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壮
【摘 要】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劳动,在土家族人民劳动过程当中自然离不开山歌陪伴,土家族先民在开垦耕作、上山游猎、采摘等劳动时演唱山歌称为劳动歌。劳动歌种类广泛,渗透在土家族人民各种生产劳动中,研究它,对土家族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家族;劳动歌;劳动生产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82-01
一、劳动歌概述及分类
土家族人民劳动过程当中离不开山歌陪伴,其先民在开垦耕作、上山游猎时演唱这些山歌,其主要目的有三个:
(一)是为了惊动、驱赶山林间的猛兽飞禽,围捕或是防止它们攻击。
(二)这些山歌的演唱使原本单调、无聊的劳动变得充满了乐趣,从而使劳累的身体得到舒缓。
(三)为了统一劳动步伐、节奏,协调指挥劳动。在劳动过程所演唱的各种歌曲称之为劳动歌,劳动歌是土家人民在上山耕种、下水打鱼、游猎等劳动中,或是与劳动相关所演唱各种山歌总和。
劳动歌题材较为广泛,根据其具体劳动形式及劳动结果不同可以将其进行大致分类:栽秧歌、薅草歌、挖土锣鼓、摘菜歌、采茶歌、打渔歌等这类是表现农事生产场景或劳动内容歌曲,称之为劳动生产歌。这类山歌所表现劳动多为基础农业生产活动。
砍柴歌、望牛山歌、绣花歌等这类山歌是对日常生活当中劳动场景描述,则称之为劳动生活歌。这类山歌所描述劳动形式多为日常生活需要劳动方式。平水号子、纤夫号子、石工号子等,集体劳动时喊唱口号形成山歌形式,称为劳动号子。
劳动山歌形式广泛,活泼动人,或是直接表现劳动时场景、或是对劳动辛苦诉说,可能借着对劳动描写,传递着其它内容,也有简简单单表达劳动时喜悦。
二、劳动生产歌概述及分类
劳动生产歌是指从事劳动种植、采摘、渔猎等,用于直接劳动生产时演唱山歌,种类较多,较为主要有栽秧歌、薅草歌、挖土锣鼓、摘菜歌、采茶歌、打鱼歌。
(一)栽秧歌
栽秧歌实际上就是在水稻插秧时演唱的山歌,由于土家族习惯将插秧说成栽秧,故称为栽秧歌。最为常见栽秧歌结构一般较小,主要是多对插秧场景、周围事物简单描写。
“大田栽秧哎!排对排喂,一对秧鸡哟,乐息哟凉哎!”--《洪渡栽秧歌》,这是一首沿河洪渡的栽秧歌,歌曲内容极为简单,歌词当中提到的秧鸡实际上就是生活在稻田里的一种体形与小鸡大小相同的鸟。整首歌曲共有上下两句主要就是描写了栽秧时一个简单场景,一块较大水田中,一排排整整齐齐秧苗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两只秧鸡很舒服在秧苗中休息。整个场景和谐、愉悦。有些土家族人民又将栽秧歌称为“插秧歌”。在内容上,还有些栽秧歌将人民日常生活、男女爱慕等等融入其中,使得这类歌曲多有些诙谐、幽默。
(二)薅草歌
薅草,是指不借助其它劳动工具前提下,徒手将草拔起。薅草歌是土家族人民在为稻田、苞谷地(土家人方言,称玉米为苞谷)等农田土地锄草时演唱民歌,形式多样,演唱内容也比较广泛。
“嗬!牛不抬头吃嫩哩草,闪悠乃,嗬啧!闪悠乃,嗬啧!娇不哎抬头,看乃风流哎,闪悠乃,嗬啧!闪悠乃,嗬啧!” ——《沿河薅草歌》,这是演唱的一首山歌,虽然整首歌曲都没有提到任何与薅草有关内容,但因为其歌曲是在薅草时演唱,故称之为薅草歌。歌词中的“闪悠乃”是悠闲、舒服的意思,“娇”则是对年轻、未婚女子称呼。整首山歌由两句构成,主要意思是说“牛不抬头,吃着嫩草,很悠闲;娇妹只顾低头薅草,不抬头看风景”,后面这些衬词则充满了感叹与失望。
(三)打渔歌
武陵山地区雨水充沛,土家族人民在很久以前就具有较高水平捕鱼技术,在捕鱼劳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山歌被广为流传下来,像这种捕鱼过程中演唱的山歌,称为打渔歌。
“天上的星多月不明嘞哈!几朵乌云嘞哈,几朵乌云嘞哈!地上鱼多就水又浑啥!有些渣土嘞,背上背住就麻丝网哎啥,几股索呵啊啥,几股索呵啊啥,一池网囥倒就清嘞鱼子嘞。苗条穿起提吔回家中,叫吔老婆哎,架吔起锅哎,熬合锅哎汤来喝哎,呀吔呀吔熬合汤来喝哎,隔壁有个就王老汉嘞啥,来舀汤奥喝啊,不哎烫脚哎,就烫手哎郎扯郎扯罗,公一碗来,婆一碗,啥!来舀汤奥喝啊,只有媳婦就无好碗嘞,执个大酱钵哎呀咿呀吔!”——《打渔歌》,这首打渔歌整体篇幅较大,内容诙谐、幽默,极具故事性,充满了一种愉快、欢乐气氛,是土家人民在打渔过程中所用来调剂辛勤繁重劳动生活,使原本单调、乏味劳动变欢快、愉悦。从这首山歌当中也能看出来,土家族人民有着勤劳、友爱传统,以及幽默、诙谐性格,更深深热爱着生活、享受着生活。
(四)摘菜歌
摘菜歌,又称摘菜调,顾名思义是指在摘菜过程中演唱的山歌。包括武陵山区在内,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流传着不同形式摘菜歌,较为出名如贵州遵义民歌《摘菜歌》。与之相比,武陵山区土家山歌当中的摘菜歌,更具地域性、民族性,更加真实体现武陵山区、土家人民劳动、生产、生活面貌。
参考文献:
[1]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编撰委员会.沿河县志[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3:12.
[2]尹杰.土家族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