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又熟悉的染料植物

2018-06-09 03:41
奇闻怪事 2018年1期
关键词:媒染剂茜草染液

红色染料植物

如果说每个国家都有一款代表 自己民族喜好、性格和文化特征的 颜色,那“红”肯定是中国的“国色” 之一。

茜草

中国古代很早就懂得利用某些 植物获取不同层次的红色。其中,茜 草应该是最早走进人类生活的红色 染料植物了。所谓“茜色”,便是从茜 草的根部提取出的颜色。在出土的 大量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 相当大的比重,如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就是用茜草浸染 成的。

茜草生命力强健,常以草质攀 援藤本的姿态出现在山林荒地中, 叫人过目不忘。有趣的是茜草属的 叶,常常茎上每一节有4~6片叶互 不遮挡地聚生着,拎起一长条攀缘 茎看,叶的排列很有层次而且相当 规整,植物学家便把这样一个茎节 上同时长着两片以上叶的排列方式 叫作“轮生”。

红花

相比之下,红花之红确实比茜 草之茜更接近我们通常说的“中国 红”,古人也认为前者是更加纯正的 红,称其为真红。但真红的制取技 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落后于茜 红,其价格也远高于茜红。因为从红 花中提取纯正的红色,是非常繁复 且更耗人力的事情。

原来,红花含有两种色素:红色 素和黄色素,红色素即红花素,在干 制的红花中含量极低,仅有0.5%左 右,黄色素含量则有30%左右。所 以,若用红花制取高纯度的真红,就 得想方设法去除黄色素及其他杂质 了。这样低含量的红花素,也难怪曾 经贵如黄金了。

那要怎么去除黃色素呢?任何 成功的技术都是根植于科学知识 的。我们首先应掌握一个科学原理: 红花素能溶于碱性溶液,而不溶于 酸和水;黄色素溶于水和酸,而不溶 于碱。可以说,这个原理催生出了现 代红花染料的制备、提取、印染等一 系列应用技术。

黄色染料植物

很多中国古装剧都用服装“告 诉”我们,黄色在古代是一种“皇家 专用色”,老百姓甚至皇族以外的官 员都不能随便使用。

桅子

桅子是茜草的表亲,是茜草科 桅子属的成员。桅子刚进果期时,果 实为绿色,成熟时变为黄色。黄色桅 子果含有萜类的藏红花素和黄酮类 的桅子黄色素,其中藏红花素和藏 花酸能对羊毛纤维进行有效染色, 桅子黄色素则对羊毛、蚕丝等蛋白 质纤维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且桅子 色素容易溶于水,这说明制取工艺 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在家中重现古 人的“煎煮法”:取新鲜的桅子果, 捏碎,用水浸泡若干小时,过滤,即 可获得黄色染液;或取成熟干燥的 桅子果,先放人冷水浸泡一夜,变 软后将果实剥开或捏碎,加火煎 煮,过滤取第一次染液;再煎煮、过 滤,重复取3~4次染液。最后直接 放织物进染液中,便能收获一件健 康环保无公害的手工制品了。另 外,我们可用酸性物质和媒染剂来 调控“桅子黄”的深浅,如添加醋酸 可使“桅子黄”更为明艳,添加铬媒 染剂可得灰黄色,添加铜媒染剂可 得嫩黄色,添加铁媒染剂可得暗黄 色。

遗憾的是,取色容易,褪色也很 容易。桅子色素抗日晒性较弱,所以 用桅子染色最大的缺陷是不能“曝 光”。最适合用来染制一些室内用 品,也可作为其他染料的底染。

槐花

作为染料植物的槐花,是地地 道道的中国北方乡土树种—国 槐。它和刺槐是表亲关系,同为豆科 植物,但国槐是苦参属成员,刺槐是 刺槐属成员。

国槐开黄白色的花簇,芬芳飘 溢,树形优美,常作行道树和优良的 蜜源植物。用来制备黄色染料的部 位一般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形似米 粒,又叫“槐米”。槐米所含的主要色 素属于媒染性染料,需要加入媒染 剂才能染色织物。所以,熬制槐花染 液时,最好往汤中添加媒染剂,一般 选用明矾或青矾,能有效提取槐花 色素。染色时,利用不同的媒染剂, 还能染得各式颜色:用锡媒染剂得 艳黄色,用铝媒染剂得草黄色,用铬 媒染剂得灰绿色。煮过的槐花染液 呈橙黄色,与桅子染液色度相近,但 比桅子耐日晒,因此槐花染黄技术 出现后,桅子的“染黄”地位就大不 如从前了。

蓝色染料植物

蓝草

古代的蓝色服装往往是给平民 穿戴的,所以蓝色染料的需求量极 大。可用来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也 有多种,都被古人统称为蓝草,包括 寥科的寥蓝、十字花科的菘蓝、爵床 科的马蓝、豆科的槐蓝等。

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 手揉搓蓝草的鲜叶时,发觉手上起 初是青绿色,用水冲洗后逐渐变成 经久不褪的蓝色,由此启示了他们 利用蓝草鲜叶来搓染纺织纤维 品。后来,人们把“搓”逐步改造成 “浸”,将蓝草鲜叶置于容器内捣 碎,加冷水浸渍,除去叶渣,把纤维 制品扔进容器内浸泡,再取出风干、 水洗,若要取得深色效果,可反复浸 染几次。

蓝草叶汁中含有靛苷,本身无 色,但沾染织物、接触空气后会被氧 化成靛蓝,所以不管用揉搓法还是 浸染法,都应该采得合适的鲜叶才 能进行,过早或过迟采集鲜叶均不 利于染色。但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总 能催生闪光的智慧。染色工人们终 于注意到,废弃的蓝草鲜叶染液经 长时间放置后,其底部的蓝色沉淀 会被发酵,进而具有重新染制纤维 的功效。不久,这份观察总结加上不 断的试验,使得制靛和自然发酵染 色的技术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为 明代以后蓝色布料大行于世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媒染剂茜草染液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茜草与入骨丹(东南茜草)质量比较研究
桉树皮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染色性能的研究
苏木红/栀子黄/靛蓝染色天丝水刺非织造布初探
水浸法提取栀子黄染料及其在亚麻棉上染色研究
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
氢核磁共振法测定中药茜草中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含量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