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怡
摘 要:本文为了分析健身街舞对提高不同体重中学生运动体适能是否有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的运动体适能的前测值均无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的体脂肪百分比皆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动态平衡能力、爆发能力、敏捷能力和速度能力皆有明显进步。结果表明健身街舞能有效改善身体组成,并有助于提升运动体适能。
关键词:健身街舞 青少年 身体组成 运动体适能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227-02
儿童的肥胖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社会心理发展,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在成年时造成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增加成年后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此外,肥胖也是造成运动能力迟缓以及让少年儿童无法发展其运动潜能的重要因素。运动不仅能改善肥胖的情形,对于运动体适能不佳的问题也具有正面的效益。健身街舞是一项全身性、快节奏、运动量适中的有氧运动,深受大部分年轻族群的喜爱。我国从事街舞运动的人口日益增多,但与其相关的文献仍屈指可数。
为了解街舞运动对参與者产生的效益,本研究选定街舞运动参与率最高的青少年族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八周、每周两次、每次45min的健身街舞课程,观察此运动对日渐严重的青少年肥胖以及其引起的运动体适能不佳等问题产生的影响。
1 八周健身街舞课程对中学生体脂肪百分比的影响
体脂肪百分比是评价身体成分的重要指标,是指身体内脂肪的总含量,其计算方法是把动物体重中的脂肪部分与整个身体的重量相除,再乘以100%。脂肪包含必需脂肪酸及储存脂肪。所谓必需脂肪,就是指身体要维持生命及繁殖所需的脂肪。一般而言,女性的必需脂肪比例会比男性高。储存脂肪由脂肪组织内所累积的脂肪组成,部分位于胸腔及腹部,用以保护身体的内脏。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的水平与运动量密切相关,运动可以增加热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即使是运动结束后,热量的消耗仍然可以持续6~8h,因而能减少身体脂肪含量。
经过八周健身街舞训练后,不论肥胖体重组或是正常体重组在此数值皆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01)。以往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运动能有效降低成人体脂肪含量,本研究训练时间虽然较短,但受试者的体脂肪百分比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趋势,推测只要能增加中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外的运动时间,并使其有效的投入进而增加运动量,便可达到减脂的目的(见表1)。
2 八周健身街舞课程对中学生运动体适能的影响
体适能可以分为健康体适能与运动体适能。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肌肉体适能、心肺适能、柔软度与身体组成,而运动体适能是运动或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包括敏捷、协调、平衡、速度、反应与爆发。运动体适能是身体工作效率最重要的表现,运动或生活的提升无不依赖运动体适能的高度发展。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运动体适能也与以后的发展相关,如果儿童的运动能力较差会导致其在运动参与时得到较少的成就感,这种情形往往也降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以及意愿。
本研究共测量动态平衡能力(星状移动平衡测试)、爆发能力(垂直跳测验)、敏捷能力(跳四象测验)和速度能力(50m冲刺)四项运动体适能相关内容。两组的各项前测值虽然无显著差异,但除了星状移动平衡测试之外,其余测验结果肥胖体重组皆比正常体重组的表现差。
两组在星状平移测试中左脚前测成绩皆比右脚差,但经过八周健身街舞课程介入后呈现大幅度提升,甚至出现优于右脚的情形。在日常生活或许多运动项目中习惯使用身体的单侧,但本次实验的动作编排都具有对称性,能同时训练到惯用及非惯用侧肌群,所以原本较少被使用的左脚经过训练后的进步幅度大于右脚(见表2)。
两组在爆发、速度能力(P<0.05)皆呈现进步的情形,且肥胖体重组在此两项能力的前测值都低于正常体重组,然而经过八周健身街舞课程介入后,肥胖体重组在后测的结果显示出比正常体重组更好的爆发及速度能力。健身街舞以不停弯曲以及伸直膝关节的上、下律动为核心,加上其他肢体变化而形成不同的舞步。在课程期间律动会一直持续,意味着下肢肌肉使用的比重较为频繁,研究结果也证实这样的动作特性能有效的增进下肢的爆发力(见表3)。
两个组别的敏捷能力都有进步的趋势,尤其在正常体重组的进步幅度更为显著。敏捷能力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条件下,身体迅速且正常的变换方向位置的能力,是由肌力、反应时间、动作速度、动力和协调等体能要素的结合,而动作的反复操作和迅速的改变各种位置和方向是提高敏捷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健身街舞课程的动作编排中,常需要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和身体的位置,并通过反复练习以熟悉动作组合,符合敏捷能力的训练原则,因此后测的成绩有效提升。
3 结语
健身街舞深受青少年族群的喜爱,且对青少年肥胖现状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运动体适能。可以逐步将健身街舞引入校园,代替传统的广播体操,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宣传引导,使更多人了解青少年肥胖的危害。从思想上让家长们开始逐渐重视孩子的健康情况,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改善健康状况,并且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少吃多动是减肥的不二法则,但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宜多鼓励运动,不要过于限制能量摄取,以免造成营养不良的现象。肥胖中学生更需要增加在体育课程之外的运动时间,并使其有效的投入,进而增加运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以达到减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东明,段子才.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研究进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65-68.
[2] 章继录,章国峰.浅谈现代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特点[J].科技资讯,2008(4):172.
[3] 袁鹏,周建伟.高水平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特征研究[J].体育科研,2015,36(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