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8-06-11 09:53朱行芝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 要: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教书育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使学生信息接触面越来越广,思想变化也较大。为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面对心理问题,促使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朱行芝,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生物。(江苏 苏州 215028)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0-0119-02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特别是位于12~18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速度更快,极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不对其心理发展加以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会埋下隐患,甚至出现人格分裂、人格扭曲等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许多初中学校没有单独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望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一、根据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将生物教材中含有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内容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及时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节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心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胚胎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组成、胚胎发育所需要营养内容等。通过学习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受精卵作用、卵子和精子在哪里结合等知识,然后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進行沟通交流。例如,可以让学生回家询问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事件,哪些让他们感到快乐,分娩是否痛苦等。最后,让学生再回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分娩疼痛度有多高。通过这一活动的教育和引导,不仅激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还能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形成知恩感恩的健康心理。

又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一节为例,该节重点是人体在青春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由于大多数初中学生对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存在误区,特别是对性意识处于朦胧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可播放预先收集的关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心理变化的动画片,向学生解释性器官的发育原因。通过这一课,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青春期的自我卫生保健,掌握正确疏导青春期心理健康波动问题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科学观。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是学生性格健康发展的土壤,一个懂得心理学的教师必定会成为学生精神健康发展的源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有思想、有尊严、有后劲的个体,并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器皿,他需要被尊重、鼓励和理解。因此,教师不仅要点燃自己照亮学生,还要用自身的良好品格与爱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与情感。教师授课时表现出来的讲话语气、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对待学生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教师要耐心解释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每个学生关切的目光,创造相互尊重、平等、信赖的气氛,这样才会打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感触。

三、提升初中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说过:“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别情境的能力评估。

以《地面上的植物》一节为例,教师根据本班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6个人为一组,设计教学活动任务为:植物几种形状、本校有几种植物,树木与花的区别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教室外观察本校植物生长情况,叮嘱学生做好笔记,再回到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我们学校植物生长的情况怎么样?你们小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分配任务?说出实施任务的方法等。”可选择向那些不敢抬头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问,如果回答正确则让同学掌声鼓励表扬,若回答错误可让本组内其他同学帮忙回答。如此,可使这类学生在以后的生物课堂上敢于回答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信心。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起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拓展思路的作用,使其在合作沟通交流中成长,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可见,好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责任心,更有利于培养其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促使其提高自信心。又如:教师将事实热点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和生物学有关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留住碧水蓝天》一节为例,教师可向学生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的方法与对策,再导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生物学科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与人格魅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实施教学。教学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人格和品格,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和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以乐观和热情的态度去感染学生,通过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比如,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调查其家乡三年来环境变化情况,收集保护动植物的方法,以及环境被污染的图片。在上课前教师可播放预先收集的森林被火烧的片段和长江被污染的片段,提问学生:“你们看到森林被火烧的一幕有什么感想?森林与人类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在你们家乡是否有类似的事件?如何保护动植物?”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调查和收集到的图片内容。最后教师总结,世界上每年都有动物遭到捕杀,面临着灭绝,人类不能漠视,因为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为本校花草树木浇水、组织学生在植树节种树,在世界艾滋病日组织学生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等。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够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环境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养成健康的心理,并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课堂顺利进行,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有效帮助,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面对心理问题,使其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 王明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理论观察,2013,(6).

[2] 芦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3] 马海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情感读本,2016,(29).

[4] 王广宇.将情感教育贯穿在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华夏教师,2015,(10).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