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让人窒息的景色非常适合美洲狮生存。在这广袤的原野上,美洲狮是一个“关键”物种,它的存在支撑着更大的生物多样性。美洲狮已经在这里称霸上万年.除了人类,它就是这里顶级的掠食动物。
马克·厄布罗奇正在地上艰难地爬行,穿过草木丛生的狭窄拥挤的小道,他扭来扭去转向一片开阔地,透过交错重叠的树枝,他再次看到了这只名为“欧普托斯”的美洲狮。弯曲低垂的树枝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小密室,它就懒洋洋地躺在里面。两条训练有素的猎犬随着美洲狮一路从山顶跑到这里,它们是科学家跟踪美洲狮的好帮手,现在这两条狗都累得趴在地上……
美洲狮“欧普托斯”的名字来源于一座山,那是几年前马克和他最初相遇的地方。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以及大型猫科动物研究学者,马克为美洲狮深深着迷。他在美国、阿根廷等地追踪美洲狮,希望利用这些在野外观察到的研究数据为保护野生美洲狮制定更好的方案。
这一年,马克再次回到巴塔哥尼亚,希望能得到更多更新的观察数据。
此刻,周围的一切都如此静谧,马克正一动不动地观察着这只美丽的猫科动物,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与欧普托斯会面了。
突然,马克的助手从对面灌丛边缘闯了进来,他们企图把欧普托斯赶出去,但这些噪音反而只会让它铁了心地待在掩体中不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一路用膝盖和手肘小心翼翼匍匐前进的原因。位于阿根廷和智利交界处的巴塔哥尼亚一望无际,除了少量乔木,就是茂密的灌丛,还有大量的洞穴,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逮住美洲狮,实在绝非易事。
突然间,欧普托斯优雅地站起身,朝着马克走来。它那健壮有力的身形,令人尊敬而又令人胆战心惊。很快,它距离马克只有几米之遥。在这种危急关头,一个想法出现在马克的头脑里:“美洲狮是非常胆小的动物,它们会尽可能避免正面冲突。”
当地了解美洲狮的人曾告诉马克:要想震慑住美洲狮,一定要站直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地高大。在直面欧普托斯的这一瞬间,马克压抑住自己的恐惧,迅速用手肘撑起自己,让眼睛抬到尽可能接近它的高度,然后努力大聲地吼了一声。此刻,欧普托斯走到一半定住了,一只爪子停在半空中。它开始仔细打量近在咫尺的马克。马克鼓足勇气又吼了一声,这次吼得更长一些,让它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类。然而,这头大猫还是没有动弹,于是马克又吼出第三声,这下欧普托斯终于往后慢慢退了几步,然后跳到相反方向,跑走了……如此惊心动魄的较量仅仅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而这也成了马克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就像是一片世界的尽头,这片面积约6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几乎覆盖了整个阿根廷南部,并且一路向西延伸到了智利的边境。在巴塔哥尼亚遥远的南方,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成为分割生态系统和国家的边界。在山脉以西到太平洋,这里的巴塔哥尼亚潮湿温润,绿草如茵且森林遍布,有少量智利人居住其间,同时,这里还分布着智利马驼鹿、叫喳喳的南方锥尾鹦鹉、隐秘且长得像鹪鹩的窜鸟;而在山脉以东的阿根廷境内,巴塔哥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则属于干燥开阔的草地,这里居住着阿根廷人、原生的原驼(属于南美洲本土物种的原驼,大羊驼的野生亲戚,喜欢集成大群)、美洲鸵(体型巨大,失去飞翔能力,奔跑起来和鸸鹋很像),还有安第斯神鹰在天空翱翔寻找猎物。
巴塔哥尼亚的景观美得让人窒息,而这也是美洲狮的美丽家园,美洲狮就在这偏僻的原野中生存繁衍。一些证据甚至显示,这里美洲狮的种群密度比北美所有的种群都要高,只不过在北美的美洲狮种群被称为山狮(从阿拉斯加南部到巴塔哥尼亚最南端的火地岛均有美洲狮分布)。马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这里的美洲狮。这里是大型猫科动物研究人士的乐土,马克在这里花了数不清的时间,想要揭开它们让人惊叹的行为和生态学特征。不仅因为美洲狮是这里的顶级掠食动物,还因为它们留下的猎物有助于维系很多食腐动物的生存,包括灰狐狸和伟岸的安第斯神鹰(康多兀鹫)。这让美洲狮成为了当地的“关键”物种,依托它们的存在,可以支撑起这个区域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
美洲狮是栖息于美洲的大型食肉目猫科动物。其分布范围从加拿大的育空地区一直延伸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南段,是西半球大型野生陆栖哺乳动物中分布范围最广的猫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的泛化物种(指食性较为多样和栖息地较为广泛的物种),在美洲大部分的栖息地种类中,都有美洲狮的身影。由于其生性隐秘且独居,美洲狮被认为是夜行性兼晨昏性动物,不过,美洲狮的日问活动也曾被目击。
在生物学分类上,美洲狮在猫科中属于猫亚科(包括猎豹、家猫等),而不是更大型的豹亚科(包含狮、虎、豹、美洲豹等),但美洲狮在猫亚科中体型是最大的,它们平均体长2~2.5米,雄性明显要大于雌性。生物学中,美洲狮的学名Puma concolor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拉丁词concolor代表的意思是“一个颜色”,这正是指美洲狮的外貌特征——成年个体具颜色单一的毛皮。
科学家普遍认为:居住在森林和林地的猫科动物进化出斑点和条纹,而生活在开阔、干旱环境的猫科动物进化为纯色。不过千万年间,美洲狮的足迹遍布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科学家对成百上千的美洲狮进行研究发现:在北美地区,美洲狮更喜欢多岩石或者森林地貌;而在南美洲,它们则喜欢更无遮挡、更开阔的环境,无论是巴塔哥尼亚的草地、玻利维亚高纬度的平原还是阿根廷北边的潘帕斯草原。因此,美洲狮的皮毛颜色也随之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变化。
例如,在美国怀俄明州和爱德华州,美洲狮的毛皮颜色从土黄色、茶色到深褐色,具有多种变化;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它们的毛皮颜色又变成了浅黄色或金棕色,这与周边的土地或者干草的颜色非常贴近。马克还清楚地记得,在巴塔哥尼亚第一次见到美洲狮的讶异,因为在这里,美洲狮灰色的皮毛就好像一块石英石,这是属于石头的颜色,完全不是干草或者地面的颜色。更神奇的是,美洲狮还曾被观察到有近乎白色的个体。它们被形象地叫作“大白”。这些大白普遍为雄性,雌性偏深灰色,且通常有一条深褐色的条纹从头部连到背部。
除了它们多变的“外衣”颜色,对于包括美洲狮在内的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最让人着迷的行为,就是具备能够制服并杀死数倍于自身体形的猎物的能力。从外表看上去,美洲狮的后腿似乎长得有些不成比例,使得它们的臀部比肩部高。但正是这一身体特征为跳跃和奔跑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这样的身体结构赋予它们惊人的跳跃“天赋”。它轻轻一跳,便能跳到6~7米以外,更厉害的一跃甚至可达长达12米。这让美洲狮可以抓住身手敏捷的原驼和智利马驼鹿。另外,美洲狮粗壮有力的尾巴,在奔跑中的作用如同平衡舵,控制方向,其长度可达到90厘米,几乎占了整个身长的一半。
美洲狮属于潜行伏击的掠食者,非常擅长安静地守候,并且不被察觉地移动到目标猎物的攻击范围内。它们也是耐心的伪装专家,可以利用短到20厘米的植被,隐藏自己向猎物靠近,然后突然向前,前肢紧紧钳住猎物,用尖锐锋利并长长伸出的利爪牢牢抓住(平时将爪子缩回,因为回缩的爪子会被肉垫和皮毛包覆住,所以美洲狮行走时仅有肉垫的印记,不会留下爪子的痕迹,但攻击猎物时爪子伸出,就如同利剑出鞘)。电光火石之间,它们向前勾住原駝的头,要么扭断脖子,要么咬破喉咙。通常它们会撕咬割开气管,让猎物迅速窒息而死。
事实上,美洲南部的草地是美洲狮唯一可以行走穿越的开阔地,而在这些大猫的其他领地中,它们则会不断受到狼群、眼镜熊和美洲豹的侵扰,所以美洲狮往往会选择躲起来,享受它们隐蔽、安宁的生活。在巴塔哥尼亚,美洲狮已经称霸了上万年,除了人类,美洲狮就是这里顶级的掠食动物。
尽管巴塔哥尼亚没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但是美洲狮的竞争对手也不少,只不过它们带着翅膀。在马克的野外调查中,他每次都会看到美洲狮在日出时分就把吃剩的猎物抛弃在开阔地,头也不回地躲进灌丛、树林或者陡坡,哪怕原驼的肉很多,也不再回来吃第二口。如果美洲狮在树林中捕到原驼,它就能大口大口毫无顾忌地吃上9天,但只要是在开阔地猎杀的原驼,不管什么时候杀的,一律只吃到天亮之前。如此泾渭分明,它们的谨小慎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猛禽。只要那里有足够的光线能看清楚,隼通常是第一个到达的。更大一些的凤头卡拉鹰紧随其后,有时前来的还可能是白喉巨隼和鶖雕。要是遇到了大风天气(在巴塔哥尼亚几乎天天都是),还会看到惊艳且体型庞大的安第斯神鹰,它们也会在日出的那几个小时,在猎物尸体上方盘旋。
安第斯神鹰又叫安第斯兀鹫、康多兀鹫,属兀鹰科,被南美洲安第斯国家奉为神鹰,是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国旗和国徽上的主要象征之一。体长一般为1.0~2.0米,展翅时可达3.2米,是飞禽中的巨无霸,擅长远距离飞行,从秘鲁科尔卡峡谷到巴拿马海岸200多千米的路程。它们清晨出发,傍晚时分即可返回,途中仅吃一些腐尸等食物。
尽管在空中自由翱翔,但着陆后,兀鹫的动作就会变得缓慢,举步维艰。通常,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兀鹫会让棕色羽毛的年轻个体先下去,等成年个体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降落。降落之后会引起尸体边10~30只鸟发出尖锐刺耳的打斗。兀鹫在中午时分就能把一头120千克重的原驼撕碎,而美洲狮恰恰是非常了解兀鹫的可怕能力,所以它们为了避免更耗费体力的争斗,基本也懒得再回去同兀鹫们争抢那一口吃食。在美洲狮的眼里,避免无谓的争斗,留出更多的体力去捕食下一个猎物,对它们来说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美洲狮是一个“关键”物种,它的存在可以支撑更大的生物多样性,但它现在却处境险恶。除了那些猛禽,在过去的150年间,美洲狮还有一个劲敌,那就是巴塔哥尼亚的绵羊牧场主。美利奴羊毛和圣诞节羊羔是巴塔哥尼亚出口全世界的特产。对于邻近智利最南边麦哲伦地区的白内国家公园的牧场主来说,他们每年有高达3696的羊被美洲狮猎杀,其经济损失超过460万美元。由于联邦机构没钱提供补偿,即使美洲狮在智利属于保护动物,牧场主每年依然会偷偷猎杀数百头美洲狮。
阿根廷占据了巴塔哥尼亚大部分地区,美洲狮在这里的情况更加凶险。马克第一次到阿根廷作研究时,是去追踪一只名叫阿西里奥的美洲狮,这是美洲狮项目中第一头被抓获并戴上电子项圈的白色美洲狮。当他们驾车在卵石密布的土路上开了几百千米,顺着安第斯山脉和智利一路向南时,这次旅程的终点却只能以悲剧收场,因为当马克根据项圈发出的电子信号找到阿西里奥时,它已经在绵羊牧场里被射杀了。而之前和马克一起同行的几个“热情的牧场工人”,正是给这个牧场主通风报信的元凶。
阿西里奥的故事很悲惨,也很典型。和智利不同,阿根廷政府还一直在出资购买几乎整个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美洲狮皮张,因此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美洲狮遭到猎杀。为了找到更多信息,马克在二次去阿根廷时,他只和同事一起低调行事。在追踪另一头戴了项圈却消失不见的美洲狮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克悄悄穿过几条装了倒钩的铁丝网,却突然间瞥到一具绵羊尸体。紧接着,眼前的一幕让马克窒息了:五只兀鹫、相当多的隼、一只巴塔哥尼亚臭鼬和一头灰狐狸,全部都死在了这里。正当他准备摸摸尸体进一步探明原因时,同事克里斯蒂安一把抓着马克的胳膊将他拉了回来,“别摸,有毒!”
原来阿根延的牧场主把浸泡了马钱子碱(一种毒性极大的白色晶体,曾用作毒杀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害虫)的绵羊尸体留在外面,任何吃了这个肉的食腐动物都会被毒死。美国禁用马钱子碱已有四十多年,欧盟也在2006年禁止使用,然而在这个野生动物丰富的荒野,为了和美洲狮“斗争”,牧场主们却还在用这种剧毒的“猎物”做诱饵,任何前来吃这些绵羊尸体的美洲狮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麻烦,而更大的麻烦则是,这种毒饵也会置其他野生动物于险境。
通常巴塔哥尼亚美洲狮在猎杀绵羊后,待在猎物这里的时间只有9个小时,但是在猎杀野生的原驼后,却可以享用猎物平均长达41个小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对人类和犬只的恐惧。
在马克的眼中,欧普托斯是一头非常了不起的雄性。他曾经是出了名的绵羊杀手,但和其他领地与牧场有重叠的美洲狮不同,虽然欧普托斯也捕食牲畜,但它很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欧普托斯只会捕食游走在峡谷谷底如迷宫般灌丛中的绵羊,因为它完全隐身在密林中,或者高高的山上,那里人迹罕至,遭受到人类伤害的可能性明显下降。某些情况下,欧普托斯会游1千米,游到一座小岛上,岛上居住着大约40头绵羊。小岛位于葛奇兰湖正中心,葛奇兰湖一望无际,站在湖边如同面对海洋一般。它吃绵羊非常快,狼吞虎咽,丢下部分啃过的残渣,再也不回来。
但像欧普托斯这样的美洲狮还是少数,目前大多数在巴塔哥尼亚生活的美洲狮都面临着与人类的巨大冲突,而这也成了马克坚持研究美洲狮的动力。即使美洲狮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它们往往行踪隐秘,以至于所有人对它们都知之甚少。出于对大型食肉动物的猜疑和恐惧,让它们成为当地居民或者牧羊人声讨的对象。马克正是希望通过自己对美洲狮的研究和观察,可以探索出人类和这些大型食肉动物和谐相处的新策略。
令人振奋的是,美洲狮生态旅游正在上升,这是保护美洲狮的行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现象之一。生态旅游为当地人带来的收益,是长期且可持续的,而这种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美洲狮对牲畜所带来的伤害。而随着对生态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合理规划,也将有效限制美洲狮过于频繁地与当地人及牲畜接触。未来两年内,智利的潘德拉和百内政府也将合作制定出旅游业者操作規范。马克现在正和南美一家名为的“野性南美洲”的保护组织合作,评估美洲狮对游客到来的反应,并为后续的生态旅游做出更多的贡献。马克坚信,总有一天,他和其他致力于保护事业的同事们可以帮助更多牧场主与这些魅力无穷的掠食动物和谐相处,因为这些掠食动物在巴塔哥尼亚生态系统里,是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一个重要成员。
美洲狮是如何帮助食腐动物的?
美洲狮既能放倒大型食草动物,也能杀死小型哺乳动物,这包括巴塔哥尼亚的兔鼠(一种兔子大小的啮齿动物),以及引进的欧洲野兔。但是它们最喜欢的猎物还是原驼,一种拥有修长的四肢,奔跑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50千米,同时也是大羊驼的野外祖先。原驼、大羊驼以及长相接近的羊驼和小羊驼,全是骆驼科在南美洲的成员,而不是瞪羚或者山羊的亲戚,虽然它们乍一看都差不多。
美洲狮吃剩下的腐肉成为巴塔哥尼亚多种食腐动物的巨大福利。平均来说,美洲狮每个月可在100平方千米遗留下232千克猎物,这重量超过同等数量的狼群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猎杀猎物的三倍。而这些剩下的腐肉,可以帮助很多食腐动物填饱肚子并长期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