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2018-06-09 03:08
吉林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辽河鲜食秸秆

梨树县从严从实推动脱贫攻坚

(一)打造“精准帮扶”工程。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帮扶要求和因户施策原则,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实现从脱贫数量到脱贫质量的转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打造产业扶贫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扶贫资金,根据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机械购置等扶贫项目,进一步夯实扶贫产业基础,确保建成一批项目,形成几个主导产业,保证完成脱贫任务,努力提高扶贫项目“造血”功能。

(三)打造健康扶贫工程。强力推进“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及“三减免”政策落实,确保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健全“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扩大救助覆盖范围,加大乡镇巡回医疗队健康扶贫入户频次,强化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全覆盖,切实缓解贫困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贫困户人身意外、家庭财产、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等商业保险报销比例额度,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

(四)打造就业扶贫工程。加大返乡创业示范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以村换届为契机,充分调动农村能人积极性,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加大举办“春风行动”、“贫困村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活动频次,引进洋专家,用好土专家,务实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就业教育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外出务工能力,促进其自力更生、脱贫奔小康。

(五)打造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继续实施村屯路面硬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确保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贫困和偏远村社群众行路难题。抓好幸福乡村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社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精品亮点,切实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走出一条符合该县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

(六)打造社会保障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两线合一”,将全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贫困户,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脱贫。

德惠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4月23日,德惠市召开2018年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今年春季,德惠市开始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施玉米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即上一年秋季玉米采取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次年春季播种前,利用专用秸秆归行机械将覆盖地表的秸秆归行到休闲带,清理出播种带,以保证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待气候条件适宜,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一次性播种,并在五月末至六月中旬利用深松施肥机进行苗期深松深施肥,打破犁底层,提高肥料利用率。

这一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秋、冬、春三季的地表覆盖,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既有效保护了黑土地,同时也能够促进秸秆转化利用,解决秸秆禁烧难题。采取免耕播种作业,既减少了播前灭茬、起垄、镇压、施肥等工作环节,降低了作业成本,又能够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抵御春旱;苗期进行深松深施肥,可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肥效,降低肥料用量。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鲜食玉米发展

为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打造优势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2018年我省省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鲜食玉米发展,重点推动鲜食玉米面积扩容增量,促进鲜食玉米产业提档升级。

根据各地鲜食玉米综合生产、加工情况,我省确定乾安县、榆树市、公主岭市、通化县、蛟河市、桦甸市和梨树县为鲜食玉米发展项目示范县,其中乾安县、榆树市、公主岭市和通化县分别安排补助资金45万元,蛟河市、桦甸市和梨树县分别安排补助资金40万元。

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为从事鲜食玉米种植、加工、经营的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和企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鲜食玉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市场开发和品牌推介、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等。各地可根据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需要,在总体资金使用方向范围内自主确定补贴资金使用方向、支持方式和补助标准。

据了解,专项资金将立足我省鲜食玉米资源、生态、基础、区位等优势,用于推进鲜食玉米生产优势县建设,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提升产能,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鲜食玉米;打造吉林鲜食玉米特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生产规模,提升鲜食玉米种植效益;坚持即食和深加工同步推进,丰富鲜食玉米产品,完善加工和仓储设施建设,发展全产业链经济,推进鲜食玉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辽源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发展生态农业,突出资源优势。辽河源镇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燥,温度变化较大,夏季多雨温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少雪严寒,光热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6.4万亩耕地集中连片,且被寒葱顶、马鞍山、元宝山、狐仙堂等山脉包围形成天然屏障,有效隔绝区外潜在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突出产业优势。辽源市高度重视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立足于保护东辽河源头生态环境和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的要求,秉承“生态至上,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示范带动”的宗旨,围绕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化规模型效益农业,流转土地6.4万亩,调减玉米种植12万亩,调减比例达到50%以上,吸引了东艺集团、翠京元、中德公司、市中医院等18家企业入驻园区。

发展生态农业,突出政策优势。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被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是中德农业国际合作的示范窗口。2018年,辽河源镇成为省级全域农村改厕试点乡镇,为推进“厕所革命”提供了强劲动力。在这样的政策优势下,辽河源镇将深化细化实化上级政府的决策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下一步,辽河源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创建、生态引领、文化提升、政策保障”的发展思路,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支撑,以加快“村镇化”为重点,深入推进中科禾源辽河源生态田园综合体、翠京元绿色有机产业、东艺集团有机水稻种植、中科院科技推广示范、中德公司观光农业、中草药产业“六大产业园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示范区打造成欧盟标准、全国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农产品有效供给、特色小镇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辽河鲜食秸秆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辽河口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倾听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辽河文讯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