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感受建模过程 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2018-06-11 15:29刘丹
湖南教育·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等量长方形建模

刘丹

如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现以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6.3.1实践与探索”为例,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

师:学校准备新修一个花园,邀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设计,去看看吧!

学校准备利用一个长60米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坛,请各班提供方案,设计出的花坛面积最大的班级获胜。获胜班级将获得花坛的命名权。

二、自主探究:巧选元建模

2.如果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如果设宽为x,如何表示长?

师:总结数学建模的过程:①审题———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②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③建模———列方程;④解模———解方程;⑤解答———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⑥反思———问题的拓展。

师:比较所得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你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长和宽分别为多少时面积最大?如果围成圆形,面积有多大?(π取3.14)

三、小组合作:完成数学探究报告

四、基于课例的几点思考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将分析问题的过程步骤化,有利于降低数学建模的难度。

本节课第一步先找到题目中的所有等量关系;第二步,找准角度设元,利用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它的未知数;第三步,利用剩余的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模型。通过对几个不同的几何问题的解决,学生反复感受以上建模的过程,逐渐形成清晰、明确、可操作的建模思路。

由于七年级学生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探究问题从最熟悉的长方形出发,过渡到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从问题中找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设计数学探究报告,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为以后建立函数模型埋下伏笔。学生在共同展示探究报告的过程中,对现实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有利于形成发现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系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数学课堂改革实践与探索”(湖南省教育学会课题,课题批准号:D-6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等量长方形建模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小长方形找朋友
哈哈果熟了
巧替换,妙解答
找准等量关系巧列方程解决问题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