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2018-06-09 17:15张文榕,胡昌成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

张文榕,胡昌成

摘 要:学业自我概念是随着自我概念研究的深入而产生的,自1976年Shavelson首次将自我概念划分为学业自我与非学业自我以来,学业自我概念便成了自我概念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整体情况做过梳理。但文章从一个中学实践者的立场出发,就国内高中生自我概念的研究情况作一个阐述,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业自我概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02

课题项目:本文为福建省2016年中小学德育专项课题研究“学业自我概念团体辅导对培养高中生积极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Y201624B)成果,项目主持人:胡昌成。

作者简介:张文榕(1990—),女,福建福安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在21世纪初,我国才兴起了对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虽有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些不足。为了做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对我国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提出思考,因此,在中国知网上通过以“高中学业自我概念”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自2000年以来,以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甚少,仅36篇。

一、我国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现状

1. 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研究

在国外,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研究较之国内早且深入。在Shavelson提出学业自我概念之后,Byrne(1984)强调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是个体在成就情境中对自身的认识;接着,House(1992)提出学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在学业任务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判断;Mash(1997)则认为,学业自我概念除了对自身学业情况的认识和评价,还应包含学业情感体验,但有学者认为情感体验应该属于其他结构。

国内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研究也经历争议的过程。姚计海、申继亮、张彩云(2003)提出,学业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身在学校中的学习能力、价值和态度等方面做出的整体认识与评价;不同的研究者因研究需要提出学业自我概念的不同内涵,并且开发了学业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

综合学者们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研究来看,存在一致的地方,即学业自我概念都包含着认知与评价的成分,但就是否包含情感成分仍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关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2.学业自我概念在学科中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郭成(2004)认为 :学业自我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系统结构,包括一般学业自我、一般学科自我和具体学科自我;一般学业自我包括学业能力、学业行为、学业体验和学业成就四个维度;一般学科自我包括文科学业自我、理科学业自我和艺术学业自我。其中研究较多的学科有语文学业自我、物理学业自我、数学学业自我等,这些研究多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且多数是探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3.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是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该类研究存在两种类型:总体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学科自我概念与相应学科成绩的关系研究。这两者的关系中,究竟谁是谁的影响因素说法不一,目前存在着三种模型:①技能发展模型。该模型的观点认为,学业成绩对学业自我概念起着决定作用。②自我增强模型。该模型的观点与技能发展模型相反,认为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③发展观模型。此观点是认为前两种模型的解释过于简单,Mash(1990)发现两者存在交互影响,这种影响具有跨年龄的稳定性,还获得了跨文化研究的支持。我国学者陈晓惠(2016)对三种模型进行了相应的验证,证实了两者关系的复杂,提出了该模型还符合发展观,即二者间的因果关系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4. 学业自我概念與学业情绪关系的研究

通过检索发现,国内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情绪关系的研究零星可数。仅易婷(2011)考察了学业自我概念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积极低唤醒情绪水平,明显降低了学生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水平,但对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的影响不明显。

5.学业自我概念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

此类型的研究多数在硕士论文中出现,但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见。其中王兴梅(2012)发现高中生的成就动机在学业自我与学习倦怠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张叶云(2006)的研究结果揭示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自控关系密切,并且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学业自我进而提高学习自控力。张潮(2010)的研究表明自尊、学业自我概念对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罗瑞霞(2013)以高三复读生为研究对象,结果揭示心理控制感完全通过学业自我概念影响学业求助行为。

二、我国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特点与思考

1.研究对象的群体集中

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阵地是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研究者多为大学教授或者专业科研人员,因此,为了方便取样,研究对象群体多为大学在校生,这种情况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事实上,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学业自我概念在大学生中的研究价值远远小于高中生群体。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特殊时期,新高考改革的到来,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模式,学业认知、学业情感、学业评价、学业成绩等都是学生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且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而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恰恰在高中生群体中投入得比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桥梁,研究者对中学的实践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局限于理论的研究。站在一个中学实践者的立场,只有用于实践的研究才能体现其价值。

2.研究方法的单一

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国内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基本上是采用问卷调查法,缺乏方法的多元化尝试。研究者多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相应的问卷,导致问卷的种类繁多,标准不一。此外,问卷调查法容易受到被试态度的影响,造成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降低。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尝试朝方法的多元化方向改进,以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可以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架起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桥梁。

3.研究多西为中用

从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来看,西方的研究历史较长,成果较多;而国内的研究多为验证性的研究,或者是直接模仿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模式,这样的研究结果将导致我们缺乏本土化的“自我”的探索。即便后来的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本土化的问题,对象采用的是国内的学生,但我们使用的研究工具仍然只是沿用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出的工具,或者修订后进行使用,构架仍然离不开西方的成果,并未形成真正具有中国化的理论结构,也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权威的量表。对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国情,重视对我国的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探索,注重本土化的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理论构架和研究工具。

4.研究内容重相关轻因果,重理论轻实践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多集中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研究,而对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学业自我概念作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都比较少;关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内在认知机制的探索也比较匮乏;此外,国内目前的研究要在丰富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相应拓展应用性的研究,能够让研究者们研究成果的价值发挥出来,为实际的教学运用提供良策。

参考文献:

[1]易 婷.学业自我概念训练对高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王兴梅.高中生学业自我、成就动机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王兴梅.高中生学业自我、成就动机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