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名言后半句里的真相

2018-06-09 03:31○秋
学生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恩德远游佛祖

○秋 水

人们读书时常常会不经意地断章取义,比如我们往往只记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忽略了后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更有甚者,把整句意思都理解错了。看看下面这些名言后半句以及它的原意,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豁然贯通了。

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释义: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应该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游必有方”一方面指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和去处,并且一定要让父母知道。另一方面则表示如果必须常年在外地,首先应该安顿好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释义:这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这句话普遍被理解为不孝的事有三件,而不为家族延续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按孟子的原意来讲,应该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而这里的三也不是三种的意思,因为在古汉语里,三指代的是多。从原文可以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没有尽到后辈应尽的责任。

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释义:很多人只记得“以德报怨”,认为即使遭受别人的怨恨,也要以恩德来报答。其实孔子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认为应该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释义: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滋润对方,互相扶持。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彼此相忘,自由自在。但很多人都只记得后半句,误解了庄子的原意,庄子原意是借物喻人,表达一种无牵无挂的心理境界。

闭门造车

原文: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中庸·或问》

释义: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和车轮间固定的距离,就算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这句话其实是指经过充分的准备,车子出门后合乎轨道,可通行无碍。而很多人只记得闭门造车,用来比喻只凭想象办事的人,多作贬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道济禅师

释义:很多人都只记得前半句,认为只要心中有佛祖,喝酒吃肉也无妨。其实这句话出自一个非常悲壮的典故:明朝的张献忠攻打渝城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庙里的和尚吃肉,一位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不屠城,我就吃肉。”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一边念着这句话,一边破了戒。道济禅师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为度众生才可以吃肉,否则就如同进入了魔道。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原文: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佛说十善业道经》

释义:很多人只记得后半句,认为人不为自己的利益,天理都难容。其实这完全曲解了佛家思想的原意。这里的“为”字念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举止合度。

猜你喜欢
恩德远游佛祖
老鼠的心
谣言成真
远游
文章末尾画只猫
材料作文“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导写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
犟龟
“撕名牌”大战
坐飞机去远游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