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贵
对于滴滴来说,虽然已做到行业老大,但一直没有盈利,相应的盈利模式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让二者的平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滴滴乐清顺风车事件后,便积极进行了整改,于8月27日正式下线顺风车业务,到如今下线了一个多月的顺风车业务,仍没有见到恢复上线的消息,在顺风车无期限下线的这段时间里,包含了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
国庆期间,滴滴召开了乘客意见征求会,会上向十多位乘客代表在使用滴滴过程中对安全、产品、服务等诸多方面咨询感受,自从顺风车业务下线以来,滴滴着重强调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加入了一键报警、完善司机审核、加强客服能力培训等。
关于对于乘客们颇为关心的顺风车业务,何时能够重新上线还没有确切的消息,顺风车的整改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目前暂时只能无限期下线。从9月27日起滴滴在司机接单间隙随机抽查人脸识别;深夜期间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乘客和司机使用一键报警后,在拨打110电话同时,会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并成立了警方调证专项工作对接组。
这就是两起恶性事件直接把滴滴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之后的一种应对策略。虽然滴滴也进行相应整改,甚至还推出一键报警、全程录音等举措来应对出行安全;但效果如何目前还尚需观察,具体经营之后才可以见分晓。
即使如此,顺风车业务还是处于停摆阶段。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如何平衡安全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市场曾有传闻称,滴滴顺风车是“唯一”盈利的一种经营模式,故此滴滴也不会轻易就把顺风车业务切割出去,只能是在相应整改之后,不断地完善业务安全保障。
曾经,滴滴关闭了几日夜间的所有业务,后来滴滴经过了整改之后,继续开始了相应的业务,只是在顺风车方面还是心有余悸,并不敢轻易开放。其实对于滴滴来说,虽然已经做到业界老大,但一直没有盈利,相应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安全的一些隐患,这让二者的平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道真的共享出行就没有一种好的盈利模式可以来实施吗?
答案应该不是肯定的,既然是一种新兴的出行模式,以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的一种体现,其实在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服务的意识和质量。因为滴滴的出现,基本消除了“黑车”,对于出租车市场也是一次新的“洗牌”并促成相应的服务提升。只是在滴滴成为老大之后,或许是迫于盈利的压力,相应的费用在增加,相应的监管也一直尚处于野蛮成长时期,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者说服务根本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这也是为何滴滴不断爆出恶性“案件”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
滴滴也在寻求更多的市场發展机会,或许滴滴随时都可以上市,但在上市之后怎么办?盈利毕竟是最终的诉求,如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那么公司即使上市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希望套现撤退的资本是迫不及待的,但滴滴本身还是想做成一些事情的。如何平衡安全和盈利之间的天平,对于滴滴来说也是非常迫切的事情,如果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那么即使跑得再快也会被时代淘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