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推进信息化教学

2018-06-11 01:49相方园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

摘 要: 如何让信息化在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更新观念、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推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化;《电子技术》;教学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电子技术》作为电类和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实现信息化,对培养高素质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更新观念,用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指导《电子技术》教学

1.1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院校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刻地渗透于教和学的行为规范中,所以新课改势必会受到教学传统的制约。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人文素质、创新精神为目的[1]。这种积淀深厚的教学传统十分执着地延续着。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要彻底转变观念,不能因循守舊。信息化使我们的世界变成一个开放的环境,教师应该首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先进的技术、科技渗透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去。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基础上,《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围绕着“三个紧贴”——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社会实际,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强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体现系统优化的原则,简化原理,突出特点,结合应用,让电子学科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在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上,教师借助传统和新兴信息媒体的功能,结合网络平台、各种软硬件设备、微课视频资源、企业视频连线等方式,实现《电子技术》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让学生处处感受信息化给课堂带来的改变,使课堂的授课不再是灌输式,而是真正为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1.2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对人才的重要性,就像信息化对信息的依重。《电子技术》是一门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它所包含的理论和解题方法系统而完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过程将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要在《电子技术》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改变单纯的高密度的理论讲解模式,力求体现“内部原理求简,外部特性求细,应用结合求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增加士官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要在《电子技术》的课堂体现创新教育要求,就要在教学实施中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互动”和“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电子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既要懂得理论又需要熟练进行实际操作是新时期《电子技术》课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高效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

2 加大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相互沟通的信息交互平台,为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人才提供服务。例如,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共享的资源,可以在教师的主导思路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作业,学生将成果提交到平台,教师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批注,给予及时的反馈;对于社会的热点或一些学习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发表意见或者讨论,还可以与教师或者专家探讨,催生创新和发现,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成才……这种信息化的利用,使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的学时,知识获取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电子技术》课程中相关某些前沿技术,或者在实验课程中难以保障配备的大型设备,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链接,利用“翻转课堂”,保证知识的实时性和应用性。这种开放的环境既可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方便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也可以提高教育的社会价值,开阔视野,丰富生活[3]。

当前,许多院校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可以为教育、管理、资源等提供服务。但我们目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还主要是在学习、运用和跟踪阶段,加之信息化的普及也是一柄双刃剑,带来了一些如安全、法律、信息内容是否健康等问题。所以,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立足院校现实和信息科学飞速发展所提供的已有条件,以资源开发与运用为重点,跟踪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建设,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和远程技术服务试点,开发应用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推动教师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3.1 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状态

在信息化过程中,教师不仅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面临来自学生自主意识的压力,也面临着更广泛、更直接、更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促使广大教师们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变旧的方式方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1) 定期培训。对工作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按一定的周期轮流到其他技术领先单位、院校、公司进行学习培训;对于一些特殊岗位或技术需求,可以邀请外来专家、学者入校组织培训、指导,这样可以达到培养新教师、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

(2) 岗位流动。鼓励任教或教辅人员的岗位流动是其获得系统全面的技术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技术、经验能够取得联系和交流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该用氛围、环境吸引人,而不要通过不合理的制度去禁锢人,创造岗位的合理流动氛围,可以让人员形成活动的交流网络,提高人才的整体效益。

3.2 依靠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军队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还有赖于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当前的院校人才激励机制滞后于素质教育要求,所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突出领导重视。有效的调动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可以对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给予奖励,对有创新想法的项目给予基金支持,增建保障设施,后置人才培养的土壤,实现科研成果与资金保障的对接。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和面临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下,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改变旧的思路方法,融入信息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抓教师业务,实施“终身学习”的氛围;凝心聚力办教育,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人才发展创造环境,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所教授的学生成为基础牢、高素质、强适应性的人才,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76-77.

[2]王彩君,范菲,周云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讨.云南大学学报.2014(36):224-226.

[3]张跃.信息化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13-114.

作者简介:相方园(198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