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肖峰,杨光钊,刘培刚,侯洪涛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2)
高分辨率的 CT 检查对于肝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符合率,可检出直径 1.0cm 左右的微小癌灶[1]。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 CT 扫描一般采取单动脉期增强扫描,但是存在着肝癌病灶强化不明显等缺点。当前逐渐流行的双动脉期增强CT扫描,能更好显示肝癌病灶,对肝癌的诊断在检出率与准确率方面更加具有优势[2]。笔者对 96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动脉单期增强扫描与双动脉期扫描,比较研究单动脉期增强扫描与双动脉期增强CT扫描对于肝癌诊断检出效果的差异,提高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水平。
收集 2014 年 8 月至 2016 年 8 月就诊于我院的临床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患者 96 例。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肝癌的患者;(2)除肝脏病变外无其他重大器质性病变;(3)无碘过敏反应;(4)神志清醒,能够配合呼吸指令,能够坚持完成增强 CT 检查。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无法配合检查的;(2)碘过敏反应阳性。将符合上述标准的 96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 64例,女性 32 例,年龄 42~77 岁,平均(58.2±10.1)岁。
采用上腹部双动脉期触发增强 CT 扫描,即选取2个触发阈值,第一个触发阈值为80HU,第二个触发阈值为 100HU,扫描设备为德国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 机,扫描参数:管电压 120KV,管电流 250mA,采集矩阵 512×512,扫描层厚2.5mm,薄层重建层厚 1.0mm。受检者仰卧,双手上举抱头,训练患者深吸气末屏气,达到要求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脏最下缘。监测阈值位置为横膈或肝脏顶部。
1.3.1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对 CT 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存在分歧的经过讨论得出最终结论。
1.3.2图像客观评价在后处理工作站由 1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Viewing 软件调入双动脉期扫描的图像,测量怀疑为肝癌病灶区域的同一层面的CT值,每个患者的每一期选取 3 个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测得的 CT 值取平均值。
上述 96 例高度怀疑为肝癌的患者顺利完成 CT 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无过敏反应及肾功能减退等表现。
第一期动脉期增强CT 扫描和第二动脉期增强 CT 扫描,患者肝癌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具体结果见表 1。
表1 第一和第二动脉期肝癌诊断结果
不同期检查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χ2=62.23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①和②期(χ2=20.198,P<0.001),①和③期(χ2=59.629,P<0.001),②和③期(χ2=13.675,P<0.001)。
CT 值是癌症病灶检测的重要评价标准,CT 值越大表示兴趣区物体密度越大,疑似病灶可能性越大。研究显示,第一个动脉期和第二动脉期的原发性肝癌扫描图像感兴趣区 CT 值分别为(58.2±10.1)HU 和(101.5±9.8)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5.161,P<0.001)。
图1为67 岁男性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后增强CT 扫描图。A:为平扫,肝右叶隐约可见有低密度区;B:第一动脉期,肝右叶可见轻度强化;C:第二动脉期,肝右叶可见明显强化;D:门脉期,肝右叶强化基本消失,呈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是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见图1。
图1 原发性肝癌患者增强CT扫描图
从对96例患者增强CT扫描在第一、第二动脉期病灶检出率可以看出,第二期检出率(70.83%)明显高于第一期(38.54%),两期合并检出率(91.67%)又分别高于两者。可以推断,第二动脉期扫描比第一动脉期更有利于对肝癌检查的判断,两期都检查更有临床意义,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3]。通常增强 CT 扫描一般是单一动脉期触发扫描,或者延迟 25~30s 扫描,这种扫描基本可以诊断出大部分肝癌,但是有时候肝癌在单一动脉期难以显示,进而导致肝癌病灶无法检出[4]。因此,为进行全肝扫描以全显示病灶,就需要再扫一期,即第一期扫描完紧接着再扫一期,这种方法将能够促进肝癌病灶得到更好显示,大大提升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采用2个阈值触发扫描,基本上第一期扫描完成后,即使第二期不测阈值也肯定达到 100HU,所以可以采用第一期扫描完成后紧接着第二期扫描,更好地采集优化时间[5]。此种方法虽然存在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缺陷,但是能够更好地检查出病灶,因此,这种方法也是值得的。可以在不影响诊断结果前提下,适当降低扫描剂量,同样可以达到扫描剂量比单动脉期扫描增加很少或者基本不增加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双动脉期 CT 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对肝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