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人民群众获取新闻的及时性、全面性以及真实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新闻采访是新闻的基础,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着新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新闻采访中心;心理因素;有效控制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闻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新闻信息并进行采访是进行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而采访工作的完成度直接影响着新闻的整体质量。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任务关系主要包括记者和受访者,双方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着两者之间的通畅沟通。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新闻采访的特点,通过分析新闻采访中记者心理波动的原因,总结了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有效控制措施。
1新闻采访的心理特点
新闻采访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新闻采访是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其必须在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下完成。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围绕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提问,受访者应围绕新闻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实现双方的思想交流;第二,在采访过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应该以新闻事件为前提。并且,新闻与心理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新闻认识的变化,造成心理波动;第三,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与受访者进行交流,还要与周围群众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新闻事件,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2新闻采访中记者心理波动的原因
2.1记者的性格
记者应该性格开朗,乐于与人聊天,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人往往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性格开朗,才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进而帮助记者建立一张关系网,快速地找到新闻线索。因此,记者的性格直接影响着记者的采访情绪,比如,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因为抢机位而与别的记者发生冲突,这对于某些性格外向的记者,可能会与对方商量,而对于某些性格内向的记者,可能因为没有抢占到有利位置而一个人独自生闷气,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甚至会导致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空手而归。
2.2记者的心境
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产生较久的情绪色彩,就被称之为心境。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心境直接影响着新闻的采访质量。同时,记者的工作充满突击性,必须要有时效,这就需要记者随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保持良好的状态面对采访工作,避免因外界琐事影响到采访效率。记者心境主要受两方面影响:第一,记者自身的素质对心境造成影响;第二,文化修养,思想上的修养与业务能力也会影响到记者心境。
2.3记者的应激
应激指的是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在生活中并不是经常出现,但是,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没有一点应变能力,无法迅速调节紧张情绪,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损失,而且会使记者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比如,某次外国首脑来华访问,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夹道欢迎。一位摄影记者在主宾车旁抓拍特写,拍完后转身,肩上的摄影包一不小心把插在车头的友国国旗勾到地上。因为情况太过突然,当时这位记者站在原地,根本作不出任何反应。迎宾车队为此停顿了几分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在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位记者一直走不出此事的阴影。
3心理因素控制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记者所要面对的采访对象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存在着各种差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权、也不可能强制采访对象接受采访,而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表现来对采访对象产生“感应”,从而达到影响、改变其行为的目的。因此,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控制”,主要是心理控制。心理因素控制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有利于访问对象接受采访,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采访对象往往会因自身的气质、性格,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顾虑或拒绝采访,针对这种现象,记者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采访对象对采访有误解、顾虑时,记者应当主动向采访对象解释清楚,消除采访障碍。如果是采访对象性格上的原因,记者应当主动同采访对象拉家常,也可以邀请采访对象熟悉的朋友、亲戚,借助他人的作用来弥补、缩短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保障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合理、有效地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因素控制,可以获得丰富的采访内容。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通过示范,将记者对对象的态度、行为要求,通过自身的态度、行为适度表露,并通过语言、非语言符号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强化。同时,记者还应该通过对被采访对象进行情绪激励,使其达到某种心境。
4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有效控制
4.1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
新闻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时,要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心理学知识,拉近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根据受访者的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了解其性格,使受访者形成“自己人”的观念,引发“共鸣”。其中,“自己人”的心理观念是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掌握与受访者有关的信息,发现自身与受访者相近的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访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记者得到真实的采访信息,提高采访的质量。
4.2做好采访准备
记者在采访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首先,要详细地了解采访对象情况,比如,职业、家庭关系等方面。尤其是当采访对象是一些商界巨头、社会名人、政府要员等,更应该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避免采访过程中过于被动,或者提到一些采访者较为敏感的问题。因此,记者只有通过详细的了解之后,才能够真正制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使采访者在轻松的氛围内顺利完成采访;其次,记者应做好采访对象分类工作。针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采访,依据对象的职业、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划分。比如,对方属于知识分子,记者应该在采访前,注意保持较为浓烈的情感色彩。对方是一般工人或者农民的情况下,记者应主动热情,语言平实,符合这一阶层的特点。而对于健谈、寡言少语等不同类型的人,应该用不同方式对待,抓住其性格特点,了解其内心深处。与此同时,所采访的内容要懂得如何辨别真伪,获取真实而准确的新闻内容。
4.3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通常情况下,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突发情况,如果记者不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直接影响着新闻采访工作的整体质量。比如,记者与受访者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记者与受访者之间出现关系僵化问题,双方会处于敌对的状态。为了有效地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记者应根据受访者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细微变化,了解其心理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适当对谈话的语气和内容进行调整,以实现其较好的访问效果。除此之外,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记者应该快速地给出应对方案,积极运用微笑或肢体动作,合理地调节僵化的采访气氛,使受访者能够配合自身的采访,进而有效地提升新闻采访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行业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记者在日常新闻采访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控制措施,提升新闻采访的整体质量。同时,记者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荣.浅析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控制[J].新闻传播,2014(2):44-45.
[2]孙丹.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的有效控制[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108-109.
[3]王龛.新闻采访中心理因素控制的分析与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