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婷
【摘 要】
美术活动中时常出现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反应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也反馈着活动本身。对幼儿的评价对改进美术活动以及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 美术活动 评价
幼儿园美术教育以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以及运用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培养创造能力为总目标。
对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美术水平发展情况,老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特点以及个体差异进行适宜的指导,从而改善美术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帮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美术的乐趣。
一、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评价的现状
现实的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是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通常是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看,或者画面是否丰富、色彩是否艳丽等等。此类对幼儿的评价比较片面,评价效果欠佳。尽管老师是以鼓励的态度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的,但评价的标准依然比较片面。
(一)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单一性
美术活动中发生的对幼儿的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老师,评价也是由老师主动发起,缺少其他评价者的参与。评价对象通常只有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都比较单一。
(二)评价笼统不全面
出于美术活动时间的限制和良好活動效果呈现的需要,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通常会先概括评价大家的作品,接着挑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作品作为正反例进行评价。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幼儿无法人人得到单独的评价。老师通常也不会利用其他时间对幼儿和作品进行再评价。
(三)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美术作品的展示是美术活动的一大亮点,老师对活动本身成功与否的判断以及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的作品是否美观、是否达成了活动目标。但是作品的展示只是美术活动的末尾高潮部分,其重要性无可厚非,但是老师应该更多关注幼儿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四)评价多横向比较少纵向比较
当幼儿的作品同时展现在老师面前时,孰优孰劣是一目了然的,老师经常会表扬作品优秀的幼儿,但是给予作品还不够完善却也在慢慢进步的幼儿的鼓励比较少。横向比较突出了幼儿之间水平的差异,却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评价的作用
对幼儿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单纯地评出谁的什么作品最优秀是毫无意义的。评价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活动中帮助幼儿提升欣赏美、感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诊断作用
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就是对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鉴定。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实际教学活动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做出调整和改进。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芝麻饼干中,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幼儿还不能收尾相连地画圆,于是可以考虑给幼儿提供现成的圆形“饼干”,让能力不够的幼儿直接在圆形饼干里涂色,点芝麻进行添画。
(二)改进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反馈改进,提高美术活动的质量。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改进。改进存在于各个方面,如美术活动的目标、材料的准备、老师的指导语言、老师的操作示范、幼儿的已有经验等等。通过评价能发现各种各样的不足,评价使活动更加完善。
三、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评价的原则
评价过程中既要尊重老师的主导地位,但也应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作品的创造者,他们对活动及作品有直观的体验、独特的感受。幼儿具有简单的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老师评价幼儿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更多的说话权利,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评价自己或评价其他幼儿。在幼儿眼里老师是权威,老师理所应当点评幼儿的作品,也必然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幼儿对幼儿的评价也必不可少。换一种思维和角度,能够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更加全面。
评价时给予幼儿参与的机会,接纳幼儿的看法,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让幼儿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集中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对幼儿的评价比较少。评价应当贯穿活动的所有环节。在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星空这个活动中,老师在导入部分出示了许多星空的图片,带领幼儿欣赏分析。幼儿能仔细欣赏图片,许多幼儿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发现感受到星空的静谧美丽。评价从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存在,幼儿是否认真能观察画面倾听讲解,是否能发现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等。评价同样也发生在操作环节:幼儿能否认识并正确使用各种画具和材料,能否在老师的提醒下改善作品等。结束环节的评价是最得到重视的,幼儿的作品是否美观,是否达到活动的目标等。评价存在于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评价都应该重视。
对幼儿的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对幼儿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一是为发展而评价。其旨趣在于幼儿个体本身,目的是教育者不断改进实践,通过不间断的评价过程,追求不同幼儿的多元成长;二是对发展的评价。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指向,发现不同阶段幼儿成长的现状,并将之作为下一阶段的起点;三是在发展中评价。追寻幼儿发展的轨迹,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评价主体的参与,并使他们在评价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2001(7)
【2】孔起英.从理念到行为——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感受与创造【J】.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
【3】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