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平
[摘 要] 以全国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职开办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意愿、所需条件,共同讨论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提供资料。
[关 键 词] 调研;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办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55-01
一、调研背景
当前经济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是关键。伴随着“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国家政策引导,让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迎来系列政策机遇。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58号)、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发改委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
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系列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物流企业、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平台企业等纷纷布局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巨大,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14万亿元,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约27万亿元,市场处于蓝海状态,但人才供应能力不足。
虽然市场对相关人才需求空间很大,但现阶段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少,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在2016年才进入教育部高职院校招生目录内,2017年开始招生此专业的学校不超过5所,在校生人数不超过200人,所以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二、调研对象和目的
涵盖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广州、贵州等省市38所高职院校。
通过调研了解该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的开设情况,在开办该专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三、调研方式
实地调研了5家高职院校;采用线上问卷方式,通过问卷网、微信和QQ等渠道向33家高职院校进行调研。
四、调研结果分析
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16年新增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2018已有15所院校计划招生。
(一)调研学校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研并填制了调研表的学校一共有38家,覆盖了华中、华南、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南地区。
(二)高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研
调研全国5家开设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发现各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物流行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输送物流金融专员、物流金融业务监管员、物流仓储主管、物流操作员、物流操作经理、客户服务主管等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專业核心课程开设情况调研
在调研的7家学院中核心课程集中在: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金融实务、物流金融市场开发、供应链金融管理、物流金融监管实务、物流保险、供应链管理等,基本能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人才培养定位需求。
(四)调研学校在建设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中遇到的难题
在受访的35家院校中有10家院校提供了答复,其中有8家院校认为在本专业建设中专业教师稀缺是最大的难题,有7家院校认为专业涵盖面广、课程设置难度大、高职层次专业课程稀缺为最大的难题,有6家院校认为毕业生就业岗位不明确为最大的难题,还有三家院校认为专业定位不准确为最大的难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比较少。
(五)调研学校教师在讲授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调研院校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和行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吃力,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训条件差是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六)调研学校没有开设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计划的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比较少的原因除了因为本专业是在2016年才进入教育部高职院校招生目录内专业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缺乏,其次是因为对物流金融行业不了解、学校无新增专业计划、学校开具此专业的条件缺乏,个别院校还因为合作企业实训条件比较差、与学校特色不一致,没有开设本专业。
五、主要调研结论及分析
1.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及任职要求不清楚,对毕业生从业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了解。
2.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的认识不到位,传统的学校一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足以培养毕业生从事职业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3.多数高职院校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来源单一(主要由原来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或财会类专业教师担任),教师缺乏物流金融业务及管理实践经验。
4.多数高职院校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未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不能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金融人才培养的需要。
5.多数高职院校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不够,合作企业主要是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未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培养不足。
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势,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全程参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提高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协同度。
参考文献:
[1]孟庆国,曹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系的应有之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9-71.
[2]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