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弘阳 韩静
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5月18日-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名嘉宾与会,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技术成交总额达305亿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都正致力于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硕果 复旦大学博士、财新数联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新经济指数联合创始人陈沁发布中国新经济指数。
成都再次成为焦点。5月18日至20日,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下文简称创交会)成功举办。此次创交会成果丰硕,不仅交易总额创新高,共实现各类交易成交总金额305.48亿元,而且扩大了成都的城市“朋友圈”,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88个。
本届创交会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采取高端论坛、要素交易、指数发布、创客大赛多种活动形式,举办40余场活动。
大会期间还发布了“中国新经济指数”和第2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在后者对国内主要城市双创金融支持与双创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中,成都排名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
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2015年首次举办,此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多位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的与会者表示,无论是“双创”环境,还是“双创”活力;无论是“双创”路径,还是“双创”品牌,成都全国瞩目。
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创业之城,休闲之都”,已成为成都众多美名之外的又一城市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国际国内经济大势发生变革、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自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进入万亿级规模的成都,如何甩开追赶者,赶超领跑者?
成都从历史和现实维度找答案——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培育新技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同年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抢抓窗口期、机遇期,坚定不移发展新经济,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并制定出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短短数月,3.66万家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四位,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作出生动的阶段性注解。
新经济已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勾勒出新时代经济变革转型的壮阔图景。成都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致力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零的突破 独角兽企业新生态是新经济的最生动诠释。2018年,成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3月,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15亿美元的估值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图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现场。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成都的抉择,源于民族复兴赋予的城市使命、科技创新引领的城市转型、对外开放带来的城市机遇和城市特质形成的独特优势。成都正以经济形态的变革推进创新驱动的实践,以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新旧动能的转换,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实现城市转型的新作为。
成都将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更加聚焦新经济产业生态培育,更加聚焦新经济产业要素供给,更加聚焦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更加聚焦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探寻新经济发展的成都路径,推动成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经济,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成都是一座创新基因延续了2000多年的城市,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不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典型的自主创新案例;古蜀人开创了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让成都与洛阳、长安一起跻身世界大城市行列;北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都人开始使用纸印“交子”以代替铜钱,由此开启世界纸币时代。
无论是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还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显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鲜明特质,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和创意源泉。
成都的新经济发展守正出奇,不仅拥有政策资源,更拥有宝贵的人才资源。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的吸引力持续增长,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位。
不仅如此,成都有全国第四的城市人口,有西南广阔的市场腹地。
根据赛迪城市经济竞争力百强榜来看,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超过很多“新一线城市”。从发展潜力和动力来看,成都优异的产业基础、领先的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将成为未来全国城市新经济发展的中心、策源地和新引擎。
在成都眼中,经济发展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赛。而此次创交会,为成都发展新经济搭建了更多发展平台。比如,在5月18日举行的“中欧创新创业投资峰会”上,就举行了中欧区域合作基金成都专项基金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国际风投俱乐部中国中心落地合作、中欧技术交易中心服务机构落地三场签约仪式。
更大的发展空间亦在交流中不断打开。在加拿大多伦多、德国纽伦堡、澳大利亚悉尼和韩国金泉等城市相关负责人看来,其正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多“头脑风暴”,而成都正是最佳选择。此番,多伦多市一口气与成都签署了包含3个协议的经济文化合作意向书。该市议员迈克尔·托马斯·汤普森希望以此为契机,与成都展开更多合作探索。
本届成都创交会,大咖云集。
“目前从出口增长、税收增长等指标来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预计未来7年将是我国的经济扩张期。”在会上,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的一番论断引人瞩目。
他表示,“我个人觉得成都是一个创新城市,也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城市”。他对成都的新经济发展环境表示肯定,称赞成都的新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也是我国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他希望,借此次大会的机会,成都的新经济能够迈向新的台阶,引领中西部新经济的发展。
陈沁,中国新经济指数联合创始人,复旦大学博士,财新数联首席经济学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我是上海人。但是我发现成都是非常适宜创业的一座城市。我来到这里创业,是遵循内心的决定。”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认为,成都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围绕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在成都的集中和分散,成都完全具有从发展流量经济到节点经济再到枢纽经济的条件。”
优雅时尚的“天府文化”,是孕育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天然载体。去年,成都启动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慢行体系和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这两个重大“绿色工程”,提升了百姓生活质量,也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夯实了生态本底。更让人振奋的是,政府的绿色投入转化为了“绿色经济”,一个个新消费应用场景在公园绿道如星星之火般蔓延。
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更让成都的企业迅速站上发展新经济的“风口”。2013年,成都极米科技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无屏电视”,如今,他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位置;智能运动领军企业咕咚等相继诞生于成都。
人才资源特别是青年人才是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建立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户籍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凭本科毕业证入户政策,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等,成都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保障。
发展新经济,离不开科学的政策顶层设计。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划建设“独角兽岛”等发展载体,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特别是将应用场景构建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全力打通新经济企业在政务公开、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场景的制度瓶颈,为新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撑。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创业时间不超过10年的企业,其本质就是新和快。
2018年,成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3月,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新潮传媒)以15亿美元的估值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成都新经济企业不止新潮传媒一家。“今年我们提出了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的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在梳理新经济企业基本情况和区域分布,建立新经济企业库,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产业链上的“头脑企业”。据了解,该委员会已梳理了30余家“潜在独角兽”名单。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文化娱乐、VR/AR等领域。
除了新潮传媒,成都还诞生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经济企业总量已达9.3万家,具有新经济特征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比达六成,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9%……目前,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几项主要指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排行中位居前列。
成都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壮大为导向,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优质要素投放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高增值行业,促进各类要素向新经济领域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倾斜流动,有效集聚,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土壤。
拥抱新时代,成都正奋力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