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构建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2018-06-08 10:02蒲玉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板电脑语文

蒲玉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技术迅速涌入中小学校,正在催生出新的教学生态。技术的变革势必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平板电脑这一具备资源开放、操作便捷、可移动、处理能力强等特点的新媒介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上。

青岛弘德小学以“融入课堂、鼓励自主、注重生成、提高效率”为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平板电脑,较好地实现了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形成了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以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为例,平板电脑在提高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科知识融合等方面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变静为动,凝聚学生注意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材料无非就是纸质教科书和学习资料,这些静态的学习材料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也已经倦怠,很难调动起兴趣。中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平板电脑的富媒体呈现方式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生动、多彩的气息,时时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授《棉花姑娘》一课时,我通过平板电脑中的注释类APP——“Explain everything”展示课件,使用了其中的画笔、撤销、激光灯等工具;在识字认词环节,我使用了有声激光灯引领学生认读、抢读、开火车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声色变换的光柱中。所有这些工具的使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学生同样可以参与这些工具的操作和演示,而这些材料在演示之前都是静态媒体,经过老师、学生的手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媒体,不仅营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气氛,而且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变教为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传统环境下,由于教师和学生拥有资源的不对称性,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很难发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地点、进度以及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主。

课堂上依托平板电脑,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例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如《字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是学生必备物品,长期占据着学生的书包,增加着学生的负担。在互联网环境下,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就等同于一本万能工具书,当需要查找资料时,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搜索,省时又省力,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不必再为了解字词的意思去慢慢翻找厚厚的字典,只要登录像“汉典”“象形字典”之类的网站即可获得生字的音、形、义、源等知识。学生对于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实际是在培养一种互联网思维,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步。

连接课堂内外的翻转课堂因网络和资源而得以实现。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云平台的资源中心和微课模块自行预习《棉花姑娘》一课的故事内容。课堂上老师引用资源中心里七星瓢虫的视频进行知识的强化,并通过资源推送让学生了解更多益虫的有关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掌控,在長期的培养过程中慢慢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变群读为个读,培养个性化体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传统的朗读形式——学生手捧一本书听老师范读或者录音听读,这是一种忽略学生阅读个性化体验的方式,学生很难从朗读中获得持久的乐趣,也会大大减少学生的朗读体验。

平板电脑中有很多适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APP,“4D书城”是我们常用的一款。《棉花姑娘》一课的课文除了注音和每段的录音范读外,个别重点字词还配有视频资料或注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段落播放录音,也可以跟读或录制自己的语音。标准的语音语调、生动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就能够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对低年级小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也提高了他们朗读和领会课文的能力。这种朗读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感受的独特性。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自己通过批注、录音、拍照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利用4D技术增强现实效果,并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多元化的交流评价,从而把语文教学的朗读变成了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

变封闭为开放,促进学科融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理念必然要向学科融合转变,打破学科知识范围的局限。

《棉花姑娘》一课,我把语文与科学有机结合,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利用AR设备为学生呈现一种逼真的视、听、力、触和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拓展讲解自然界的益虫时,我使用了AR,让学生置身于与蜻蜓零距离接触中,学生耳边听着生动的讲解,了解蜻蜓这种益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亲眼目睹蜻蜓在身边飞翔,感受到这种益虫的可爱,从而自觉产生保护意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与平板电脑的深度融合,必将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熠熠生辉的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弘德小学

猜你喜欢
平板电脑语文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