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8-06-11 11:17吴建新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吴建新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人才需求统一的最佳途径。以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在阐释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适应新经济时代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64-03

产教深度融合是新经济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起步较迟,还存在着政府主导职能发挥不够、行业指导能力不强、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缺失、学校育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形式化和表层化成分较重,效果不佳。因此,在新经济下,职业教育如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一体,校企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合作共赢。基本内容是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基本特征是“双主体”性、跨界性、互惠性、动态性、层次性等;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脱离社会、市场、行业企业实际的弊端,真正将教育与产业衔接起来、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衔接起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有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深度融合能够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对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校企联合将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依托地方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民生改善,同时在促进地方經济社会发展中为自身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达国家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与我国职业教育相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社会认同度更高。产教深度融合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CB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被认为是推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共性是:政府和法律支持保障有力;企业参与程度高;学校教育贴近企业需求且学制灵活,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习安排合理等。

在我国,“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洋务运动至民国肇建(1860—1911年),是中国产教结合萌芽性的探索;民国初期(1912—1926年),是初期产教结合思想形成阶段;解放前时期(1927—1949年),毛泽东提出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产教结合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前(1949—1965年),产教结合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文革”期间,“生产劳动取代学校教育”的左倾化局面偏离了产教结合思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办学思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10年),明确提出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产业深度转型时期(2010年至今),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产教融合”替代了此前的“产教结合”,一字之差却蕴含深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和过程目标要求质的跃升。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开展广泛,但是不深;产教融合也不是没有,但是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坐落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拥有1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和11个三年制中职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秀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一直以来学校不断探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开展“订单”培养

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对人才需求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培养、技术培训、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对学生共同培养、对口培养。学校先后与舜天集团、金鹰国际、太平洋集团等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实现学生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零距离”高质量就业。

(二)设立“校中厂、厂中校”

“校中厂”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学生等,引入企业生产设备、项目、技术人员等资源,与学校设备、师资进行整合,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工厂”厂校高度合一的模式,使其按学校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实现“教学”和“生产”两个目标,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如京东在学校建立了客服中心、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在学校设立了“工作室”,选派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和指导项目设计。“厂中校”是由企业提供学习、工作、食宿等条件和部分劳动报酬,学校提供学生、技术,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如学校与中矿微星、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校中厂、厂中校”合作模式实现了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企业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专业技能得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校企共建平台

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学校先后建成了1个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2个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徐州市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和一批校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技术设备,共同用于生产、教学和员工培训,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发展。校企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建混编团队,借助学校研发工作室和企业先进设备,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共同为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校企共建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将生产过程实时传输到课堂,学生在课堂就能够了解真实的生产过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可以在生产现场为课堂里的学生远程授课;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利用平台共同进行研讨和交流,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2015年,学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与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6年,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又分别与江苏潍重集团、华道信息处理有限公司、立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格雷软件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徐州景明设计公司、江苏潍重集团、华道信息处理有限公司被授予“徐州市校企合作示范企业”。

(五)开展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途径。学校于2015年牵头成立了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徐州商贸职教集团。同时,学校还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现代物流职教联盟成员单位、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联盟理事单位等。

四、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主导职能,健全产教融合机制

1.充分发挥统筹主导作用。政府要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资源,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来协调处理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快形成与地方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积极尝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调动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建立完善协调与激励机制。政府要建立产教融合的督查评价机制,及时对融合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要统筹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通盘规划产教深度融合重大问题;要细化对实施产教融合的企业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和补偿的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3.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基础运行平台。政府要大力构建区域资源融合平台,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和企业资源,实现优化组合;组建产教融合的信息网络,使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社会机构可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实现产教融合信息全时空覆盖;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实训平台。

(二)职业院校主动作为,全方位、多层次融合

1.持续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职业院校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扶持、文化引领,培育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同生共荣;要从简单、被动地接受任务转变为深刻、主动地提供服务;服务既包括为社会当下的需要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包括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发展。

2.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地方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所处的地方经济、产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基点。职业院校必须紧跟地方产业发展步伐,实现从单纯遵循教育规律到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企业为中心的转变,多途径、全方位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实现人才培养链融入产业链。

3.全面拓宽融合路径,实现多层面、全方位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专业与产业融合,逐步从对接服务产业向提升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改革办学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化运行环境,推进职教園区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建设;搭建研究平台,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抓住关键要素,推进教师与工程师的融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校企协同共育人才

1.构建共赢体系。学校培养人才,企业生产产品,双方只有构建互利共赢的制度体系,产教融合才能深化。校企双方统一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树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理念,校企高度合作,发挥“双主体”作用,产教深度融合,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2.强化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指导地位。行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离不开行业的指导。行业组织要在制订专业教学标准、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产教对话机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价、推进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依托自身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坚持技术创新与院校科学研究、专利开发相结合,生产一线基本建设与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能工巧匠培训与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相结合,优化社会服务与院校师生企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以企业参与为前提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四)顺应新经济时代,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1.新经济时代对产教融合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当前,正在进行全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面对不断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职业院校的传统专业必将面临“脱胎换骨”。未来已来,职业院校要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新思维、新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革命,化挑战为机遇,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方向,整合平台资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2.聚焦创新驱动,助推产教融合发展。产教融合包括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订单式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委托培养、工学交替、生产性教学、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专业实际,选择合适的产教融合模式,如企校协同发展、行校协同发展、行企校协同发展、政校协同发展、政企校协同发展、政行企校协同发展、研校协同发展、研企校协同发展等。

3.建立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办学体制上,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运行机制上,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是产教融合的根本保证;可持续发展上,形成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推进的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统一的最佳途径。一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唯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杜怡然,石光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6-03-25.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