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8-06-07 09:06
南方周末 2018-06-07
关键词:饭局南方周末底线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坚持语文教学的专业主义

回应“透过语文,当然可以学到任何东西”

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关注版

读罢此文,我不由自主想起上学期《教育学基础》课程中教授的一席话:30年来,最“活跃”的领域是课堂,教师最困惑的是“课堂”,但最“顽固”的也是“课堂”。回顾我国教学改革的历程,数不清的教学模式都是昙花一现。当下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震撼入世”,不是“滂沱绽放”,而是春风化雨、细水长流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像节目中的“三堂课”模式仅能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但万不可因此消解专业语文教师的作用。

值得借鉴的是,没有了标准答案、应试技巧,这些新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现了与当代高考指挥棒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迥然相异的课堂风格。课堂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要学生配合自己演出、完成预先教学设计的地方,而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一点,在语文学科上尤为重要。

杭州❘林峥❘浙江大学大一

公益的底线在哪里?

回应“没有赢家的‘爱心撕扯”

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调查版

任何社会都有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社会越发达,有能力并且希望从事公益的人也会越多。我认为做公益活动的底线应该是“益”字。无论是给任何人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如果对方从中受益了,我认为就已经实现了公益的最基本目标。

可是,公益组织与受捐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相互误解甚至敌对,还可能导致“‘爱心撕扯”。问题容易出在如何使用捐款上。如果公益组织与受捐人之间有约定,那就应按照约定使用捐款,如果双方没有约定,那就应由受捐人自行决定。为了把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限度,公益组织可以在捐款前做详细的了解调查,查明真相并且双方约定之后再提供捐款,这样就可以避免事后的诸多问题。

山东淄博❘高琳❘家庭妇女

毕业饭局太多了

近日给读大学快毕业的亲戚打电话,问他在忙些什么,他有气无力地说,“赶饭局、组饭局、等饭局。”同学、老乡、师弟、团体、协会等都要轮着请客,有的还要跨学校相互吃请。这种饭局加上酒水五六百块一桌,喝酒伤人,浪费严重。

毕业前夕感情好的同学相聚属人之常情,但碍于潜规则的相互吃请、攀比则不宜提倡。这期间确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在大学生活中,应当会出现一些感动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离校之前向他们当面感谢,将一顿饭钱省下来为有困难的同学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参加一次义务活动,将用不着的衣物器具、书籍送给需要的人……有针对性地向学哥学姐们了解一下职场经验、入职后最应注意的事项也是可取的,都要胜过为消磨时光的打牌和无聊的饭局。对此,学生会或校团委应加以正确引导。

山东济南❘韦钦国❘市民

法律威严也需捍卫

回应“警察执法就应该有威严”

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评论版

上海执勤交警的“教科书式执法”不仅维护了警察执法时的职业威严,更为重要的,是维护了背后法律的尊严。法律的威严最终体现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然而在平时浏览新闻时,时不时看到警察执法遭遇打骂阻挠的报道,甚至出现“暴力袭警”,出现“闹一闹就过去了”的声音,这些现象使法律在执行中变成了一纸空文,对法治的影响是很恶劣的。执法不是做买卖,不能说各退一步,差不多就行了,执法必须要有明确的底线。同时,警察执法有威严,不代表对暴力的迷恋,凡事都要合乎法律的要求。只有每个人对法律心怀一份敬畏,让法律的威严得以捍卫,法治才会真正强起来。

安徽芜湖❘周飞宇❘法学专业大二

(栏目主持:温翠玲)

猜你喜欢
饭局南方周末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真相与底线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底线①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
饭局