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2018-06-09 17:15谭玉菡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

摘 要:闲暇教育将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其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结合起来,既是终生的教育,也是促成人性完满的教育。但是,人们通常从职业的角度来解读终身教育,认为终身教育是面向“生存”的正式与非正式教育。时代的不断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长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而闲暇教育却处于“真空地带”。闲暇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闲暇时间;闲暇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2

作者简介:谭玉菡(1979—),女,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拥有闲暇,从无休止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是人类最朴素的梦想之一。古代社会,人们的闲暇和劳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闲暇才从劳动中分离出来。而当人类社会的脚步迈进工业社会,现代的高科技使人们的劳动时间缩短,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现如今的人们拥有了日益增多的闲暇时光来解除身心疲劳,为再一次劳动做准备,但是,如何度过这些闲暇时间而不至于感到空虚和无聊,如何让它作为丰富人生的构成部分,这形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因此,有效地“教会”人们关注闲暇、运用闲暇则是时代必须面对的,因而,提倡并进行闲暇教育成为时代教育的必需。

闲暇教育古已有之。在劳动和闲暇对立的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垄断教育权,教育时间也就是闲暇时间,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用以炫耀身份和地位的一种休闲方式,是少数统治阶级、贵族成员逃离生产、脱离民众的闲情逸致。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闲暇开始走向大众,闲暇教育的内涵也随之拓展。国际上一致认为,闲暇教育是要“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質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活动”[1]。

20世纪60年代,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概念,他认为:“终身教育即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持续的各个阶段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2] 。”但是,终身教育思想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也被狭义地理解为人一生不停地为职业生活而学习,使闲暇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之意也被蒙蔽了。可见,闲暇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在终身教育思想中,本身就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应有之意。

一、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教育的“真空地带”

闲暇是一种心境,是个人在可支配的时间里独享的一段属于个人的时光。在这个时间里,个体远离生活的喧嚣,自发地、自由地去做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事情,建立让自身愉悦的精神世界。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将人们从高强度、高耗时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能供个人自由支配的闲暇时光。然而,闲暇是否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笔财富,带给人们自由、幸福和快乐呢?事实上,从繁忙的工作中停顿下来,如果没有能量的填充,人往往会感到生活目标的缺失、精神的空虚或是生活的无意义感。生活里,许多的成年人找不到闲暇的有效方式,很多人沉溺于“赌”的闲暇活动,在“赌”的麻醉下丧志甚至是家破人亡;闲暇时间找不到精神归属感的青少年,很多则迷恋于网吧、游戏机厅等闲暇活动,在虚无的世界里消磨时光,甚至导致抑郁或自杀等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件发生。可见,闲暇具有自流性和盲目性,如何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恰当的闲暇行为习惯培养人们在闲暇时间中的自我决断能力,以使人们更充分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成为教育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闲暇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闲暇教育成为学校知识教育的延伸。学校没有突破“闲则生非”的陈旧观念,大量的课外作业“填补”了学生的闲暇时间,学生只能在本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埋头于题海。在校外,家长在对素质教育的简单理解下,为了让孩子获得各种各样的比赛获奖证书或等级证书而采用强制性手段进行课外教育,从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享受闲暇的机会,闲暇教育也只能是在所谓的闲暇时间进行的学校知识教育。因此,不仅闲暇教育的本意被误解,真正的闲暇教育也被教育所忽视,成为教育的“真空地带”。随着闲暇时光的增多,本应在教育中应该处于重要地位的闲暇教育却使得这种真空环境也越来越大。

二、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拓展现代教育的空间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下半叶,工作和劳动不再是人一生中的全部。人们的生活逐渐在劳动和闲暇之间寻求平衡,人们开始追问“什么生活最有价值”,并希望学习、工作、闲暇在个人身上得到整合,使人们与社会的现实性要求达到平衡,并为美好的生活做好准备。从此教育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为选择职业做准备,更是为丰富自己的个性和内涵,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可见,教育的目的也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和人的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和谐史[3]”。因此,教育就是要培养不仅会工作而且也会享受生活的“完整”的人。

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把目光聚集在青少年和成人阶段,教育就是为了人未来的职业需求做准备的,也由此把人的一生分割成职前、职后两个部分。从而,教育仅仅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手段,培养出的是被分割的人、只停留在学习—工作的单向度的人,而不是人性“完满”的人。

因此,现代教育需要拓宽狭窄的职业教育空间,培养出真正的人性“完满”的人。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更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日的缩短或闲暇时间的增加是必要的前提。在闲暇时间里,人们的时间不直接用于生产,而是用于娱乐与休闲,发展个人非直接生存目的的多种潜在力量;才能沉迷在工作之外的个人爱好中,完成从兴趣到志趣到志向的飞跃,发展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调节单调、呆板的工作生活,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可见,闲暇时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现。闲暇时间内的生活质量也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是人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闲暇教育就是引导教育人们如何合理、健康、有价值地利用和安排闲暇,更好地利用和享受闲暇,改善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自流和盲目状态。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站在传统职业教育的对立面,是对个人心灵的关照,是培养真正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另一部分,也就是满足“完满”的人性的另一半的需要。

因此,闲暇教育引导人们充分关注和利用闲暇时间,承担了单一的职业教育所无法关照到的人的自我发展及其精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闲暇教育拓宽了现代教育的空间。

三、闲暇时间与闲暇教育:为终身教育提供广阔的领域

保罗·郎格朗认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的要求[4]”。1972年由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教育部长富尔主持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他认为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每一个事情。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教育。终身教育面向“生活”,也就是将教育的内涵与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区分开来,在注重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向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终身教育面向“终身”,更是将突破了学校与职业教育才是教育的固化认识,把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连接起来,将教育贯穿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面向“生活”和“终身”的教育,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正好体现了教育的真实目的。

因此,终身教育既是终生的教育,也是促成人性完满的教育,更是学校职业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结合。

然而,自从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以来,人们多从适应职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它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要使人们“学会生存”,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教会人们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物质生存环境和地位,而不至于被社会的优胜劣汰机制所抛弃。因此,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关注个人的职业前途,应进一步强调“教育是为了职业”。从而,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教育又返回到了传统教育之中,也离终身教育的理想越来越远。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终身教育和学会生存,这是非常重要的视角。但是,仅仅从职业的角度来解读终身教育也是狭隘的认识。我们对“学会生存”理解有失偏颇,致使闲暇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之意也被蒙蔽了。闲暇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实践。

第一,闲暇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体现了教育的终身性。闲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们积极自地主运用闲暇时间。然而,人们天生就会正确利用闲暇时间生成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吗?当然不是这样的,闲暇的能力和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幼年时期就要培养孩子拥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通过引导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增长他们的闲暇视野,让他们体会到闲暇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他们有效利用閑暇的水平。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闲暇教育应该有不同的内容,它们是相互连接的,是发生在人整个一生的。

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教育的民主化集中表现在教育平等上,而教育平等,最基本的是人人都可以接收到机会均等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以否定个人差异为基础的强行一致,而是每一个人都能收到的均衡恰当的教育。闲暇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有自主的权利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方式、对自己最为合适的闲暇教育。另外,人人都拥有闲暇时间,人人也就拥有平等的闲暇教育机会。因此,闲暇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民主化要求。

第三,闲暇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视野下的教育一体化。闲暇教育更多地体现了个体的自主性,它可以是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社会闲暇服务部门的阵地。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的闲暇服务部门,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设立不同类型的闲暇教育,对人们进行闲暇的咨询和引导,深化了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认识,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人的闲暇需求。总之,闲暇教育体现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实现了终身教育所倡导的“教育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蒋士会.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4]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服务茶产业发展 推动全民终身教育——我校茶学科建设获得长足进步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我校荣获“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特别贡献奖”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的有效衔接探析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