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刚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感恩奋进、自强不息、勤劳拼搏,重建后的汶川实现了从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的嬗变。
强大的组织力推动重建发展。近年来,汶川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力,构建“党组织强起来、党员活起来、群众动起来”的重建合力。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与广东签订了《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承接资阳市、南充市顺庆区等对口援建项目25个,联系41家企业与村签订帮扶结对协议,联系5个院校与村开展结对共建,各种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重建发展中,帮助汶川实现重生。在纷繁复杂的重建中,汶川县7000多名党员埋头苦干、砥砺奋进,党员干部带头搬迁、“双报到”志愿服务及时到位、党员能人引领产业发展……正是无处不在的党员队伍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着汶川的重建发展。
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汶川坚持“抓党建就是抓重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各级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投工投劳,所有村建成了“一中心、五畅通、九配套”。在产业发展中,通过“支部+X+农户”,构建“支部围绕产业建、党员引领示范干”的格局,连续8年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地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三。在脱贫攻坚中,创新开展“户户入·入户户”工作法,12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帮扶2万余次,贫困发生率由震前的6.8%下降到0.65%。在淳正民风中,大力开展以“家风、校风、民风、政风”为内容的“文明四风”活动,营造了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的文明风尚。
党员下访改善民生民困。各级党组织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组织党员开展了“下访服务、公仆尽责”“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走基层”等民生服务活动,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深入践行“一線”工作法,县委将中心组学习引向户外,多次在高半山、三边地区现场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常态化的下访服务,汶川全面落实了“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和全员慢病管理,建立了全民免费体检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党性教育推动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映秀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示精神,汶川县紧紧围绕“爱国爱党·家国情怀”主题研究制定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和配套项目,还争取到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四川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的授牌支持,建立了由156名中央、省党政领导干部组成的师资库。大力开展以感恩主题教育、文化创意、感恩心智培育、践行引领、感恩活动“五进”为支撑的“感恩情怀培育”工程,倡导“感恩于祖国、感恩于援建、感恩于社会、感恩于同胞、感恩于家人”的感恩情怀,营造“用加法去爱、用减法去怨、用乘法去感恩”的社会和谐氛围。
汶川是无疆大爱汇集地,汶川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不辜负社会各界厚爱,继续引领汶川干部群众努力干事创业,建设幸福美丽汶川。 (作者系中共汶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