车通到村子里了,随时都可以去巴扎,哎呀,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好啊”。话匣子打开了,老人激动地说了很多。和朱彩萍一起入住的搭档是博乡中心幼儿园的艾米热古丽老师和乡派干部麦尔孜艳(包括她不到2岁的孩子)。她们一会儿说维吾尔语,一会儿说通用语,说家乡的变化,说博斯坦的故事,说各自家庭的成员,共同交流上午走访入户的感受,对新农村生活的认识,其乐融融,俨然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53岁的朱彩萍虽然身患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腿走路有些跛,怕冷,医生建议少走路。但是她相信,自己会克服困难,做好群众工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上午走访入户,下午就到帕哈丁大哥家,尽管在帕哈丁大哥家只住了三天,但是孩子们已经离不开她了,况且,朱彩萍一直还想把老二茹菲娜的拼音认字能力提高一下,所以,朱彩萍在活动期间,每天午饭后,都会情不自禁地来到五个孩子身边。她打开房门走到炕跟前时,孩子们都拥到她跟前,她抱抱这个,搂搂那个,还亲亲最小的两个,然后把包里早已准备好的糖分给他们。为了让孩子们能读会写,朱彩萍还给孩子们买了铅笔、拼音本和转笔刀,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幸福满足的笑脸,她真是开心,早把走访入户的疲劳忘到脑后。
每天辅导功课,她都先给老大素麦亚和老三海迪夏布置作业,让她们安静地写作业,然后教老二茹菲娜认读拼音和汉字,再读课文,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起做游戏,一起唱《国歌》唱《我的祖国》。
用过简单的奶茶泡囊后,六个孩子在大炕上嬉戏。最小的两个孩子,一会儿跑到我这个汉族奶奶怀里亲亲抱抱,一会儿跑到他们的奶奶怀里亲亲抱抱,毫无陌生拘束的样子。一会儿,哈斯叶提姐姐照例拿来苹果,削皮,切片,分食,不争不抢,真是个具有良好家风的大家庭,真是个和睦宽容的大家庭。她已然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分子,孩子们都喊她:“老师Anag(读阿儾,奶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